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扫描对小结石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新胜 朱光荣 《农垦医学》 200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扫描对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7例临床怀疑泌尿系小结石,而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及MIP三维重建。结果:367例患者均在平扫或多平面重建时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扫描对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7例临床怀疑泌尿系小结石,而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及MIP三维重建。结果:367例患者均在平扫或多平面重建时明确了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对泌尿系小结石的诊断、定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结石 螺旋CT 扫描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16例CT报道
2
作者 古丽孜 王薇 陈敏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腹膜后间隙指腹膜后部分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结构。腹膜后间隙存在着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检查已成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也得到充分肯定。现就我院诊断的腹膜后占位性病变16... 腹膜后间隙指腹膜后部分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结构。腹膜后间隙存在着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检查已成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也得到充分肯定。现就我院诊断的腹膜后占位性病变16例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CT检查 腹膜后间隙 CT表现分析 诊断价值 肾旁后间隙 解剖结构 腹横筋膜
下载PDF
18例腰椎黄韧带损伤MSCT及MRI诊断价值的探讨
3
作者 朱光荣 吕新胜 姜东 《农垦医学》 2008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分析MSCT和MRI在腰椎黄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怀疑腰椎黄韧带损伤18例,行MSCT和MRI扫描。结果:MSCT及MRI显示损伤、增厚的分别为7例和11例。结论:MSCT及MRI能够对腰椎黄韧带损伤做出有效诊断,通过对18例经治疗后证实的腰椎... 目的:分析MSCT和MRI在腰椎黄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怀疑腰椎黄韧带损伤18例,行MSCT和MRI扫描。结果:MSCT及MRI显示损伤、增厚的分别为7例和11例。结论:MSCT及MRI能够对腰椎黄韧带损伤做出有效诊断,通过对18例经治疗后证实的腰椎黄韧带损伤患者行MSCT和MRI检查分析,比较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损伤 SCT MRI
下载PDF
116例急性脊柱及脊髓损伤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光荣 吕新胜 +2 位作者 卢杰 姜东 于江 《农垦医学》 2007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及脊髓损伤后MRI的特征性表现并依据其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型。方法:对116例外伤病人进行了MRI扫描检查成像,分析损伤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116例患者全部出现受伤处疼痛,其中96例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脊柱及脊髓损伤后MRI的特征性表现并依据其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型。方法:对116例外伤病人进行了MRI扫描检查成像,分析损伤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116例患者全部出现受伤处疼痛,其中96例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同时,病人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上的肢体驰缓性瘫痪及各种感觉和反射的减低或消失。结论:MRI能够结合受伤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及脊髓损伤 MRI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861-862,共2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资料。结果:眩晕、呕吐起病13例,意识障碍12例,瞳孔不等大12例,眼外肌麻痹13例.不全或完全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13例。C...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资料。结果:眩晕、呕吐起病13例,意识障碍12例,瞳孔不等大12例,眼外肌麻痹13例.不全或完全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13例。CT或MRI发现后循环区多灶性脑梗死。结论:基底动脉尖及其分支供血区域大,梗死后表现为多病灶症状,CT可除外出血病变.MRI是明确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梗死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软组织血管瘤的高场MR诊断17例
6
作者 朱光荣 吕新胜 +2 位作者 姜东 于江 卢杰 《农垦医学》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高场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临床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2例,毛细血管瘤2例,蔓状血管瘤1例。17例病变示海绵状结构,在T1WI上呈低中等信号,...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高场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临床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2例,毛细血管瘤2例,蔓状血管瘤1例。17例病变示海绵状结构,在T1WI上呈低中等信号,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特别是抑制后更清晰,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见扭曲血管状及增多的异常血管。结论:高场MR对于软组织血管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供血血管和病变范围估计及手术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软组织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