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杨朔的新华社特派记者生涯
- 1
-
-
作者
万京华
-
机构
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
-
出处
《百年潮》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
文摘
杨朔是著名作家,他写的散文《荔枝蜜》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名篇。解放战争时期,杨朔曾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活跃在华北战场上,参加过一些重要战役的报道,写下了不少有影响的新闻通讯。他写的通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辞精美,深受读者的喜爱。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新闻通讯
特派记者
解放战争时期
杨朔
新华社
主题鲜明
《荔枝蜜》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华社历史上的几位外国专家
- 2
-
-
作者
万京华
雒悦
-
机构
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
-
出处
《百年潮》
2023年第2期82-89,共8页
-
文摘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国友人林迈可。同年10月,他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也提到了林迈可。抗日战争期间,林迈可曾参与新华社对外英文广播创建工作并担任外文改稿专家。
-
关键词
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外国专家
英国议会
林迈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
-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新华社历史上的第一 1931-1949
- 3
-
-
作者
无
-
机构
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
-
出处
《中国记者》
2021年第11期20-27,共8页
-
文摘
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在陕西延安改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90年来,新华社始终坚持党指引的方向,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新华社
陕西延安
江西瑞金
通讯社
始终坚持
-
分类号
G219.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跟随刘邓大军征战的记者李普
- 4
-
-
作者
万京华
-
机构
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
-
出处
《百年潮》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
文摘
李普,原名李前管,1918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市金石镇和合村)。李普是他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时的笔名,后来一直使用这个名字。李普曾任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记者。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在国统区的工作人员陆续撤回解放区,李普途经晋冀鲁豫解放区时采写了多篇新闻,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极力挽留下,他留在这里继续从事新闻工作,成为跟随刘邓大军征战的新华社特派记者。
-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晋冀鲁豫解放区
刘邓大军
特派记者
湘乡县
金石镇
国统区
涟源市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陈伯坚、胡修亚:激情岁月里的相濡以沫、相持以终
- 5
-
-
作者
万京华
-
机构
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
-
出处
《中国记者》
2022年第8期126-128,共3页
-
文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20世纪50年代曾在国内广为传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它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鼓舞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这首歌的歌词当时引自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战地通讯,而采写这篇报道的就是首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陈伯坚。
-
关键词
战地通讯
打败美帝野心狼
热爱祖国
激情岁月
抗美援朝
豪迈气概
中国人民志愿军
鸭绿江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李何、瞿独伊:新中国走出的第一批驻外记者
- 6
-
-
作者
万京华
-
机构
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
-
出处
《中国记者》
2022年第8期123-125,共3页
-
文摘
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由于共同的理想信念而相识、相恋、相知,伉俪辈出。适逢七夕节,特此刊文回顾李何、瞿独伊和陈伯坚、胡修亚两对新闻工作者共同走过的历程,让我们静静聆听前辈源远流长的革命浪漫主义心声。
-
关键词
新闻事业史
驻外记者
新闻工作者
七夕节
理想信念
刊文
心声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