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人群耳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曦 邹红云 赵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耳聋是一种引起交流障碍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3.6亿多人有听力障碍[1];在中国,据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2]显示:听力语言障碍者约2 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7%;单纯听力障碍者高达2 004... 耳聋是一种引起交流障碍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3.6亿多人有听力障碍[1];在中国,据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2]显示:听力语言障碍者约2 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7%;单纯听力障碍者高达2 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1 000名新生儿之中就有1人患有先天性耳聋;这其中,60%耳聋出生缺陷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聋 相关基因 新疆地区 听力障碍者 人群 民族 世界卫生组织 听力语言障碍
下载PDF
新疆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江 高晓康 邹红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规律和特点。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基因芯片捕获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1例汉族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启动子、第1~13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等区域进行PA...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规律和特点。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基因芯片捕获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1例汉族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启动子、第1~13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等区域进行PAH基因突变分析,并与西北4省及日本、欧洲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新疆地区71例汉族PKU患儿142条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37种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90.1%(128/142),且以错义突变(64.9%)、剪接位点突变(13.5%)、无义突变(13.5%)为主,大部分突变主要分布在第7、6、3、12、2、11外显子和第4内含子中,最常见的错义突变是R243Q(21.8%)、R53H(7.7%);最常见的剪接位点突变为EX6-96A>G(6.3%)、IVS4-1G>A(4.9%)和V399V(4.2%),最常见的无义突变为R111X(4.9%)、Y356X(4.9%)。新疆地区汉族PKU患儿R53H突变的检出率(7.7%)高于西北其他4省,且发现一PAH基因新突变P225S(c.673C>T)。结论新疆地区汉族PKU患儿PAH基因突变构成接近于西北其他4省,而与欧洲、日本等完全不同,具有其独特保守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汉族
下载PDF
人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邓田园 张莉 +5 位作者 张鑫 王玉兰 刘帆 丁建花 王瑞 周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4期2294-22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新疆地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识别、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80例新疆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组织标本分为4组,正常及慢性炎症组20例... 目的:探讨人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新疆地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识别、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80例新疆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组织标本分为4组,正常及慢性炎症组20例、CINⅠ组20例、CINⅡ-Ⅲ组20例、宫颈鳞癌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DHRS4基因的表达。结果:DHRS4基因在正常及慢性炎症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鳞癌组标本中阳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组与宫颈CINⅠ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组与宫颈CINⅡ-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组与宫颈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CINⅠ组与宫颈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HRS4基因在人体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可能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病变 人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 DHRS4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血清Cys-C、Hcy及U-mALB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薛晓玉 何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LB)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01~2018-01-01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LB)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01~2018-01-01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6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为高血压肾病组,选择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ys-C、Hcy及U-mAL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肾病组的Hcy和U-m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肾病组的Cys-C、Hcy及U-mALB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肾病组采用Cys-C、Hcy及U-mALB进行联合检测,阳性率达85.0%,高于任何一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Cys-C、Hcy及U-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175例维吾尔族和汉族炼油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冯琴 刘文斌 +1 位作者 左强强 何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3386-3387,339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克拉玛依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炼油工人长期密切接触油气毒物对自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及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长期密切接触油气毒物的维吾... 