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伊宁县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
1
作者 黄红梅 《新农村(黑龙江)》 2013年第20期119-119,共1页
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农作物病虫害是这些自然灾害主要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广,虫害多时发生灾害,因此开展、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草害 防治
下载PDF
伊宁县温亚尔乡小麦“3414”试验报告
2
作者 王娜 杨爱军 +2 位作者 黄红梅 吴思强 王婷 《新疆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28-28,共1页
1 试验目的 为了获得小麦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效应函数等基本参数,为构建伊宁县小麦施肥模型、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伊宁县 小麦 试验报告 土壤供肥能力 肥料效应函数 最佳施肥量 养分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玉米种植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3
作者 热汗古力·艾买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175-176,共2页
玉米高产种植中合理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玉米植株长势产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玉米植株的养分吸收特点,探究了玉米种植高产施肥技术要点,包括慎重施加底肥、轻施苗肥、有效施放壮秆肥、重施穗肥、合理施用微肥。
关键词 玉米 种植 高产 施肥技术
下载PDF
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黄红梅 《新农村(黑龙江)》 2013年第18期192-192,共1页
油葵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我国第四大油料作物。它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已成为新疆半干旱区和轻盐碱地区的高产稳产油料作物。其籽粒含油率高,一般达35%-40%,且油品品质好。而且发展油葵生产不仅可以获得经... 油葵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我国第四大油料作物。它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已成为新疆半干旱区和轻盐碱地区的高产稳产油料作物。其籽粒含油率高,一般达35%-40%,且油品品质好。而且发展油葵生产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价值高,用途广的油料,还可以拓宽多种经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近两年我国油葵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世界油葵油产量也从原来的第四位跃居第二位。油葵已成为仅次于大豆的重要油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3 位作者 王娜 唐江华 李亚杰 徐文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78,共8页
以大豆品种‘黑河43’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进行5种不同种植密度——37.5(A)、45.0(B)、52.5(C)、60.0(D)和67.5万株·hm-2(E)的田间复播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功能叶叶绿素值(SPAD)、叶面积指数(LAI... 以大豆品种‘黑河43’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进行5种不同种植密度——37.5(A)、45.0(B)、52.5(C)、60.0(D)和67.5万株·hm-2(E)的田间复播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功能叶叶绿素值(SPAD)、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面积(SLA)、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密度对复播大豆苗期叶片SPAD值影响较小,苗期之后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整个生育期SPAD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2)LAI在2年试验中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在鼓粒期左右达到峰值,处理E在2012年和2013年的最大值分别为6.24和5.56,较同期最低的处理A分别显著提高18.41%和36.17%;SLA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生长发育前期和后期处理间差异明显,中期差异相对较小。(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降,且均以C处理最高,Pn、Gs在结荚期达到极值,而Tr在开花期最大;胞间CO2浓度(Ci)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2012年和2013年均以C处理最低,分别为185.70和179.61μmol·mol-1。(4)各处理2年的籽粒产量均以中等密度的C处理达最高,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 205.0和3 142.53kg·hm-2,并分别比同年的其余处理显著高出1.42%~14.26%和1.08%~27.65%。研究表明,适宜密度的复播大豆不仅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同时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而不致植株郁闭,有效保证了群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高了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种植密度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唐江华 苏丽丽 +3 位作者 罗家祥 李亚杰 徐文修 彭姜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26-2032,共7页
为探求适合北疆伊犁河谷夏大豆种植的耕作方式,就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免耕(NT)4种耕作方式对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模型曲线,其中... 为探求适合北疆伊犁河谷夏大豆种植的耕作方式,就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免耕(NT)4种耕作方式对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模型曲线,其中翻耕覆膜处理的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值最为协调,其单株干物质动态积累量不仅比其它各处理提早进入快速积累时期,且持续时间最长,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出现也最早,使其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多;翻耕覆膜处理的花前的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略低,但花后的提高显著,总体表现较优,产量最高,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处理的高出7.42%、10.85%和16.05%,差异极显著(P<0.01),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也均高于其它各处理,基本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本研究可为伊犁河谷夏大豆种植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耕作方式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夏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传信 唐江华 +4 位作者 陈佳君 王娜 符小文 杜孝敬 徐文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选用黑河4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5.5×10~5株·hm^(-2)密度下,设置等行距:30 cm(A)、40 cm(B)、60 cm(C)和宽窄行:"15 cm+30 cm"(D)、"15 cm+15 cm+60 cm"(E)5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夏大豆鼓粒... 