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趣、有用、有益”——国庆对外报道有感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旭峰 《对外传播》 2009年第11期22-23,1,共2页
本文作者在国庆60周年阅兵游行的对外报道中,选取"有趣、有用、有益"的视角,在主体内容的架构上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聚焦点对准电视屏幕所拍不到的角落,放到媒体往往不会在意的细节之上。作者在平凡人物和琐碎... 本文作者在国庆60周年阅兵游行的对外报道中,选取"有趣、有用、有益"的视角,在主体内容的架构上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聚焦点对准电视屏幕所拍不到的角落,放到媒体往往不会在意的细节之上。作者在平凡人物和琐碎事件中,发现了很多闪光点和对外报道素材,和同事合写了《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以及《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三篇稿件。这几篇稿件让国外受众自己去品味平凡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达到了以爱感人、以情动心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报道 国庆 国际舆论环境 对外新闻报道 “以小见大” 国家发展 写作手法
下载PDF
紧扣热点 讲述故事 设置议题——“十二五”规划的对外报道思考
2
作者 张正富 《对外传播》 2011年第6期9-10,共2页
笔者参加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以及此后一个月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后续报道,采写了多条中英文的对外报道稿件,得到了多家外国主流媒体的采用。由于“规划”的重心是经济发展,因此笔者所在的对外部经济新闻编辑室承担了主要对外报... 笔者参加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以及此后一个月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后续报道,采写了多条中英文的对外报道稿件,得到了多家外国主流媒体的采用。由于“规划”的重心是经济发展,因此笔者所在的对外部经济新闻编辑室承担了主要对外报道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对外报道 规划 故事 议题 设置 “两会”报道 后续报道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写在世界媒体峰会之后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旭峰 《对外传播》 2009年第12期22-23,共2页
2009年10月8日至10日,笔者参加了由新华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等全球9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的采访报道。我在会议期间,对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进行了专访,也在听会和茶... 2009年10月8日至10日,笔者参加了由新华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等全球9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的采访报道。我在会议期间,对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进行了专访,也在听会和茶歇期间同部分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专家们就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传播能力 峰会 世界 国际 中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董事局主席
下载PDF
从“新发展格局”报道看跨文化传播的认知偏差 被引量:3
4
作者 程云杰 《对外传播》 2021年第8期32-34,共3页
认知偏差是跨文化新闻传播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国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需要不断拓宽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中国叙事的主场优势,创新报道方式,以拓宽海外受众观察中国发展实践的视角,弥补西方媒体以惯性思维... 认知偏差是跨文化新闻传播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国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需要不断拓宽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中国叙事的主场优势,创新报道方式,以拓宽海外受众观察中国发展实践的视角,弥补西方媒体以惯性思维与意识形态偏见带来的认知偏差。从事对外传播的国内媒体也需要对自身的认知惯性和局限保持敏感,不断拓展国际视角,提升中国叙事的感染力,让中国的发展实践和逻辑被更多海外受众所了解。此外,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舆论场,中国媒体应该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发挥增进了解、消除偏见的作用,为加强友好合作、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繁荣鼓与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认知偏差 惯性思维 中国叙事
下载PDF
平民视角报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5
作者 蒋旭峰 《对外传播》 2010年第2期23-24,共2页
12月7日至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既是一个各国、地区和国际组织之间激烈博弈的交锋现场,也是一场各国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大战,在旷日持久的会议谈判期间写出观点、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并非易事。更何况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节能减... 12月7日至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既是一个各国、地区和国际组织之间激烈博弈的交锋现场,也是一场各国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大战,在旷日持久的会议谈判期间写出观点、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并非易事。更何况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节能减排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本哈根 平民视角 峰会 气候 国际组织 西方媒体 话语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