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曲酶与血栓通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5例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肖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血栓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血栓通粉0.4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巴曲酶10 B...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血栓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血栓通粉0.4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巴曲酶10 BU、5 BU、5 B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于入院第1、3、5天各静脉滴注1次。对照组41例,应用巴曲酶,用法同治疗组的用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9%、53.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4.5%、7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巴曲酶与血栓通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巴曲酶,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巴曲酶 血栓通
下载PDF
沙格列汀、格列美脲对二甲双胍继发失效T2MD患者胰岛素抵抗、腰围、腰臀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艳艳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沙格列汀、格列美脲对二甲双胍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MD)患者胰岛素抵抗、腰围、腰臀比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102例二甲双胍继发失效T2M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继... 目的:探究沙格列汀、格列美脲对二甲双胍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MD)患者胰岛素抵抗、腰围、腰臀比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102例二甲双胍继发失效T2M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对照组加用格列美脲,观察组加用沙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情况[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2h餐后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2h P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和身体情况[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FBG、2hPBG、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FINS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BG、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2hPBG、HOMA-IR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BM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也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甲双胍继发失效T2MD患者,联合应用沙格列汀的降糖效果好于联合应该格列美脲,且能较好控制体重和皮下脂肪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列汀 格列美脲 T2MD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小飞 《北方药学》 2018年第9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唑来膦酸,研究组在唑来膦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唑来膦酸,研究组在唑来膦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两组治疗1年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骨密度、骨痛、骨代谢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骨痛均有所缓解,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骨密度提高程度更明显,骨痛评分降低程度更大,骨代谢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采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不但可以提高骨密度,还可以缓解骨疼痛,提高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肖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川芎嗪及胞二磷胆碱滴注,治疗组加用巴曲梅滴注,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临床有效率治疗组91.3%,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川芎嗪及胞二磷胆碱滴注,治疗组加用巴曲梅滴注,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临床有效率治疗组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3.6%,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巴曲酶注射液 川芎嗪制剂 疗效评定
下载PDF
巴曲酶与血栓通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5例观察
5
作者 张肖师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血栓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血栓通粉0.4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巴曲酶10U...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血栓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血栓通粉0.4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巴曲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入院第1、3、5天各静脉滴注1次。对照组41例,应用巴曲酶,用法同治疗组的用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9%、53.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4.5%、70.5%。2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巴曲酶与血栓通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巴曲酶,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血栓通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在癫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郭强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21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用于癫痫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癫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进行天麻素治疗,B组进行卡马西平治疗,C组进行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癫痫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用于癫痫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癫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进行天麻素治疗,B组进行卡马西平治疗,C组进行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癫痫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0%,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2%,C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8%,C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和A组、B组比较,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A组和B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应用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卡马西平 癫痫
下载PDF
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肖师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3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发作终... 目的探讨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发作终止的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出、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可迅速控制TIA发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控制一部分TIA发作,联合治疗组疗效较佳,联合治疗方法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巴曲酶 低分子肝素 小剂量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氟西汀联合短疗程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肖师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2期110-111,113,共3页
目的评价氟西汀联合短疗程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氟西汀联合黛力新、氟西汀、多虑平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 目的评价氟西汀联合短疗程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氟西汀联合黛力新、氟西汀、多虑平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ADL)评分的变化,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1周后,氟西汀联合黛力新组疗效好,与其他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4周时的评价结果,氟西汀联合黛力新组与单用氟西汀组疗效相当,均显著优于多虑平组。不良反应的观察提示,氟西汀联合黛力新组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多虑平组发生率高且症状较重。结论氟西汀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疗效更优,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黛力新 多虑平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疲劳治疗的运动功能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治疗的运动功能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2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运动治疗法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患侧上肢与下肢的运动功能得到加强,巴塞尔指...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治疗的运动功能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2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运动治疗法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患侧上肢与下肢的运动功能得到加强,巴塞尔指数评分显示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患者治疗后恢复快,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疲劳 运功功能 运动训练
原文传递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肖师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7期109-11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复位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晕眩(PC—BPPV)的疗效。方法将65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Epley半规管结石复位法和我国学者根据半规管结石快速旋转解脱复位法治...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复位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晕眩(PC—BPPV)的疗效。方法将65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Epley半规管结石复位法和我国学者根据半规管结石快速旋转解脱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时的体位不同自创的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快速手法复位方法,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应用改良Epley半规管结石复位法治疗的33例患者,治愈25例,其中,1次性治愈18例,治愈率为55%,改善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应用我国学者自创手法复位法治疗32例,28例治愈,其中1次性治愈24例,治愈率为75%,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 良性发作性位置发生眩晕 治疗
原文传递
ELISA法与金标法相结合提高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准确度的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红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6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实验室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ELISA法、金标法。结果:ELISA法影响因素较多,金标法复查阳性及可疑标本可减少甚至避免假阳性结果。结论:2种方法结合应用于临床检测可提高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ELISA 法检测 金标法 准确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第2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所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之外的护理干...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所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之外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5.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方面都比常规组要少,所以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是14.2%,对照组为50.0%,因此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比常规组要低很多。结论对于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手术后排便及住院的时间,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原文传递
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分析
13
作者 安红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9期302-303,共2页
目的:对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甲组患者,选取健康人群200例,分别进行脂蛋白a检测。结果:甲组患者的脂蛋白a检测显著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 目的:对脂蛋白a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甲组患者,选取健康人群200例,分别进行脂蛋白a检测。结果:甲组患者的脂蛋白a检测显著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脂蛋白a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在对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检测 高血压 健康人群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