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克梅 郭庆元 +1 位作者 赵莉 陈祥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4,共4页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进行了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苜蓿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 4种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1.2%、46.6%、6.1%和36.1%。其中AG2和AG5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融合群。各融合群对苜蓿苗期致病性差异显著,以AG2致病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性
下载PDF
新疆苜蓿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克梅 赵莉 孙红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苜蓿病害是限制新疆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苜蓿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迄今,新疆已报道苜蓿病害24种,病原35种。其中仅对苜蓿黄萎病菌、苜蓿褐斑病菌、苜蓿立枯丝核菌、苜蓿霜霉病菌、苜蓿白粉病菌的生... 苜蓿病害是限制新疆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苜蓿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迄今,新疆已报道苜蓿病害24种,病原35种。其中仅对苜蓿黄萎病菌、苜蓿褐斑病菌、苜蓿立枯丝核菌、苜蓿霜霉病菌、苜蓿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子做了部分研究,其余病害规律及病原特性尚缺乏研究。就新疆苜蓿病害的种类、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疆苜蓿病害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病害 研究现状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两种星翅蝗外生殖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金龙 邵路 赵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91-394,共4页
对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雌性下生殖板进行比较解剖,并描述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阳具基背片的侧板及阳具复合体的色带基支、色带瓣、阳茎端瓣。两种星翅蝗雌性下生... 对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雌性下生殖板进行比较解剖,并描述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阳具基背片的侧板及阳具复合体的色带基支、色带瓣、阳茎端瓣。两种星翅蝗雌性下生殖板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下生殖板的前突基内支及腹产卵瓣腹基瓣片。外生殖器特征在意大利蝗和黑腿星翅蝗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两种蝗虫区别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腿星翅蝗 意大利蝗 雄性外生殖器 雌性下生殖板
下载PDF
新疆苜蓿蚜虫的种类、分布及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莉 王林波 范菊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通过对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州(市)苜蓿田的蚜虫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新疆苜蓿田常见11种蚜虫,其中蚜科9种,它们是豆蚜(苜蓿蚜)Aphiscraccivora、乌苏黑蚜A.craccivorausuana、棉蚜A.gossypii、棉黑... 通过对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州(市)苜蓿田的蚜虫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新疆苜蓿田常见11种蚜虫,其中蚜科9种,它们是豆蚜(苜蓿蚜)Aphiscraccivora、乌苏黑蚜A.craccivorausuana、棉蚜A.gossypii、棉黑蚜A.atrata、刀豆黑蚜A.robiniaecanavaliae、苜蓿无网蚜Acyrthosiphonkondoi、京豌豆蚜A.pisivorum、豌豆蚜A.pisum、桃蚜Myzuspersicae;斑蚜科2种,它们是灰彩斑蚜Therioaphiscana、三叶草彩斑蚜T.trifolii。并对这些蚜虫的分布和危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列出了识别鉴定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苜蓿蚜虫 种类 分布 形态特征 种类识别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春华 赵莉 +4 位作者 王万林 张新 唐玲 佐合热古丽.艾海提 邵伟林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对新疆苜蓿叶象甲第1代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属于PriceA型,曲线显示种群数量减少最大的阶段是生命早期卵至二龄期。决定因子Leroux r^2分析法表明,三龄期的大风、四龄被寄生、蛹期和二龄... 通过对新疆苜蓿叶象甲第1代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属于PriceA型,曲线显示种群数量减少最大的阶段是生命早期卵至二龄期。决定因子Leroux r^2分析法表明,三龄期的大风、四龄被寄生、蛹期和二龄的感病是影响种群年度间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种群的内禀增殖力为0.15,周限增长率为1.15,趋势控制指数IPC为11.92.单雌平均产卵量307.56粒,经过一个世代种群的净增殖力为4.75。Leslie转移矩阵预测第二代成虫数量将是第一代的3.68~5.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自然种群 生命表 致死因素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选育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白僵菌 被引量:9
6
作者 韩慧 吴小虎 +2 位作者 李益 李克梅 赵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 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 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处理9 d后,诱导菌株Bb-10-12校正死亡率为100%,Bb-30-14校正死亡率为77.78%,而未经紫外线照射的野生型菌株校正死亡率为62.97%。【结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获得了经10 min紫外线照射诱变对苜蓿叶象甲更高毒力的1株白僵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紫外诱变 白僵菌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娜 刘长月 +1 位作者 武云霞 赵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9-463,共5页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24、-6.68、-6.52-、7.52和-7.86℃,各虫态中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长、短翅型蛹与三、四龄幼虫间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P>0.05),冰点差异亦不显著;越冬期苜蓿叶象甲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间过冷却点差异和冰点差异均不显著;12月下旬和1月下旬雌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雄成虫的(P<0.05)。综合分析认为,苜蓿叶象甲各虫态中以成虫耐寒能力最强,翅型对苜蓿叶象甲的耐寒性影响不显著,性别对苜蓿叶象甲耐寒性的影响因气温的降低而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耐寒力 过冷却点 冰点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春华 赵莉 +2 位作者 刘长月 王飞 薛鹏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叶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95/m+0.049)/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空间分布型 聚集指标 理论抽样数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防治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1 位作者 张良 张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82.154 2 mL/L,其次为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及印楝素,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6.657 6,2.889 4,12.636 0,32.570 2 mL/L,印楝素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2.471 8,5.383 6,6.333 9,71.257 9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药剂筛选 毒力测定 药膜法