选用黑河4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5.5×10~5株·hm^(-2)密度下,设置等行距:30 cm(A)、40 cm(B)、60 cm(C)和宽窄行:"15 cm+30 cm"(D)、"15 cm+15 cm+60 cm"(E)5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夏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比等行距处理分别增加16.92%~72.22%,12.50%~69.23%,7.73%~34.80%,1.13%~33.88%,5.87%~47.70%。宽窄行处理的籽粒阶段积累量、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平均值也高于等行距处理平均值。宽窄行处理的产量均高于等行距处理,宽窄行处理的平均产量比等行距处理的平均值增产24.51%。因此,宽窄行是促进复播大豆产量提高的最佳种植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夏大豆 宽窄行种值 光合特性 灌浆特性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3 位作者 王娜 唐江华 徐文修 李亚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86-1391,共6页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通过设置37.5(A)、45.0(B)、52.5(C)、60.0(D)、67.5万株·hm-2(E)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叶绿素(SPAD值)、叶...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通过设置37.5(A)、45.0(B)、52.5(C)、60.0(D)、67.5万株·hm-2(E)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大豆功能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叶面积指数(LAI)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单株叶面积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随着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降,且均以C处理最高,Pn、Gs在R2期达到极值,而Tr在R4期最大;胞间CO2浓度(Ci)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各处理大豆籽粒产量以中等密度C处理(52.5万株·hm-2)时达最高为3 205.04 kg·hm-2,比A、B、D、E 4个处理分别高出14.26%、4.09%、1.42%和5.88%,并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麦后复播大豆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夏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荚粒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4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王娜 郝维维 李怀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滴灌条件下,对北疆复播大豆不同密度茎节性状、荚粒时空分布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空荚数、单株粒数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主要改变了荚粒在上层和下层的分布比例,而对中...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滴灌条件下,对北疆复播大豆不同密度茎节性状、荚粒时空分布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空荚数、单株粒数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主要改变了荚粒在上层和下层的分布比例,而对中层荚粒所占比例影响很小。着粒密度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最低密度处理较最高密度处理着粒密度提高了63.16%。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增高,茎节节间长度呈增大趋势,而茎粗呈现减小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试验设计条件下以5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 205.04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复播大豆 密度 荚粒分布 产量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北疆滴灌复播大豆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传信 唐江华 +5 位作者 王娜 符小文 陈佳君 苏丽丽 杜孝敬 徐文修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1-436,共6页
以黑河45号大豆为材料,在新疆伊宁县研究滴灌条件下,同一密度不同株行距对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设定5种行距×株距种植方式:A处理(30cm×6.0cm)、B处理(40cm×4.5cm)、C处理(60c... 以黑河45号大豆为材料,在新疆伊宁县研究滴灌条件下,同一密度不同株行距对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设定5种行距×株距种植方式:A处理(30cm×6.0cm)、B处理(40cm×4.5cm)、C处理(60cm×3.0cm)、D处理[(15+30)cm×8.0cm]、E处理[(15+15+60)cm×6.0cm],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均优于等行距处理。宽窄行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高于等行距处理,尤以宽窄行处理D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最大,宽窄行处理D的最大积累速率最大,出现时间也最早,提前0.30~3.65d。宽窄行处理的单株荚数、粒数比等行距处理平均值增加了19.83%和12.83%。宽窄行处理D和处理E的产量分别是3 469.54、3 387.27kg/hm2,平均产量比等行距处理的平均值增加24.51%。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种植是提高夏大豆产量的有效种植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夏大豆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水氮管理对麦后复播大豆土壤固碳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亚杰 徐文修 +4 位作者 苏丽丽 王娜 张娜 王婷 郝维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31,共8页
