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磊 刘建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9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单纯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单纯内固定联合椎体成...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单纯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单纯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obb角与伤椎前高压缩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obb角明显高于常规组,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显著,便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治疗 脊柱骨折
下载PDF
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光林 苏晓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5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肾性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肾性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为(2.31±0.15)mmol/L,血清无机磷水平为(1.89±0.14)mmol/L,甲状旁腺激素为(202.01±35.87)pg/m L,碱性磷酸酶为(80.46±2.85)U/L,其中血清钙、血清无机磷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07、3.1260、5.7254,P<0.05),碱性磷酸酶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055,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5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5667,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钙磷紊乱情况,并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骨病 安全性
下载PDF
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光林 苏晓华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评价在对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行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共20例,采用骨搬运治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外固定的时间、... 目的评价在对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行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共20例,采用骨搬运治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外固定的时间、骨性愈合的速度以及手术完成后肢延长的长度进行记录分析。手术完成后,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则依据Paley的相关准则进行评分。结果该次入选研究的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随访,其随访时间最长为3年,最短为1年。其20例患者的骨性愈合程度良好,最长时间仅为15个月,外固定时间和患侧肢体延长长度也得到了改善。依据Paley评分,依据Paley评分,优秀13例、良好5例,尚可2例。20例患者的骨性愈合程度良好,最长时间仅为15个月,最短愈合时间为7个月,中位时间在(10.09±0.58)个月。外固定时间,最长为17个月,最短为1年,中位时间为(14.09±0.64)个月。结论骨搬运治疗方法,总体来说,操作十分便利,且对软组织的损害极小,可以较为简单的对软组织覆盖,骨缺损可以由直径一样的骨块充填和骨重建进行处理,以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创伤 大段骨缺损 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光林 苏晓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8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并评价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齿状突骨折的90例患者,按照不同分型将其分为三组,各组均30例。Ⅰ型患者行枕颌带牵引并在6周后以石膏固定头颈胸;... 目的研究并评价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齿状突骨折的90例患者,按照不同分型将其分为三组,各组均30例。Ⅰ型患者行枕颌带牵引并在6周后以石膏固定头颈胸;Ⅱ型患者行颅骨牵引复位,于齿状突使用螺钉进行中孔固定;Ⅲ型患者行颅骨牵引复位,螺钉中空固定齿状突或在颈后路寰枢椎使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结果就治疗效果而言,Ⅰ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Ⅱ组为100.00%(30/30),Ⅲ组为93.33%(28/30)。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Ⅱ组为10.00%(3/30),Ⅲ组为6.67%(2/30)。结论齿状突骨折的类型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方法,不可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不同类型 内固定 牵引复位
下载PDF
DHS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磊 尚振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5期62-64,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DHS(动力髋螺钉)与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骨科接诊的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每... 目的对比分析DHS(动力髋螺钉)与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骨科接诊的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一组患者采用DHS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即治疗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情况,对比DHS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化患者功能优良率79.49%(χ~2=10.582 2,P=0.001 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77%(χ~2=22.318 4,P=0.000 0)。结论 DHS与PFNA固定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术式,但与DHS比较,PFNA固定治疗更利于骨折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较DHS固定治疗更有优势,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治疗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微型钉棒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建锋 李艳菊 +6 位作者 侯正轩 唐延军 李传杰 孙荣涛 王光林 刘民义 李贤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总结应用微型钉棒系统肩胛骨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 肩胛骨复杂骨折患者28例,骨折按 Miller分型ⅠA型8例,ⅠB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Ⅲ型2例.