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地质条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国政 王辉 丁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3-495,共3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充分展示了在塔里木盆地寻找特大型油气藏的广阔前景,通过对该区钻井、地质及化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后指出,三面逢源、油气供给充沛;孔、洞、缝是良好的储集网络空间;盖层叠合,层层封盖遮挡...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充分展示了在塔里木盆地寻找特大型油气藏的广阔前景,通过对该区钻井、地质及化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后指出,三面逢源、油气供给充沛;孔、洞、缝是良好的储集网络空间;盖层叠合,层层封盖遮挡条件好;良好圈闭;断裂与储集层是油气运移通道;后期改造破坏较小,保存条件良好等等是形成塔河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纪 碳酸盐岩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油气运移 圈闭 储集层
下载PDF
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兴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4,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西北石油局在塔里木盆地取得的勘探成果, 并对其物探技术、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完井技术、油田开发、原油储运及油田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论述, 同时在分析了该局工程技术发展的动力基础上也指出了目前工程技术发展中... 介绍了近年来西北石油局在塔里木盆地取得的勘探成果, 并对其物探技术、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完井技术、油田开发、原油储运及油田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论述, 同时在分析了该局工程技术发展的动力基础上也指出了目前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钻井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溶洞充填物判识的频率差异分析技术 被引量:39
3
作者 唐文榜 刘来祥 +2 位作者 樊佳芳 韩革华 马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寻找碳酸盐岩油藏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充满流体的大型溶洞。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表明 ,应用频率差异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鉴别溶洞充填物的性质。当溶洞全为流体充填时 ,其地震波具有强振幅、低速度及调谐性的特征 ;当充填粘稠的半流体时 ,其... 寻找碳酸盐岩油藏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充满流体的大型溶洞。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表明 ,应用频率差异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鉴别溶洞充填物的性质。当溶洞全为流体充填时 ,其地震波具有强振幅、低速度及调谐性的特征 ;当充填粘稠的半流体时 ,其调谐反射相当于绝对反射的 90 ;当充填物为疏松沉积物时 ,其调谐反射也相当于绝对反射的 77 。以上几种介质 ,都很有可能是油的储集体。对于主频集中在 2 0~ 30Hz的反射波而言 ,只要溶洞高度在 2~ 3m以上就能识别。该技术在塔河油田进行了应用 ,其连片三维区溶洞分布层及纵、横向连通情况清晰可见 ;在S4 8井中的风化面下 ,发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差异分析 振幅-频率 溶洞 充填物 油气藏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为例 被引量:111
4
作者 肖玉茹 何峰煜 孙义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 ,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 ,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 ,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 ,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地震等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在垂向上 ,可将洞穴划分为洞穴顶部相、洞穴充填相与下部垮塌相 ,其中洞穴顶部相和下部垮塌相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而多层洞穴的发育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洞穴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古岩溶地貌等 ,其中与古岩溶地貌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表明 ,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洞穴型 碳酸盐岩储层 特征 研究 塔河油田 奥陶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表征——以塔河1号的S60井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钱一雄 蔡立国 +2 位作者 李国蓉 刘光祥 韩燕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及其胶结物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及方解石晶体微形貌研究后认为 :塔河一号S6 0井埋深 5 433.2 0~ 5 435m发育的岩溶角砾灰岩 ,属于高度大于 2m的大型古岩溶洞穴沉积 ;而埋深 5 435m中晶洞中的方解石是地表岩...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及其胶结物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及方解石晶体微形貌研究后认为 :塔河一号S6 0井埋深 5 433.2 0~ 5 435m发育的岩溶角砾灰岩 ,属于高度大于 2m的大型古岩溶洞穴沉积 ;而埋深 5 435m中晶洞中的方解石是地表岩溶带的早中期的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带的产物。在本文中 ,作者指出碳酸盐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可有效地应用于表生岩溶作用中的深度、强度、期次以及成岩序列及古沉积环境判别等项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元素地球化学 微形貌 岩溶作用 塔河地区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成因探讨 被引量:39