为探求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高产低碳的水氮管理组合,为建立高产固碳农业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2012—2014年于伊宁县开展了不同水氮管理对复播大豆土壤总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采用水、氮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 为探求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高产低碳的水氮管理组合,为建立高产固碳农业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2012—2014年于伊宁县开展了不同水氮管理对复播大豆土壤总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采用水、氮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个灌水量处理:3000(W1)、3600(W2)、4200(W3)、4800(W4)m^3·hm^(-2);设置3个施氮量处理:0(N0)、150(N1)、300(N2)kg·hm^(-2)。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或灌水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在W3N1组合处理下达到最大,且其碳库管理指数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大豆产量与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898,说明W3N1组合处理不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而且有利于复播大豆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复播大豆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滴灌量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姜龙 张永强 +5 位作者 王娜 李亚杰 李大平 苏丽丽 胡春辉 徐文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W_1(3 000 m3·hm^(^(-2)))、W_2(3 600 m3·hm^(^(-2)))、W_3(4 200 m3·hm^(-2))、W_4(4 800 m3·hm^(-2))4个灌溉量处理,研究了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W_1(3 000 m3·hm^(^(-2)))、W_2(3 600 m3·hm^(^(-2)))、W_3(4 200 m3·hm^(-2))、W_4(4 800 m3·hm^(-2))4个灌溉量处理,研究了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播大豆的LAI、SPAD值在整个生育期内均表现为W_3>W_4>W_2>W_1。从开花期至鼓粒期,叶片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但叶片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却"先降后增"。全生育期单株干物质呈"S"形变化趋势;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快增期的持续时间(Δt)及干物质总量均以W_3处理最高。产量以W_3处理最高,为3 741.23 kg·hm^(-2),较W_1、W_2和W_4处理分别高出30.42%、13.98%和8.44%,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IW_UE)在W_1、W_2、W_33个灌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W_4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的最适滴灌量为4 20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量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对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传信 唐江华 +4 位作者 罗家祥 王娜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探索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耕作方式,2013-2014年在新疆伊宁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研究了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植株叶面积指数(LAI)、... 为了探索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耕作方式,2013-2014年在新疆伊宁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研究了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叶绿素值(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均表现出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其中翻耕覆膜处理的LAI、LAD、SPAD、Pn、Tr两年均值分别比免耕处理的依次增加54.95%、54.55%、9.11%、41.81%、37.46%。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出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的变化规律,且翻耕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两年平均单产为2 082.69kg/hm^2,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处理两年的平均值提高9.87%、16.71%、20.82%。在本研究条件下,翻耕覆膜是北疆滴灌复播大豆获取高产的土壤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符小文 刘文 +4 位作者 徐文修 张永杰 杜孝敬 厍润祥 房彦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探讨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对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田间原位密闭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中前茬麦季与后作大豆季不同施氮量组合下(麦季施氮量分别为0、104、... 为探讨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对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田间原位密闭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中前茬麦季与后作大豆季不同施氮量组合下(麦季施氮量分别为0、104、173、242kg/hm^2,分别标记为WN0、WN1、WN2、WN3;大豆季施氮量分别为0、69、138kg/hm^2,分别标记为SN0、SN1、SN2)土壤氨挥发损失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期施肥后均会发生氨挥发,且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周之内,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后2~4d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麦季基肥、拔节期追肥、抽穗期追肥及大豆季始花期追肥后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0.58、0.85、0.56、0.81kg/(hm^2·d),而各施肥期施肥后的土壤氨挥发积累量分别为5.20~8.18、4.86~14.24、3.53~11.98、3.84~14.12kg/hm^2,体系中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总量在22.23~48.52kg/hm^2,相当于周年施氮量的6.95%~8.18%。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冬小麦季追肥和夏大豆追肥期,在后作大豆季上,氨挥发主要取决于大豆当季施肥量。夏大豆当季施氮量越高,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越大,前茬麦季的施氮水平高低对夏大豆当季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 氮肥 氨挥发
下载PDF
磷肥对滴灌复播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孝敬 符小文 +5 位作者 黄红梅 陈传信 陈佳君 张永杰 安崇霄 徐文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2-1629,共8页
