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Snare-Ⅱ抓捕器用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尚小珂 尹海涛 +5 位作者 Zhong Liang 沈群山 张刚成 柳梅 丁珊珊 卢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7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抓捕器-Ⅱ(Snare-Ⅱ)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单纯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按照第三方提供的密封随机信封分组,最终98例患者入选,分别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使用SnareⅠ抓捕器,试... 目的探讨抓捕器-Ⅱ(Snare-Ⅱ)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单纯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按照第三方提供的密封随机信封分组,最终98例患者入选,分别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使用SnareⅠ抓捕器,试验组使用Snare-Ⅱ抓捕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终点指标、效果指标和安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导丝抓捕时间短[(3.97±1.02)s比(24.83±2.84)s]、照射X线时间显著减少[(16.0±5.2)s比(65.1±13.6)s]、抓捕次数中位数少[2(1,4)比5(4,6)]、放射量少[(6.6±1.9)u Sv比(35.7±6.9)u 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中绝大多数患者1次抓捕成功,较对照组优势显著。抓捕器撤回时间试验组用时略短于对照组[(4.2±0.8)s比(4.4±0.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两组患者抓捕器送达肺动脉时间、并发症、总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VSD时,采用Snare-Ⅱ,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捕器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Fontan术后血浆内皮素-1和肾上腺髓质素的改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秦长瑜 邓晓娴 +5 位作者 尚小珂 张李涛 张刚成 柳梅 丁珊珊 LiangZhong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75-78,9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M)在Fontan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6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Fontan手术的患儿8例,为Fontan组;另随机选择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心室修复,为对照组.两...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M)在Fontan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6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Fontan手术的患儿8例,为Fontan组;另随机选择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心室修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都排除了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于体外循环(CPB)前即刻采5ml静脉血测定血浆ET-1和AM水平.术后即刻,术后6h、24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ET-1和AM的水平.结果 两组血浆ET-1水平于CPB后均升高,在CPB后6h达到峰值,CPB后24h减少.在CPB后6h及24 h,Fontan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ET-1水平呈显著高值[(8.41±2.28)pg/ml比(5.30±1.17)pg/ml,P=0.004;(8.40±2.28)pg/ml比(2.45±0.70)pg/ml,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AM水平在CPB后均立即增加,在CPB 6 h后对照组达到峰值.CBP后6h,Fontan组血浆AM水平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81.50±37.93)pg/ml比(221.00±59.71)pg/ml,P=0.045],24h迅速恢复到CPB前基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显著低值[(72.62±25.07)pg/ml比(174.75±73.33)pg/ml,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ontan手术体外循环后患者ET-1表现出显性效应,可能在Fontan手术后的血管收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M参与了Fontan手术后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TAN手术 内皮素-1 肾上腺髓质素 肺动脉高压 全肺阻力
下载PDF
儿童腺样体肥大致肺动脉高压二例并右心导管检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红梅 尚小珂 +3 位作者 Liang Zhong 彭婷 邓晓娴 张刚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738-740,共3页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恶性心血管疾病。2008年在美国Dana Point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第4届PH研讨会上,对PH临床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将PH分为5类,...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恶性心血管疾病。2008年在美国Dana Point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第4届PH研讨会上,对PH临床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将PH分为5类,其中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属于PH的第3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下载PDF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浪 Tan HuayCheem +1 位作者 Teo SweeGuan Lim YeanTeng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 评价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5 4例ACS患者接受了PCI。其中 ,74例ACS患者 (男 6 5例 ,女 9例 ,平... 目的 评价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5 4例ACS患者接受了PCI。其中 ,74例ACS患者 (男 6 5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7± 10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1例 )在PercuSurge装置的保护下进行PCI(PercuSurge组 ) ;80例ACS患者 (男 6 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6± 10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2例 )进行无保护的常规PCI(对照组 )。