采用后侧改良的Judet入路将肌群向外侧翻开暴露骨折,根据骨折情况将骨折断端附近打入对... 目的 总结应用微型钉棒系统肩胛骨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 肩胛骨复杂骨折患者28例,骨折按 Miller分型ⅠA型8例,ⅠB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Ⅲ型2例.采用后侧改良的Judet入路将肌群向外侧翻开暴露骨折,根据骨折情况将骨折断端附近打入对称性双数固定钉后复位压棒固定.结果 术后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10例患者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9例于术后20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及局部不良反应和疼痛,平卧休息患肢无不适.患肢肩胛骨活动及肩关节活动度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应用微型钉棒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总结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微型钉棒 内固定
下载PDF
前路减压异体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损伤临床分析
7
作者 刘建锋 黄虎 +1 位作者 李艳菊 唐延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损伤 前路减压 异体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PF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分析
8
作者 焦涛 颜廷卫 孙金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股骨转子间 骨折内固定术 骨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切口联合选择性L型截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建峰 李传杰 +2 位作者 刘永昌 唐延军 李艳菊 《中国医药》 2009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Hardinge切口联合选择性L型截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3例采用改良Hardinge切口联合选择性L型截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9例为股骨颈囊内骨折,1例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例为股骨头坏死,1例为髋关节骨... 目的观察改良Hardinge切口联合选择性L型截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3例采用改良Hardinge切口联合选择性L型截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9例为股骨颈囊内骨折,1例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例为股骨头坏死,1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18例,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结果23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未见有全身及局部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照Charnley标准22例为A类,1例为B类;术后18例评分为6分,5例5分;手术效果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应用改良Hardinge切口联合选择性L型截骨,避免了术中对臀中肌和臀小肌的损伤以及对臀上神经损伤的可能,使手术暴露更充分,减少了在操作中对周围软组织的牵拉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病变 人工髋关节置换 截骨
下载PDF
关节镜下切除与传统后路切除治疗腘窝囊肿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何磊 颜廷卫 何峥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比较单一体位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与传统后路切口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中,随访到单一体位(单纯仰卧位)关节镜切除腘窝囊肿的患者24例,男10例,女1... 目的比较单一体位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与传统后路切口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中,随访到单一体位(单纯仰卧位)关节镜切除腘窝囊肿的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42~71岁,平均58.8岁,平均随访10个月。传统后路切除腘窝囊肿的患者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54.7岁,平均随访1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一体位关节镜组与常规后路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3.3%和73.7%(P〉0.05),两组间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一体位关节镜组复发率较传统后路组低,分别为4.17%和26.32%(P〈0.05)。单一体位关节镜组术后康复时间较传统后路组短,分别是4 d和16 d(P〈0.05)。结论单一体位关节镜下切除法与传统后路切除法均是治疗腘窝囊肿的有效方法,单一体位关节镜下切除法与传统后路切除法相比,创伤较小,术后康复时间短,可降低腘窝囊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体位 关节镜 传统后路 腘窝囊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急诊显微外科技术在下肢严重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廷卫 王剑利 +6 位作者 焦涛 朱峰 苏玉芹 何峥峰 李建波 段崇峰 段元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504-505,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下肢严重创伤37例,应用4种方法治疗: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或髂骨块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断肢再植并游离(肌)皮瓣移植;胫腓骨骨折钢板或...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下肢严重创伤37例,应用4种方法治疗: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或髂骨块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断肢再植并游离(肌)皮瓣移植;胫腓骨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血管神经修复并游离皮瓣移植;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瓣移植并血管神经修复。结果37例手术全部成功,皮瓣或骨瓣一期成活,其中3例侧胸皮瓣周缘约2cm浅层坏死,经换药2周而愈。伤肢均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外观及功能。结论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能提高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的治疗效果,降低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创伤 濒临截肢肢体 显微外科 皮瓣
下载PDF