目的探讨分析克拉玛依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炼油工人长期密切接触油气毒物对自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及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长期密切接触油气毒物的维吾尔族和汉族炼油工人的175例(汉族112例,维吾尔族63例)和1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汉族70例,维吾尔族4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炼油工人组与维吾尔族健康对照组相比,CD4^+淋巴细胞中位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炼油工人组与汉族健康对照组相比,CD8^+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炼油工人组与汉族炼油工人组相比,CD3^+、CD8^+淋巴细胞中位数明显升高,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密切接触(5年以上)油气毒物会明显降低炼油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且对汉族炼油工人的影响显著超过维吾尔族,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工人 T淋巴细胞亚群 维吾尔族 汉族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江 邹红云 +1 位作者 王瑞 余伍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0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该地区PKU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基因芯片捕获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共对47例维吾尔族和回族PKU患儿...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该地区PKU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基因芯片捕获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共对47例维吾尔族和回族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启动子、第1~13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等区域进行PA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33例)、回族(14例)PKU患者PAH等位基因中分别检测出27种、19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总检测率分别为89.4%(59/66)、89.3%(25/28),均以错义突变(51.9%、68.4%)、剪接位点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两民族PAH基因大部分致病突变主要分布在第6、7、12外显子。维吾尔族PKU患者PAH基因最常见的致病突变是R413P(12.1%)、R243Q(9.1%)、EX6-96A>G(7.6%)、F161S(7.6%)、IVS10-11G>A(6.1%)、P281L(4.5%)和IVS11-2A>C(4.5%);而回族最常见的致病突变是R413P、R243Q、R155H、R176X、R241C和A300S(均为7.1%),新疆维吾尔族PKU患者最常见的PAH基因致病突变是R413P,不同于中国汉族和韩国最常见突变是R243Q,也不同于欧洲最常见突变是R408W。IVS11-2A>C和R155H可能分别是新疆维吾尔族、回族独有的PAH突变类型,新疆维吾尔族、回族PAH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类似,但显著区别于欧洲、拉丁美洲及中亚等国家及地区。新疆地区回族PKU患者中检出的M1I(c.3G>T)是国际上未见报道的新的PAH基因突变,而T81N(c.242C>A)、V230A(c.689T>C)和L348V(c.1042C>G)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的PAH突变基因具有其自身独立保守的特性,而且还存在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征,提示新疆多民族地区是研究基因突变多样性、PAH异质性以及人类起源、迁徙等的遗传资源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维吾尔族 回族
原文传递
驻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食品和餐具卫生监测结果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华 徐英 +3 位作者 何江 李凯 郭芳 邓运典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20期2842-2844,共3页
目的了解联合国驻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食品和食堂的卫生状况,为针对性提出食品及餐饮具卫生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月对中国二级医院8类225份食品以及食堂4类760份餐具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样品抽样... 目的了解联合国驻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食品和食堂的卫生状况,为针对性提出食品及餐饮具卫生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月对中国二级医院8类225份食品以及食堂4类760份餐具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样品抽样检测。结果采集的8类225份食品中,细菌总数总合格率为72.02%。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副溶血弧菌(2.74%)、蜡样芽孢杆菌(6.20%),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未检出。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烘培食品(8.33%)、水产品及其制品(12.50%)、熟制米面制品(15.00%)、中式快餐(12.50%),其他几种食品均未检出。不同餐具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餐盘、筷子、汤碗合格率显著高于菜板的合格率。结论中国二级医院食堂卫生状况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部队 食品 餐具 卫生
原文传递
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维和队员对埃博拉出血热认知水平调查
8
作者 田华 邓运典 +3 位作者 刘立洁 李凯 何江 徐英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7期982-98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的认知水平,为维和官兵应对高危传染病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1月选取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43名维和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 目的探讨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的认知水平,为维和官兵应对高危传染病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1月选取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43名维和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包括临床特征、传染源、发病机制、流行地区、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结果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维和队员对埃博拉出血热认知水平较好。95.34%的官兵知晓埃博拉出血热消毒知识;93.02%的官兵知晓穿脱防护用品流程、护理知识、标本采集知晓情况;90.69%的官兵知晓埃博拉出血热出院标准;88.37%的官兵知晓病例管理;81.39%的官兵知晓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随着学历升高认知度呈增加特征,维和次数、性别对认知结果无明显影响。100.00%的调查对象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获取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知识;95.34%通过亲朋好友获取相关知识;34.88%通过阅读报纸获取相关知识,93.02%通过专门的培训、会议获得相关知识。结论中国二级医院维和部队官兵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教育知晓率较高,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低学历维和官兵防护知识的普及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医院 维和部队 埃博拉出血热 认知 调查
原文传递
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传染性疾病特征
9