首要研究终点是院内和 30d的MACE。次级研究终点是PCI术后的TIMI血流和PercuSurge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血管支架 ,PercuSurge组全部成功放置PercuSurgeGuardWire保护装置 ,平均阻滞球囊直径 4 8± 0 6mm ,平均阻滞时间 9± 7min。PercuSurge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 5 9%与 81 2 5 % ,P <0 0 5 )。并发症包括 1例血管夹层 (1 35 % )、1例远端小血管血栓栓塞(1 35 % )、1例PercuSurge导丝所致血管穿孔 (1 35 % )。PercuSurge组院内及 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0 5 %与 16 2 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S 患者 并发症 对照组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 血流 血栓栓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术后
下载PDF
儿童腺样体肥大致肺动脉高压3例并右心导管检查分析
5
作者 周红梅 尚小珂 +3 位作者 Liang Zhong 彭婷 邓晓娴 张刚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 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 目的 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结果 3例右心导管结果,mPAP(33.33±10.06)mm Hg,PVR(1015.00±606.66)dyn·s-1·cm-5,经治疗后复查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 腺样体肥大致肺动脉高压行病因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波生坦口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睡眠呼吸暂停
下载PDF
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能否行介入手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尚小珂 Zhong Liang +5 位作者 张刚成 彭婷 李丁扬 卢蓉 邓晓娴 周红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9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艾森曼格综合征早期能否行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手术治疗。方法 3例患者术前1周内按照注册研究规定行临床评估和肺动脉高压相关检查及登记。行右心导管检查以及肺血管扩张试验(面罩吸入万他维1支),测量试验前后肺动脉压力、... 目的探讨在艾森曼格综合征早期能否行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手术治疗。方法 3例患者术前1周内按照注册研究规定行临床评估和肺动脉高压相关检查及登记。行右心导管检查以及肺血管扩张试验(面罩吸入万他维1支),测量试验前后肺动脉压力、降主动脉压力、肺体循环血流量比、肺体压力比、肺毛细血管嵌压[均≤15 mmHg(1 mmHg=0.133 kPa)]等,明确肺血管扩张试验结果后行试封堵试验,如为阳性,与家属沟通同意后释放封堵器;如为阴性,快速撤出封堵器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症处理。结果病例1肺血管扩张试验阴性,试封堵试验阳性,即刻手术效果理想,经家属同意释放封堵器。病例2、病例3肺血管扩张试验阴性,试封堵试验阴性,未释放封堵器。结论部分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可行介入封堵,试封堵试验可能是一个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艾森曼格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Fontan手术患者近期转归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7
作者 尚小珂 ZhongLiang +2 位作者 丁珊珊 张刚成 卢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Fontan手术患者近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Fontan手术的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5~18.0(8.02±4.98)岁。按照病案号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内皮素受体拮...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Fontan手术患者近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Fontan手术的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5~18.0(8.02±4.98)岁。按照病案号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波生坦组,n=16)和对照组(n=23)。波生坦组在术后3 d内按照推荐剂量开始灌胃(口服)波生坦,对照组不应用任何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用药时间≥7 d。术后第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等指标。结果波生坦组无死亡,对照组于术后第5 d死亡1例,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 d波生坦组患者在心功能、胸腔积液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血清B型脑钠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经皮血氧饱和度、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患者Fontan术后的近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FONTAN手术 全肺阻力 波生坦
原文传递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 Guardwire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英文)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浪 刘唐威 +1 位作者 Tan Huay Cheem Lim Yean Teng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81-583,共3页