接触式激光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廷卫 李守斌 +7 位作者 朱峰 焦涛 赵爱玲 何峥峰 李建波 段崇峰 段元猛 孙金刚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接触式激光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自2003-05—2007-08,选择有颈肩或腰腿疼痛,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不伴有骨性椎管狭窄的患者,应用美国进口SLT-Touch接触式激光刀,采用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48例,其... 目的探讨接触式激光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自2003-05—2007-08,选择有颈肩或腰腿疼痛,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不伴有骨性椎管狭窄的患者,应用美国进口SLT-Touch接触式激光刀,采用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48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1例,共301个椎间盘。结果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随访时间2个月~5年,优:187例;良:47例;差:14例。优良率94.35%。结论接触式激光刀能量释放精确,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PLDD技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侵袭、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缺损 被引量:5
13
作者 颜廷卫 王剑利 +1 位作者 朱峰 王启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9例(其中不吻合小隐静脉者3例,吻合小隐静脉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3例(均吻合浅静脉),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顺行或逆行皮...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9例(其中不吻合小隐静脉者3例,吻合小隐静脉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3例(均吻合浅静脉),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顺行或逆行皮瓣3例(其中足背内侧皮神经2例,足背外侧皮神经1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10cm熏最小5cm×4cm。血管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临床应用15例,12例全部成活。2例未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植皮而愈;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胫骨下端骨髓炎,感染灶导致皮瓣局部坏死,感染控制后局部皮瓣转移而愈;1例足跟部溃疡。结论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常规吻合浅静脉、缝合皮神经,有助于皮瓣成活及感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足踝部 皮神经 浅静脉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三种术后镇痛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磊 王志杰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本研究对三种后路腰椎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方法的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PONV)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3-2015间的65例患者,均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控制,20例接受小剂量吗啡硬膜外缓释法,22例患者接受了静... 目的本研究对三种后路腰椎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方法的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PONV)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3-2015间的65例患者,均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控制,20例接受小剂量吗啡硬膜外缓释法,22例患者接受了静脉自控镇痛泵,23例患者接受哌替啶注入。患者的评级疼痛强度(视觉模拟量表得分从0(没有痛苦)到10(最多剧烈的疼痛),恶心(从0(没有恶心)到10(严重恶心)),和呕吐(从0(没有呕吐)到10(严重呕吐)),记录术后4 h,1 d,2 d,3 d的数据。结果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缓释组和静脉自控镇痛泵组相比哌替啶组的镇痛增强效果在术后1 d和2 d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 d、2 d和3 d,恶心、呕吐(PONV)并发症静脉自控镇痛泵组比其他两组更严重(P<0.05)。结论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缓释法能够有效的控制腰椎后路手术术后的疼痛并最小化恶心呕吐(PONV)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恶心呕吐 腰椎后路手术 术后疼痛 小剂量吗啡 缓慢释放.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9
15
作者 颜廷卫 孙雪生 王朝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958-1962,共5页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脱钙骨基质)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3例(82髋);年龄23~59岁,平均36.3岁...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脱钙骨基质)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3例(82髋);年龄23~59岁,平均36.3岁;男61例,女21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改良的游离腓骨切取方法及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股骨颈前方开窗,结合大转子下经皮技术用专用器械清除股骨头死骨至软骨下骨板,Ⅲ期患者行股骨头成形。DBM与减压所得自体松质骨颗粒(直径5 mm)制备成混合物[比例(2~4)∶1],植入到软骨下骨板下面,夯实。将切取的游离腓骨移植,腓骨远端与股骨颈后侧以1枚直径3.5 mm的可吸收钉固定,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与腓动静脉近端(动静脉比例1∶2为宜)。腓骨吻合完毕后将20 ml骨髓制备的自体多能干细胞注入头内,剩余的DBM与自体骨粒混合物填充腓骨与头颈腔隙。B组仅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结果]53例(82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2年(2年~7年2个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A组41髋,优15髋,良22髋,可4髋,差0髋;B组41髋,优3髋,良19髋,可15髋,差4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片影像学评价。其中:A组放射学成功38髋,B组放射学成功20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A组3例,B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效果肯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既节约了自体骨用量,又促进骨的修复。