6
作者 蔡立国 钱一雄 +2 位作者 刘光祥 韩燕英 张鹏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塔河油田及邻区主要油气储层的地层水以高矿化度为特征 ,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这类地层水代表了互不沟通的深层封存环境的产物。该文通过对该区地层水的系统采样分析 ,从地层水的组成特点及所反映的成因环境 ,提出 :a)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 塔河油田及邻区主要油气储层的地层水以高矿化度为特征 ,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这类地层水代表了互不沟通的深层封存环境的产物。该文通过对该区地层水的系统采样分析 ,从地层水的组成特点及所反映的成因环境 ,提出 :a)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具有反向化学剖面的特点 ,高矿化度与溶滤地层中的岩盐有关 ;b)氢 (δD)氧 (δ1 8O)同位素明显偏轻 ,δD最大为 -4 2 .0‰ ,最小值为-6 6 .0‰ ,δ1 8O最大值为 2 .7‰ ,最小值为 -6 .0‰ ,反映出地表水渗混溶滤成因的地层水 ;c)通过对比研究区内地层水的主要受地表水渗流 ,溶解地层中的NaCl,而形成高矿化度地层水。塔河油田及邻区是一个水文地质环境相对活跃的地区 ,因此 ,对该地层水的成因环境对该区油气的运聚、保存条件的影响需进一步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邻区 地层水 成因 油气运聚 保存条件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动态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2 位作者 鲁新便 金爱民 苏丹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72,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可以分为3种类型: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缝洞单元水化学性质与洞穴间联系程度有关。连通性好的缝洞单元内的井具有相似的地下水化学性质;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则存在一定差异。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缝洞单元S48井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开发动态,为油田的开发及稳油控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油藏 缝洞单元 洞穴系统 水化学性质 开发动态
下载PDF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郝继鹏 杨志勇 +1 位作者 史建宏 陈国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83,共9页
伊犁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双层结构盆地,即内裂谷盆地 山间陆相盆地。经多次造陆运动后,盆地内普遍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泥盆系、下三叠统和白垩系。盆地内的生油层主要为海相石炭系阿克沙克组、也列莫顿组,陆相二叠系晓... 伊犁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双层结构盆地,即内裂谷盆地 山间陆相盆地。经多次造陆运动后,盆地内普遍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泥盆系、下三叠统和白垩系。盆地内的生油层主要为海相石炭系阿克沙克组、也列莫顿组,陆相二叠系晓山萨依组、塔姆其萨依组。生油中心主要位于伊什基里克山—脱勒斯拜克山以北的湖盆区内。储层主要以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的碎屑岩为主。伊犁盆地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结构更加复杂,沉积中心的不断西移,但仍然在中新生代地层的地表及井下发现大量油气显示,表明该盆地具备生储油能力。该盆地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对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以避免盲目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造陆运动 生油层 阿克沙克组 也列莫顿组 储层 地质结构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集层定量评价——以塔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诗青 樊政军 +2 位作者 柳建华 高秋涛 刘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一套低孔、低渗缝洞型、非均质性强、流体性质多样化的复杂储集层,断层多、构造形态复杂。对于裂缝性储集层,电成像资料可以很直观、形象地反映裂缝的倾向、倾角,孔洞和溶蚀洞的发育程度,是目前最先进和最优越...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一套低孔、低渗缝洞型、非均质性强、流体性质多样化的复杂储集层,断层多、构造形态复杂。对于裂缝性储集层,电成像资料可以很直观、形象地反映裂缝的倾向、倾角,孔洞和溶蚀洞的发育程度,是目前最先进和最优越的适于裂缝地层的测井技术。另外,双侧向幅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裂缝的特征。因而,可综合利用常规、电成像资料、多极子声波XMAC等资料识别孔、洞、缝储集层。在结合生产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权重”评价法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集层进行分类定量评价研究,经试油验证,符合率达92.3%.在此基础上,又对奥陶系I类储集层发育厚度进行了横向展布预测,结果表明,符合塔河油田的地区规律,应用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测井技术 裂缝地层 定量评价 “权重”评价法 横向预测 电成像
下载PDF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谭承军 周英杰 +1 位作者 杜玉山 闫文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09-510,共2页
针对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特点,对储集层总貌和Ⅰ、Ⅱ、Ⅲ类储集层分别从剖面上的“层间非均质性”到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描述。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 储集层 孔隙类型 非均质性 描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油气勘探新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发岐 周家驹 云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8-323,共6页