作者 田华 邓运典 +3 位作者 李凯 刘立洁 何江 徐英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6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分析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就诊和住院患者传染性疾病特征,掌握维和部队传染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维和部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阅在2016年9月1日—2019年3月1日中国二级维和医院门诊和住院传染病患者的病例... 目的分析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就诊和住院患者传染性疾病特征,掌握维和部队传染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维和部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阅在2016年9月1日—2019年3月1日中国二级维和医院门诊和住院传染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特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共发生感染性疾病4类,患者254例,其中男性247例,占97.24%,女性7例,占2.75%;军人183例,占72.05%,国际雇员30例,占11.81%,中资公司员工13例,占5.12%,其他人员28例,占11.02%。疟疾的发病人数最多,249例,占98.03%;其次是乙型肝炎2例,占0.79%;艾滋病2例,占0.79%;丙型肝炎1例,占0.39%。结论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应做好传染病的防护和医学诊断,加强疟疾的综合防治,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传染病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二级医院 传染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咏梅 王瑞 +7 位作者 李新宇 贺志高 桂俊豪 张东辉 王晓燕 张峰 张羽 姜鹏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转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NGPTL4基因表达质粒与抗CD31抗体偶联的免疫脂质体;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转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NGPTL4基因表达质粒与抗CD31抗体偶联的免疫脂质体;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经ANGPTL4免疫脂质体转染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表达的变化,以及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化。结果 ANGPTL4免疫脂质体可以有效增加小鼠肺内ANGPTL4的表达;进而降低ALI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6水平和MPO的表达;降低ALI小鼠肺组织湿干比和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减轻肺组织病变程度。结论 ANGPTL4免疫脂质体能有效减轻LPS诱导的ALI小鼠的肺部炎症损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PTL4 免疫脂质体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髓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8例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华 徐英 +3 位作者 李凯 何江 郭芳 邓运典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维和部队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为维和部队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前来就诊的疟疾疑似病人和不明原因发热者采用厚膜血液涂片和快速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结果联合... 目的通过对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维和部队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为维和部队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前来就诊的疟疾疑似病人和不明原因发热者采用厚膜血液涂片和快速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结果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中国二级医院2018年11月8日共发现8例疟疾患者,均为男性,采用厚膜血液涂片和快速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均为阳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有在原始森林里被蚊虫叮咬史。5例为初发病例,3例为复发病例。8例患者就诊时体温均超过38℃,并出现畏寒、发热、大汗等典型的疟疾症状,3例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症状,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8例患者首日给予蒿甲醚320mg肌注,布洛芬缓释片或安林巴比妥注射液退热;第2~4天蒿甲醚160mg肌注,同时服用复方双氢青蒿素片2片(0、6、24、48h共8片),至痊愈,治愈率100%。结论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应加强疾病监测,严格落实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广泛开展疟疾有关知识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部队 疟疾 流行病学 防治
原文传递
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伏宣霖 王瑞 +3 位作者 何江 杨曦 邹红云 余伍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新疆地区29名苯丙酮尿症(PKU)汉族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进行检测,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本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富集PAH基...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新疆地区29名苯丙酮尿症(PKU)汉族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进行检测,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本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富集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调控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突变位点,并以Sanger测序技术验证检测结果。结果共检测了29例PKU样本,在58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59个突变基因,共28种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21种,无义突变3种,剪切位点突变3种,缺失突变1种,以上结果均经Sanger测序验证。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可应用于苯丙酮尿症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准确、方便和全面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关丽娜 王瑞 +2 位作者 龙娟 赵阳千惠 赵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hDPSCs并对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后,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3%O2)环境下,加或不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 目的探究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hDPSCs并对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后,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3%O2)环境下,加或不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培养,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对各组细胞进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21 d,观察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hDPSCs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低氧+FGF2组hDPSCs在第2 d、3 d的增殖活性高于其余三组,低氧组及FGF2组次之,均高于常氧组;成骨诱导结果显示,低氧+FGF2组矿化结节最多,常氧组矿化结节最少;成脂诱导结果显示,低氧+FGF2组形成脂滴最多,常氧组形成脂滴最少。结论低氧环境下使用FGF2预处理培养能够提高hDPSCs的增殖能力表达,并可促进hDPSCs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纤维生长因子2 人牙髓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