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东海 周海霞 +3 位作者 雷军强 何宁 李刚 位春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评价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MRI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23例肝包虫诊断正确22例,误诊1例,诊断正确率为95.65%(22/23)。结论:MRI对肝包虫...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评价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MRI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23例肝包虫诊断正确22例,误诊1例,诊断正确率为95.65%(22/23)。结论:MRI对肝包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包虫病的CT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东海 黄进 +4 位作者 赵志文 李炳翠 何宁 周俊林 李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9-441,共3页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其致病原为棘球绦虫的蚴虫,以肝包虫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肺脏、脑等器官。目前关于肝包虫病的CT报道仍然不多。笔者对34例经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其致病原为棘球绦虫的蚴虫,以肝包虫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肺脏、脑等器官。目前关于肝包虫病的CT报道仍然不多。笔者对34例经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肝包虫病CT征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MRI表现与P53蛋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东海 何宁 +5 位作者 黄进 张静 赵志文 李炳翠 李刚 位春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探讨瘤周水肿MRI评分与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揭示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MRI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包括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19... 目的:分析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探讨瘤周水肿MRI评分与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揭示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MRI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包括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19例。对其术前MRI图像瘤周水肿程度进行评分,术后组织切片进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瘤周水肿程度对照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42例幕上星形细胞瘤P53阳性细胞率平均值为48.35%±23.44%,范围10%~85%。随着瘤周水肿MRI评分的增高,P53阳性细胞率亦随之增加(P<0.05)。结论:幕上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MRI表现反映了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程度。MRI可以快捷、无创伤性地评价幕上星形细胞瘤P53蛋白的表达程度,可进一步估计其分子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蛋白质P53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4例肝包虫CT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东海 何宁 +3 位作者 赵志文 李炳翠 黄进 周俊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9-41,45,共4页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评价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CT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34例肝包虫诊断正确33例,误诊1例,诊断正确率为97.05%。结论肝包虫病有特征性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评价CT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患者,对其术前CT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34例肝包虫诊断正确33例,误诊1例,诊断正确率为97.05%。结论肝包虫病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可反映肝包虫不同时期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包虫 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钼靶X线片与MRI在诊断乳腺疾病上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兰勇军 毕力克孜 陈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0期171-172,共2页
目的比较钼靶X线片与MRI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分别分析钼靶X线检查与MRI检查在诊断乳腺疾病上的意义,比较钼靶X线片与MRI的优劣势。结果钼靶X线片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金标准,MRI检查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及敏感度... 目的比较钼靶X线片与MRI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分别分析钼靶X线检查与MRI检查在诊断乳腺疾病上的意义,比较钼靶X线片与MRI的优劣势。结果钼靶X线片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金标准,MRI检查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及敏感度。结论可将这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率,从而给予患者早期治疗干预,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钼靶X线片检查 MRI检查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广顺 兰永军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7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42岁以上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腹主动脉形态、大小、类型、病变的纵行范围、瘤壁、附壁血栓及瘤体与腹主动脉主支的关系...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42岁以上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腹主动脉形态、大小、类型、病变的纵行范围、瘤壁、附壁血栓及瘤体与腹主动脉主支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3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利用SCTA立体直观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IP、MPR清楚显示瘤体附壁血栓及破裂后血肿。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在腹主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瘤体破裂、提高生存率及帮助临床判断病情和指导手术上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主动脉瘤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周东海 刘豫辉 +4 位作者 任伟新 田煜 赵志文 黄进 兰勇军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7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性脾栓塞共17例,术前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和/或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部分脾栓塞后1~2周血小板、白...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性脾栓塞共17例,术前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和/或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部分脾栓塞后1~2周血小板、白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并达峰值,术后2~3月仍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术后均有左上腹疼痛和发热。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既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对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栓塞
下载PDF
鼻咽部侧位片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意义(附118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月梅 吕新胜 罗道宝 《上海医学影像》 200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侧位片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方法采用A/n比值及平行曲线法,对儿童腺样体肥大进行诊断应用和分析。结果118个病例中72例经手术证实,认定腺样体指数<0.60为正常,≥0.70为肥大,0.60~0.69者可结合年龄、临床症状及鼻咽镜... 目的探讨鼻咽侧位片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方法采用A/n比值及平行曲线法,对儿童腺样体肥大进行诊断应用和分析。结果118个病例中72例经手术证实,认定腺样体指数<0.60为正常,≥0.70为肥大,0.60~0.69者可结合年龄、临床症状及鼻咽镜检查进行诊断。结论规范的鼻咽部侧位片对于腺样体肥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鼻咽腔侧位片 A/N比值 平行曲线的划法
下载PDF
隐匿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9
作者 李月梅 范博昌 +1 位作者 罗道宝 曹万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3期162-162,共1页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隐匿性乳腺癌,年龄26~5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均未扪及包块;主要不适为乳房胀痛11例、不规则隐痛3例、无意触摸发现...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隐匿性乳腺癌,年龄26~5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均未扪及包块;主要不适为乳房胀痛11例、不规则隐痛3例、无意触摸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乳腺普查发现而无症状的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影像学诊断 腋窝淋巴结肿大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病理证实
下载PDF
Cx43基因提高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疗效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黄强 浦佩玉 +5 位作者 夏之柏 蒋元文 尤永平 张云亭 王春燕 王广秀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联合自杀基因提高恶性胶质瘤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以脂质体介导Cx43和腺病毒介导HSV-tk基因转染入C6鼠胶质瘤细胞,给以不同浓度的更昔洛韦(GCV),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体内实验以C6鼠胶质瘤细...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联合自杀基因提高恶性胶质瘤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以脂质体介导Cx43和腺病毒介导HSV-tk基因转染入C6鼠胶质瘤细胞,给以不同浓度的更昔洛韦(GCV),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体内实验以C6鼠胶质瘤细胞和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原位注射Cx43和HSV-tk基因,腹腔给以GCV,观察荷瘤鼠生存期:强化MRI动态监测荷瘤鼠肿瘤大小: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x43和HSV-tk基因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x43基因在体内、外均明显提高HSV-tk/GCV对胶质瘤的疗效。当tk基因转导的细胞约占50%时,Cx43基因联合HSV-tk基因转染C6的GCV ID_(50)和ID_(100)均较单独HSV-tk转染的降低10倍。体内Cx43基因联合HSV-tk/GCV治疗使荷瘤鼠生存期显著延长(P<0.001),凋亡明显增加,其中3只荷瘤鼠的强化MRI示肿瘤于8周消失。结论Cx43基因和HSV-tk基因联合基因治疗可作为临床上胶质瘤联合基因治疗方案的一种优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连接蛋白43 HSV—tk/GCV 联合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