塔河油田的发现首先得益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在进一步的评价和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 ,针对古生界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使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开展了储层预测 ,来研究储层展布和含油气性 ;在井筒中应用... 塔河油田的发现首先得益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在进一步的评价和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 ,针对古生界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使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开展了储层预测 ,来研究储层展布和含油气性 ;在井筒中应用负压钻井技术 ,在保证能正常钻井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油层的污染 ,也保证了油气层的及时发现 ;使用成象测井技术 ,对碳酸盐岩的孔、洞、缝的发育、渗透层段的侧向延展、连通情况以及地层流体类型进行研究 ,进而综合各种测井资料定量计算地层岩性及物性、含油性参数 ;压裂酸化工艺的成功应用 ,有效解除了油气层段地层人为造成的伤害 ,并且通过人工压开酸蚀新裂缝 ,达到连通天然孔洞缝、提高导流能力、恢复产能、解放油层的目的。除此之外 ,与这些主要技术配套的相关技术的使用 ,都对塔河油田的勘探评价起了有效的保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储层预测 负压钻井 压裂酸化 碳酸盐岩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邬达理 郑伟建 +2 位作者 金晓雷 赵改善 边高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1期9-19,共11页
本文所论述的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能在整个联片处理的范围内 ,消除各块三维数椐之间的多种不一致性 ,以获得有利于全区统一解释的完整的数据体。文中对可能影响拼接处理质量的因素和进行处理的指导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应用实例表... 本文所论述的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能在整个联片处理的范围内 ,消除各块三维数椐之间的多种不一致性 ,以获得有利于全区统一解释的完整的数据体。文中对可能影响拼接处理质量的因素和进行处理的指导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应用实例表明 ,本技术是获得统一完整数据体的有效方法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 不一致性 地震勘探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成藏地质条件及控油规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云露 闫文新 赵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5-308,314,共5页
通过对阿克库勒成藏凸起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指出阿克库勒凸起油源丰富,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成藏地质条件配置较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塔河油田的发现已证实了这一点。在阿克库勒凸起,区域... 通过对阿克库勒成藏凸起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指出阿克库勒凸起油源丰富,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成藏地质条件配置较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塔河油田的发现已证实了这一点。在阿克库勒凸起,区域构造格架控制着油气的聚集分布,古阿克库勒凸起轴部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带,断裂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中上奥陶统尖灭带附近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缘 阿克库勒凸起 成藏地质条件 断裂 不整合面
下载PDF
巴楚—麦盖提地区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新民 丁勇 +2 位作者 张旭 郭书元 马建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5-477,共3页
巴楚—麦盖提区块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而这些不整合面与油气藏的形成密切相关。迄今为止,该区块发现的鸟山气藏与和田河气田均与不整合面有关。通过对巴楚—麦盖提区块主要不整合面发育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自震旦系... 巴楚—麦盖提区块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而这些不整合面与油气藏的形成密切相关。迄今为止,该区块发现的鸟山气藏与和田河气田均与不整合面有关。通过对巴楚—麦盖提区块主要不整合面发育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共发育6个不整合面,其中主要的不整合面为奥陶系顶、三叠系顶和上新统底部的3个不整合面;按不整合面的性质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可划分为4种类型,它们均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 麦盖提 不整合面 特征 油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期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康志宏 魏历灵 康艳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62-464,452,共3页
塔里木盆地具有多期生排烃、成藏、调整和破坏的特点。综合利用圈闭形成与生排烃分析法、储集层有机岩石分析法、储集层成岩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法、油气藏饱和压力或露点压力推算法,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期进行了系... 塔里木盆地具有多期生排烃、成藏、调整和破坏的特点。综合利用圈闭形成与生排烃分析法、储集层有机岩石分析法、储集层成岩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法、油气藏饱和压力或露点压力推算法,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油气藏主要形成时期为印支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晚期,而且多为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并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的含油系统的归纳和分析,指出塔里木盆地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成藏期 印支构造运动 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油气聚集