该方法适于青壮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RCOⅡ~Ⅲ期,Ⅲ期宜行股骨头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腓骨 骨移植 脱钙骨基质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股内侧肌悬吊髌骨单锚钉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鑫鹏 颜廷卫 唐延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介绍股内侧肌悬吊髌骨单锚钉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技术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手术以股骨内上髁、收肌结节与腓肠肌结节之间的凹陷作为MPFL股骨止点,建立... [目的]介绍股内侧肌悬吊髌骨单锚钉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技术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9例。手术以股骨内上髁、收肌结节与腓肠肌结节之间的凹陷作为MPFL股骨止点,建立直径6 mm、深40 mm骨隧道;髌骨内缘中点做髌骨侧止点,沿髌骨长轴建立约1 cm的骨槽,在中点平行于髌骨关节面打入1枚带双线4.5 mm锚钉,将移植物固定于骨槽并与周围软组织缝合。移植物近侧游离端穿过股内侧肌斜束肌腱,形成"悬吊"结构并自股骨侧切口下穿出,远侧游离端在深筋膜隧道自近端移植物同一位置穿出,远近端缝合为一股端,于骨道内口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未发生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复发等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IKDC、Kujala和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A、Q角、PTA、PLSR均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悬吊髌骨拴桩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切口小、复发率低,可恢复髌股轨迹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MPFL) 解剖重建 股内侧肌悬吊 髌骨单锚钉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万古霉素珠链填充治疗慢性创伤性骨髓炎 被引量:17
17
作者 唐延军 刘建锋 +7 位作者 王宪俊 王云 侯正轩 孙荣涛 李传杰 王光林 李贤华 刘民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万古霉素珠链填充治疗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治疗并获得回访的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病灶清除术,术后放置VSD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并临时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万古霉素珠链填充治疗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治疗并获得回访的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病灶清除术,术后放置VSD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并临时用外固定架固定,一期闭合切口,7~14d拔除引流,2~8个月二次手术,钢板坚强内固定,骨缺损处植骨,更换万古霉素珠链,闭合切口。结果1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0.5~3年,骨髓炎均无复发。结论VSD技术、万古霉素珠链填充治疗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效果好,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慢性 负压封闭引流术 万古霉素珠链
原文传递
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肩峰骨折的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延军 崔传广 +1 位作者 颜廷卫 魏鑫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总结用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移位肩峰骨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21例肩峰骨折患者。Ogawa分型为I型6例(骨块向下移位、分离),Ⅱ型15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30.6岁。刀砍伤6例,重物砸... [目的]总结用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移位肩峰骨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21例肩峰骨折患者。Ogawa分型为I型6例(骨块向下移位、分离),Ⅱ型15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30.6岁。刀砍伤6例,重物砸伤4例,车祸伤11例。均为直接暴力。暴露骨折端复位,巾钳暂时固定,在肩峰外侧端垂直于骨折端的方向安放导向器,沿导向器置入适当长度的髌骨导引针,穿钢丝收紧“8”字固定骨折端。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骨折均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优1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47%。[结论]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移位的肩峰骨折,不脱针,对软组织影响小,是治疗肩峰骨折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 移位 肩峰骨折
原文传递
子母钢板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锋 李传杰 +1 位作者 唐延军 李艳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子母钢板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32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切口子母钢板法固定,后内侧采用1/3管状钢板或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的子钢板于胫骨后内侧固定,胫骨支撑母... 目的探讨子母钢板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32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切口子母钢板法固定,后内侧采用1/3管状钢板或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的子钢板于胫骨后内侧固定,胫骨支撑母钢板固定外侧;股骨远端骨折应用股骨髁支持母钢板自外侧固定,一块重建子钢板或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子钢板自股骨前方或前内侧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5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优30例,良2例。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3.7%。结论子母钢板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可使骨折最大程度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对软组织的剥离较传统方法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膝关节 骨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前路椎体线形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植骨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刘建峰 李艳菊 +6 位作者 王瑞海 刘永昌 齐玲玲 李传杰 唐延军 候正轩 王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 植骨内固定 前路椎体 临床观察 颈椎疾病 内固定治疗 颈椎外伤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