目的 评价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高危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中预防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4 7例在急诊PCI过程中联合应用PercuSurg... 目的 评价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高危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中预防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4 7例在急诊PCI过程中联合应用PercuSurgeGuardwire装置(PercuSurge组 ) ,平均年龄 (6 1 4± 7 1)岁 ;另 4 5例进行常规无PercuSurgeGuardwire保护的急诊PCI (对照组 ) ,平均年龄 (6 4 9± 8 3)岁。比较两组急诊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院内、 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并放置PercuSurgeGuardwire保护装置。平均阻滞球囊直径 (4 5± 0 5 )mm ,平均阻滞时间 (8 7± 5 9)min。PercuSurge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5 74与 86 6 7% ,P <0 0 5 ) ,无血流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0 %与 6 6 7% ,P <0 0 5 )。并发症包括 :血管夹层 1例 (2 13% ) ,远端小血管血栓栓塞 1例 (2 13% )。随访全部患者 ,PercuSurge组院内及 30天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13%与13 33% ,2 13%与 8 89% ,P值均小于 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PercuSurgeGuarwire远端保护装置在AMI患者的急诊PCI过程中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血流 发生率 急诊PCI 患者 对照组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 平均年龄 病例 预防
原文传递
远端保护装置FilterWire EX^(TM)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浪 Tan Huay Cheem +1 位作者 Teo Swee Guan Lim Yean Teng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4-617,共4页
目的 远端血栓栓塞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在大隐静脉桥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应用新颖的FilterWire EXTM远端保护装置,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 目的 远端血栓栓塞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在大隐静脉桥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应用新颖的FilterWire EXTM远端保护装置,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患者在FiherWire EXTM的保护下行介入治疗(FilterWire EXTM组),而另34例患者进行无保护的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FIMI血流,院内及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Filter-Wire EXTM在全部病例均成功释放。FiherWire EXTM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74%比76.47%,P<0.05),“无血流”(TIMI 0/1级血流)或“慢血流”(TIMI 2级血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6%比8.82%及7.69%比14.70%,P<0.05),院内及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7.69%比17.65%及5.13%比14.71%,P<0.05);未见与装置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在大隐静脉桥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FilterWire EXTM远端保护装置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地预防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患者院内及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腔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栓塞 远端保护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肺动脉高压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8
10
作者 尚小珂 肖书娜 +4 位作者 周红梅 Liang ZHONG 丁珊珊 柳梅 张刚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心律失常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心脏自律性改变、心脏复极化延迟导致QT间期延长、右心室心肌缺血等。室上性心动过速直接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不良。肺动脉高压患者室... 心律失常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心脏自律性改变、心脏复极化延迟导致QT间期延长、右心室心肌缺血等。室上性心动过速直接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不良。肺动脉高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少见,心动过缓是其强烈的死亡预测因子。本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不同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阐明肺动脉高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心律失常 右心力衰竭 心源性猝死
原文传递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浪 Tan HuayCheem +1 位作者 Teo SweeGuan Lim YeanTeng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小珂 张刚成 +5 位作者 LIANG Zhong 沈群山 卢蓉 彭婷 李丁扬 邓晓娴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凝血和血小板系统的活化是否存在及程度,并提出新的抗凝策略。方法:选择单纯继发孔ASD导管介入封堵患者34例为试验组,另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随意设定假手术时间,两组病例均... 目的:前瞻性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凝血和血小板系统的活化是否存在及程度,并提出新的抗凝策略。方法:选择单纯继发孔ASD导管介入封堵患者34例为试验组,另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随意设定假手术时间,两组病例均在术前1d、术后1、7、30、90、180d采血检查P-选择素和凝血酶原片段F1+2。结果:对照组F1+2的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无显著改变;试验组F1+2水平术后1d即明显升高至(1.49±1.01)nmol/L,与对照组(0.93±0.35)nmol/L相比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7d试验组达到最高峰(1.59±1.02)nmol/L,与对照组(0.98±0.28)nmol/L相比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0d试验组降至(1.09±0.48)nmol/L,仍高于对照组(0.85±0.32)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和180dF1+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任意时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系统的显著激活最早在植入封堵器后的第1周就已经开始,30d时降至初始水平,而血小板活化系统却在任何时段均没有变化,因此建议重新制定术后抗凝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P-选择素 凝血酶原片段F1+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