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摄影镜头之后的“荣与辱”
1
作者 耿联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摄影镜头 “读图时代” 新闻照片 纸质媒体 传播信息 图文并茂 感染力 说服力
下载PDF
做优供给侧,传统纸媒刻不容缓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松筠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4,共4页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曾经一度辉煌的报业出现"断崖式"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媒如何赢得生存空间、逐步走出低谷?笔者以为,广大读者是消费者,而报业则是供给方。纸媒面临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曾经一度辉煌的报业出现"断崖式"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媒如何赢得生存空间、逐步走出低谷?笔者以为,广大读者是消费者,而报业则是供给方。纸媒面临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外,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如同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样,纸媒也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尽力做优供给侧,把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市场认同 供给方 生存空间 新闻产品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淮南师范学院 分众化 第一时间
原文传递
“昆虫记”:媒体融合中的典型切片——一个戏曲新媒体项目的周岁报告
3
作者 王晓映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转型,单位在转,新闻人也在转。转型并非都是痛苦,虽然一定要超常付出。如何收获快乐,如何成功"创业"、提升所在媒体影响力,并体现个人价值与创新力?本文是作者的亲历感悟。
关键词 新华报业 昆虫记 新媒体项目
原文传递
传统与当代衔接 跨领域文化对话——第四届朱鹮国际艺术节的实践与探索
4
作者 柯军 王晓映 +2 位作者 杜晓润 郭慧中 李纯 《艺术学界》 2016年第1期37-64,共28页
2015年10月25日至31日,"朱鹮计划"一年一度的重点项目——朱鹮艺术节如期在南京举行。四年以来,朱鹃艺术节一直为传统与当代的衔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跨文化领域的对话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亚洲舞台艺术领域的特色存... 2015年10月25日至31日,"朱鹮计划"一年一度的重点项目——朱鹮艺术节如期在南京举行。四年以来,朱鹃艺术节一直为传统与当代的衔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跨文化领域的对话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亚洲舞台艺术领域的特色存在。在往届实践与学术的基础上,今年的第四届朱鹮艺术节成为"体量"最大的一次,共有六天演出、四天大师示范讲座以及四个主题学术论坛,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探索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剧 文化对话 昆曲艺术 一桌二椅 舞蹈传统 重点项目 古典舞蹈 念曾 江苏省昆剧院 李鸿
原文传递
聚焦聚力,加强和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松筠 《传媒观察》 2017年第4期20-21,共2页
新华日报社党委、编委会把2017年定为“精品生产年”,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对于省级党报而言,重大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所进行的报道,是报纸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宣传党... 新华日报社党委、编委会把2017年定为“精品生产年”,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对于省级党报而言,重大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所进行的报道,是报纸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占领社会舆论制高点、提升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更应是党报应对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克敌致胜”的重器和利器。2017年,我们将聚焦聚力,努力加强和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力争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主题报道 聚焦 创新 路线方针政策 传媒市场竞争 精品生产 省级党报 新华日报社
原文传递
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质高端的时政新闻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松筠 《传媒观察》 2016年第10期16-17,共2页
时政报道是重要的新闻源,为广大读者所普遍关注。优秀的时政报道,能够起到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传播高端权威的信息、密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的重要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老套刻板的时政报道,往往高高在上、拒人千里,读... 时政报道是重要的新闻源,为广大读者所普遍关注。优秀的时政报道,能够起到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传播高端权威的信息、密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的重要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老套刻板的时政报道,往往高高在上、拒人千里,读来晦涩难懂、味同嚼蜡。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消息通稿"虽然可以占据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却难以触动受众的拇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报道 时政新闻 新媒体时代 传播格局 通稿 新闻源 晦涩难懂 传播效应 媒体互动 谣言传播
原文传递
反腐报道的“视角转换”与提升正面引导力
7
作者 金伟忻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反腐力度 引导力 社会关注 吸引读者 自觉意识 低俗化 媒体
原文传递
放下身段贴近受众,时政报道豁然开朗
8
作者 任松筠 《传媒观察》 2016年第3期51-52,共2页
时政新闻是重要的新闻源,尤其在党报新闻中处于第一位置,为广大受众所普遍关注。优秀的时政新闻,能够起到宣传党委政府方针政策、传播高端权威信息、密切党委政府和群众联系的重要作用。但是,刻板的时政新闻往往高高在上、宏大叙事,读... 时政新闻是重要的新闻源,尤其在党报新闻中处于第一位置,为广大受众所普遍关注。优秀的时政新闻,能够起到宣传党委政府方针政策、传播高端权威信息、密切党委政府和群众联系的重要作用。但是,刻板的时政新闻往往高高在上、宏大叙事,读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如何让时政新闻放下身段、贴近受众,更加通俗易懂、亲切可读,一方面衡量着记者的新闻意识,另一方面也考验着记者在采访和写作方面所下的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新闻 时政报道 新闻意识 新闻源 晦涩难懂 方针政策 信息传播载体 传播格局 潘堂林 通稿
原文传递
从亲历见证“习马会”看――地方媒体在重大热点事件中的积极作为
9
作者 任松筠 《传媒观察》 2016年第1期50-51,共2页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实现历史性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的首次直接会面。新华日报作为一家省级媒体,受邀派遣记者前往新加坡采访。通过参与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实现历史性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的首次直接会面。新华日报作为一家省级媒体,受邀派遣记者前往新加坡采访。通过参与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的报道,笔者深切感受到,在重大热点事件的报道中,地方媒体同样可以积极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媒体 热点事件 香格里拉酒店 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加坡华人 背景材料 中国国民党主席 新华日报 历史节点 通稿
原文传递
两会归来说融合
10
作者 王晓映 《传媒观察》 2015年第4期11-12,共2页
从去年全国两会开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媒体融合正式启动。虽然此前也开设了不少新媒体账号,但是很多关节并未真正打通。经过2014年多项大型新闻行动的演练,至2015省两会、全国两会,我们的媒体融合行动、产品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媒体融合 会微 访谈节目 传播效应 传播生态 融合方式 精致化 对我说 新华日报 传播时代
原文传递
市场、社会、政府——三个角度看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启示
11
作者 王晓映 《传媒观察》 2012年第9期42-43,共2页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无论是软实力之需,还是产业转型之要,对于经济增速独领风骚很多年的中国来说,都是恰逢其时的重要决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文化产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市场 美国 政府 文化体制改革 六中全会
原文传递
精炼走笔,重大会议战役性报道的点式“聚焦”
12
作者 耿联 《传媒观察》 2013年第2期44-45,共2页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五年一次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以其严肃的政治性、权威性和极端重要性,成为各媒体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重大会议的战役性报道应力求信息传播准确无误,力求舆论导向把握精神实质...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五年一次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以其严肃的政治性、权威性和极端重要性,成为各媒体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重大会议的战役性报道应力求信息传播准确无误,力求舆论导向把握精神实质,力求传播方式生动活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役性报道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精炼 聚焦 政治生活 新闻报道 信息传播 精神实质
原文传递
聚焦主题有声势 做足味道更出彩
13
作者 顾雷鸣 任松筠 《传媒观察》 2017年第12期14-16,共3页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也是一场全球媒体同场竞技的盛会。如何通过这次大会报道,向全省全国的读者受众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关键词 聚焦 味道 中国共产党 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