为探究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栽培适宜的施磷量,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P0)、60(P1)、120(P2)、180(P3)和240 kg·hm-2(P4) 5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 为探究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栽培适宜的施磷量,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P0)、60(P1)、120(P2)、180(P3)和240 kg·hm-2(P4) 5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复播大豆LAI在生长前期效果不明显,但苗后30 d依次表现为P3>P2>P1>P4>P0;在大豆各生育时期,中等施磷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均优于其他处理,总体依次表现为P3>P2>P4>P1>P0;实际产量以P3处理最高,且各处理的平均产量为2 526.34 kg·hm-2,较P0处理显著增产22.70%;P3处理的纯收益最高,为4 637.9元·hm-2,较P0、P1、P2和P4处理分别提高86.19%、28.59%、4.17%和57.52%。综合考虑复播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得出适宜的施磷量应控制在120~180 kg·hm-2之间。本研究结果为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合理施磷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施磷量 复播大豆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周年土壤耕作组合对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崇霄 杜孝敬 +3 位作者 徐文修 符小文 黄红梅 房彦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周年不同土壤耕作组合对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为选择有利于北疆冬小麦-夏大豆作物生长的土壤耕作组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滴灌条件下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冬小麦播前土壤...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周年不同土壤耕作组合对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为选择有利于北疆冬小麦-夏大豆作物生长的土壤耕作组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滴灌条件下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冬小麦播前土壤耕作,分别为深松(S)和翻耕(T)处理;副区为冬小麦收获后在冬小麦2种处理原区位上再分别采取翻耕(T1)、翻耕覆膜(TF)和免耕(N)3种土壤耕作处理。供试冬小麦品种为‘新冬42号’,夏大豆品种为‘黑河45号’,测定其干物质和氮素含量以及产量。[结果]S处理比T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使冬小麦增产9.58%,还能显著提升T1和N处理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使夏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7.54%和24.67%;但STF与TTF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当秋季采取同一耕作措施时,TF处理的夏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显著高于T1和N处理,而且干物质积累总持续时间比T1和N处理分别延长5.27和11.65 d。[结论]秋季深松对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优于翻耕,若考虑深松作业的周期性与高耗能性,也可以采取秋季翻耕与夏季翻耕覆膜的耕作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组合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冬油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7
作者 黄红梅 《新农村(黑龙江)》 2013年第16期135-135,共1页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油菜霜霉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油菜霜霉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2)提倡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降低菌源。(3)用种子重量1%的35%瑞毒霉拌种。(4)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和淹苗。(5)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36%露克星悬浮剂600-700倍液、40%百菌清悬乳剂60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60-70公斤,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冬油菜 病虫害 配方施肥技术 禾本科作物 可湿性粉剂 抗病品种 孢子数量
下载PDF
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18
作者 热合拜阿衣.努尔太 《农家致富顾问》 2014年第05X期19-20,共2页
马铃薯膜下滴灌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同时具有地膜覆盖和滴灌的优点,具有增温保墒、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防除杂草、减少虫害等作用。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马铃薯膜下... 马铃薯膜下滴灌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同时具有地膜覆盖和滴灌的优点,具有增温保墒、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防除杂草、减少虫害等作用。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节水: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灌水效率可提高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栽培 膜下滴灌技术 马铃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土壤物理性状 作物生长发育 灌溉技术 微生物活动
原文传递
草莓缺素症及其补救措施
19
作者 热汗古力.艾买提 阿不都沙拉木.依达也提 《农家致富顾问》 2014年第05X期18-19,共2页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一旦某种元素缺乏,植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一)缺氮症:草莓缺氮时,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淡绿色或黄色,局部枯焦而且比正常叶...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一旦某种元素缺乏,植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一)缺氮症:草莓缺氮时,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淡绿色或黄色,局部枯焦而且比正常叶片略小。老叶的叶柄和花萼呈微红色。叶色较淡或呈锯齿状亮红色。一般土壤贫瘠、施肥不足、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片易发生缺氮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素症状 草莓 补救 生长发育过程 营养元素 缺氮症 叶片 植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