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空间热景观营造与节能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德萱 于卓玉 +1 位作者 宋易凡 刘益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5期77-83,共7页
建筑领域用于室内采暖制冷的能耗与碳排放量越来越高。同时,长期依靠设备调节的稳态热环境不但对使用者健康有害,而且还会降低能源利用率。为此,提出了空间热景观营造理念,基于体温调节机制、动态热环境、热联觉、个人舒适系统等理论剖... 建筑领域用于室内采暖制冷的能耗与碳排放量越来越高。同时,长期依靠设备调节的稳态热环境不但对使用者健康有害,而且还会降低能源利用率。为此,提出了空间热景观营造理念,基于体温调节机制、动态热环境、热联觉、个人舒适系统等理论剖析热景观的概念、意义、前景和特征;探索空间热环境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方法,提出热景观的营造手法及应用包括空间组合、场所聚集、构成多样和节能适应;进一步介绍了利用空间插值法实现空间热景观可视化的途径,辅助设计师对建筑热环境有更直观的掌握。通过热景观营造和节能设计的创新结合,为空间节能设计提出新思路,以期为深度落实绿色建筑与设计创新提供新理论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景观 热环境 节能设计 可视化
下载PDF
克制的连接性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设计研究
2
作者 曹凯中 薛璇 杨怡楠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线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新博物馆区,其特殊的城市区位为该项目设计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具挑战的出发点,即如何通过形式操作让建筑积极参与该地块的连接系统的构建。文章首...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线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新博物馆区,其特殊的城市区位为该项目设计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具挑战的出发点,即如何通过形式操作让建筑积极参与该地块的连接系统的构建。文章首先梳理了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的理性主义设计策略。并着重剖析了该项目设计如何将与城市的连接性问题以一种克制的秩序理性整合到建筑功能、流线、结构和围护体系的建构,并由此激发出中轴线北延线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创造出中轴线北延线特有的城市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性 秩序 理性主义 设计研究 城市文脉
下载PDF
气氛变换:新加坡的空调、热物质文化与公共住房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志健(译) 《建筑师》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本文通过热物质文化的概念探究了空气对建成环境的物质作用,主要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公共住房中空调的引入如何影响氛围、身体以及一系列不同尺度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与能量流动。在此过程中,本文也试图对近期人文社科领... 本文通过热物质文化的概念探究了空气对建成环境的物质作用,主要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公共住房中空调的引入如何影响氛围、身体以及一系列不同尺度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与能量流动。在此过程中,本文也试图对近期人文社科领域关于“气氛转变”的研究以及建筑史领域关于建筑、技术与环境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质文化 空调 气氛 公共住房 室内陈设 环境舒适 设备 电器
下载PDF
空气调节综合体:亚洲环境调控技术杂合化的历史与未来
4
作者 陈科豪(译) 张天(校) 《时代建筑》 2023年第6期46-54,共9页
文章回顾了空调工业起源于北美并成为20世纪建筑学变革力量的历程,同时也批评了该产业简化了热舒适性的通用标准。为了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空调和空气调节综合体的历史,文章选取新加坡和卡塔尔多哈为例,展示了20世纪70—80年代空调综合体... 文章回顾了空调工业起源于北美并成为20世纪建筑学变革力量的历程,同时也批评了该产业简化了热舒适性的通用标准。为了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空调和空气调节综合体的历史,文章选取新加坡和卡塔尔多哈为例,展示了20世纪70—80年代空调综合体在全球南方的大量发展,这些空调设施多由美国公司配备,或借鉴了美国的技术。然而,作者通过对一些新建项目的考察,发现为了应对热带和沙漠变暖,这两个发达地区正为建筑物和公共空间制定一种杂合了技术和当地传统的混合降温策略,挑战对传统空调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气候变化 热舒适 新加坡 多哈
下载PDF
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改造的政策体系、主要策略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威 刘佳燕 王才强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共12页
伴随我国城市改造的重点从旧城更新转向老旧小区改造,诸多问题不断凸显。过去30年中,新加坡及时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需求的转变,通过大量的改造项目持续推动公共住宅区的更新。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差异化的环境营造提升了老旧住宅... 伴随我国城市改造的重点从旧城更新转向老旧小区改造,诸多问题不断凸显。过去30年中,新加坡及时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需求的转变,通过大量的改造项目持续推动公共住宅区的更新。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差异化的环境营造提升了老旧住宅区的空间品质,培育了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维系了原有紧密的社会邻里和家庭代际联系,以避免贫民窟、绅士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相关更新政策、具体改造策略和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出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改造的四个特点:与时俱进的改造策略应对多样化生活需求,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民主决策的更新机制,持续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推进更新实践,以及注重全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笔者期望新加坡的更新经验能为我国当前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公共住宅区更新 更新政策 适老化改造 新加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