下载PDF
盆地三维古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林 汤磊 +2 位作者 康志宏 王英民 黄地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1,共5页
盆地古地下水动力是油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动力,但尚未检索到盆地三维古水动力场演化动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文献。从盆地演化地质模型出发,综合考虑盆地古地形、沉积压实水、地表渗入水、地层渗流性质和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等因素,建立了三... 盆地古地下水动力是油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动力,但尚未检索到盆地三维古水动力场演化动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文献。从盆地演化地质模型出发,综合考虑盆地古地形、沉积压实水、地表渗入水、地层渗流性质和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等因素,建立了三维古水动力演化数值模拟模型,能够反映非均质各向异性条件下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应用该模型可以定量模拟各地质阶段盆地各地层的三维流势场、流速场、流向场,还可计算地层水交替次数,从而再现各构造运动时期的地下水活动史。用该方法对塔里木盆地现有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实算模拟,获得了丰富的计算成果和大量成果图件,表明该方法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图3彩图3参6(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数值模拟 古水动力体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鲁新便 张宁 刘雅雯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通过对奥陶系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性质分析,认为该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稠油油气藏,油藏内地下流体在垂向还是横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油气储层的严重分隔性造成了油藏性质的复杂化,缝洞控藏造就了不同开发单元地下流体... 通过对奥陶系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性质分析,认为该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稠油油气藏,油藏内地下流体在垂向还是横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油气储层的严重分隔性造成了油藏性质的复杂化,缝洞控藏造就了不同开发单元地下流体的严重分割和油井产能及动态的差异.奥陶系油藏可能不是整体连片分布,而是不同规模缝洞单元的空间叠合分布.奥陶系的重油绝大部分为普通稠油,但部分井区不排除有特稠油或超稠油,原油敏感温度在40℃~60℃.文章对如何深化奥陶系稠油油藏的研究,加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油藏地质特征 油藏开发 奥陶系 流体
下载PDF
三水导电模型及其在低阻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8
作者 莫修文 贺铎华 +2 位作者 李舟波 文新川 李桂荣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而成的理论。利用其对塔北地区的部分低阻储层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而成的理论。利用其对塔北地区的部分低阻储层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导电模型 低阻储层 测井解释 含水饱和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5
19
作者 周永昌 王新维 杨国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在奥陶系碳酸盐岩找到了塔河 3,4,5号和轮古潜山等油气田 (藏 )。油气分布 :纵向上在潜山风化淋滤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内 ,厚约 2 50m左右 ;横向上在孔、洞、缝发育的古岩溶高地、古岩溶斜坡及不同走...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在奥陶系碳酸盐岩找到了塔河 3,4,5号和轮古潜山等油气田 (藏 )。油气分布 :纵向上在潜山风化淋滤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内 ,厚约 2 50m左右 ;横向上在孔、洞、缝发育的古岩溶高地、古岩溶斜坡及不同走向断裂缝交汇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体为裂缝、孔、洞、穴型 ,断裂缝是流体通道 ,孔、洞、穴是储集空间。石炭系泥岩是下奥陶统的直接盖层 ,下奥陶统致密灰岩可作为非渗透性封挡层体。海西晚期是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油气藏类型为潜山风化壳与裂缝、孔、洞、穴复合型底水油气藏。全面勘探开发该区 ,有望实现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库车盆地的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邱芳强 丁勇 王辉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2-257,共6页
库车盆地的沉积物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把库车盆地的沉积充填大致分为5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岩相特征,得出对盆地的沉积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其次是分析了沉积物物源特征和各阶段的砂岩骨架矿物成分,阐述了砂岩的... 库车盆地的沉积物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把库车盆地的沉积充填大致分为5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岩相特征,得出对盆地的沉积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其次是分析了沉积物物源特征和各阶段的砂岩骨架矿物成分,阐述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并与已知构造背景的砂岩矿物组分进行对比,推测了库车盆地的原岩类型及盆地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北缘 库车盆地 沉积充填 物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