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拔3800~5400M及进驻高原不同时间血液流变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甘伟孝 范玉祥 +1 位作者 张西州 张素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9-10,共2页
本文在喀喇昆仑山海拨3800、4300、5100、5400m 4个高度,对160名边防干部、战士进行了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红蛋白(Hb)的实地检测。结果:①随着3800~5400m高度的增高,以上指标(除... 本文在喀喇昆仑山海拨3800、4300、5100、5400m 4个高度,对160名边防干部、战士进行了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红蛋白(Hb)的实地检测。结果:①随着3800~5400m高度的增高,以上指标(除ESR外)也相应升高,且有显著意义(P<0.05)。②4个海拔高度的ηb、HCT、Hb均随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并有显著意义(P<0.05)。③3800m进驻时间4个月、6个月、12个月与ηb呈正相关。4个海拔高度与ηb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药物对高原移居者负荷运动后肺功能与血氧饱和度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勇 哈振德 +2 位作者 秦必文 马燕 张芳 《西藏医药》 2003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药物提高和改善高原环境下脑-体作业能力过程中的肺功能与血氧饱和度(SaO_2)的变化。方法 选择移居海拔3700米高原6个月的健康男性青年40名分成A(对照组20名)、B(服药组20名)两组。服药组(B)口服乙酰唑胺、依那普利、硝苯吡啶... 目的 探讨药物提高和改善高原环境下脑-体作业能力过程中的肺功能与血氧饱和度(SaO_2)的变化。方法 选择移居海拔3700米高原6个月的健康男性青年40名分成A(对照组20名)、B(服药组20名)两组。服药组(B)口服乙酰唑胺、依那普利、硝苯吡啶,服药前后采用EGM型踏车功量仪进行负荷运动(运动负荷指标:W225,P175~180次/分),运动结束后进行肺功能与SaO_2检测。进行对照组(A)、服药组(B)服药前运动后,服药15天运动后(B1),停药10天后运动后(B2)的比较及自身对比。结果 服药前运动后、服药15天运动后、停药IO天运动后A、B组的肺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15天(B1)运动后,停药10天运动后(B2)与服药前运动后A、B的SaO_2比较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口服乙酰唑胺、依那普利、硝苯吡啶能有效提高移居者负荷运动中的动脉SaO_2,其作用不是增大肺通气功能来完成的,可能是通过增强心肌收缩为,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压,调节体内的代谢,促进动脉氧的运输和组织氧利用的药理作用,提高人体SaO_2,从而提高移居者的高原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肺功能 药物
下载PDF
酪氨酸与乙酰唑胺对高原负荷运动后视网膜的影响
3
作者 马勇 哈振德 +4 位作者 张芳 崔建华 王伟 朱永安 张素萍 《西藏医药》 2003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药物对高原移居者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后视网膜的动态改变 ,为改善高原脑 -体功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驻海拔 3 70 0m6个月的男性青年 2 0名 ,分组口服酪氨酸、乙酰唑胺 ,服药 1 5天。于服药前、服药 1 5天、停... 目的 探讨药物对高原移居者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后视网膜的动态改变 ,为改善高原脑 -体功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驻海拔 3 70 0m6个月的男性青年 2 0名 ,分组口服酪氨酸、乙酰唑胺 ,服药 1 5天。于服药前、服药 1 5天、停药 1 0天时应用EGM型脚踏车功量仪进行负荷运动 ,运动结束后 1 0分钟进行眼底检诊。 结果 服药前运动前甲乙两组视乳头充血、视网膜静脉怒张、动脉痉挛、视网膜渗出的发生人数和改变程度、百分率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或 (P <0 0 5)。乙组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相差显著 (P <0 0 1或P <0 0 5)。停药1 0天运动后 ,甲组视乳头充血、视网膜动脉痉挛 ,乙组视网膜动脉痉挛、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相差显著 (P <0 0 5)。 结论 口服酪氨酸与乙酰唑胺均能有效减轻高原移居者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后的视网膜缺氧性改变 ,停药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酪氨酸 乙酰唑胺 视网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