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继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工作的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7月,该院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然后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工作的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7月,该院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然后观察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监护室 SBAR模式 交接班
下载PDF
对进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方位监护的效果探讨
2
作者 陈波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方位监护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开颅手术后,将这些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监... 目的 :探讨对进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方位监护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开颅手术后,将这些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监护。将接受常规监护的35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将接受全方位监护的3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ICU接受监护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属对其接受监护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接受监护后,研究组患者在ICU接受监护的平均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家属对其接受监护效果满意度的平均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的家属(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对进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方位监护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全方位监护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继涛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8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ICU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2),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ICU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2),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周NIHSS评分(6.61±0.68)分低于对照组的(9.54±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14,P=0.002);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可相应降低ICU颅脑损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ICU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策略 常规护理 ICU 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