下载PDF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晓锋 赵莉 美丽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啮小蜂 形态特征 行为学特性 越冬 发育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Bb-10-12对苜蓿叶象甲的室内毒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益 徐晓婷 +2 位作者 麦合普拜.木合塔尔 赵莉 李克梅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利用孢子浓度为1.65×105~1.65×109个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10-12菌悬液对苜蓿叶象甲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孢子浓度为1.65×108个孢子/mL时,对2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 利用孢子浓度为1.65×105~1.65×109个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10-12菌悬液对苜蓿叶象甲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孢子浓度为1.65×108个孢子/mL时,对2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致死中浓度为1.3959×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7.73±2.81)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9.29%,致死中浓度为3.3175×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9.10±0.28)d;对成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1.11%,致死中浓度为4.8287×108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27.48±0.15)d。比较可知,该菌株对苜蓿叶象甲2龄幼虫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苜蓿叶象甲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品种、种植年限等因子对苜蓿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病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克梅 王万林 +2 位作者 高俊灵 张辉 卡德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9-442,共4页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小海子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制种田和打草田进行大田定期定点调查苜蓿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生动态,初步对比分析了这几个因子与病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一年的新疆大叶苜蓿前期较感霜霉病,而后期则表现与...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小海子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制种田和打草田进行大田定期定点调查苜蓿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生动态,初步对比分析了这几个因子与病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一年的新疆大叶苜蓿前期较感霜霉病,而后期则表现与种植三年的新疆大叶对苜蓿霜霉病的抗病性没有明显差异;新牧1号与新疆大叶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作为打草田,相同或不同品种此两种病害的发生并不因种植年限增加而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白粉病 霜霉病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苜蓿籽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倪亦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重要害虫苜蓿籽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籽蜂在新疆呼图壁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 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重要害虫苜蓿籽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籽蜂在新疆呼图壁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成虫羽化多集中在白天10:00~14:00,平均性比约为1.34∶1。不同营养条件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以5%蜂蜜水饲养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苜蓿籽蜂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云霞 赵莉 董刚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43,共3页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柽柳上的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斯氏伞锥象成虫在柽柳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种群聚集均数λ>2,说明聚...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柽柳上的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斯氏伞锥象成虫在柽柳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种群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原因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或由其中一个因素引起的。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Dt22(3.8m60 7+0.139 6),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伞锥象成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苜蓿籽蜂越冬虫态对温度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倪亦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6,共6页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储存温度在18.0℃、平均湿度为27.2%(10―12月)时,越冬幼虫于当年12月下旬开始化蛹;储存温度在9.9℃,平均湿度为40.1%(10月―次年2月)时,越冬幼虫于次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苜蓿种子结果表明,在50℃、-30℃条件下处理1d,籽蜂幼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3.33%和8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籽蜂 越冬幼虫 温度处理
下载PDF
三种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 赵莉 +2 位作者 王世君 阿不都外力.伊玛木 肖宏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4龄、5龄蝗蝻和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田间防治效果。【结果】3种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LC50大... 【目的】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4龄、5龄蝗蝻和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田间防治效果。【结果】3种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LC50大小依次为:4龄蝗蝻对杀虫剂的毒力斑蝥素的毒力最高LC50为0.885mg/L,苦参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为269.528和869.887 mg/L。5龄蝗蝻对杀虫剂的毒力LC50在1.338~1 200.808 mg/L;成虫对这几种杀虫剂的毒力LC50在2.493~2 053.894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苦参碱效果最好,药后7 d的防效达到81.8%,其次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药后7 d防效达到74%。【结论】苦参碱可溶性粉剂田间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毒力 防效
下载PDF
紫苜蓿叶象甲寄生蜂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晓锋 赵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呼图壁种牛场苜蓿生产基地为主要观测点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寄生性天敌消长规律以及幼虫寄生率的调查分析表明:在苜蓿生长期紫苜蓿叶象甲及苜蓿叶象啮小蜂共出现3个高峰期;春季紫苜蓿叶象甲发生初期,越冬代苜蓿叶象啮小蜂大量出... 以呼图壁种牛场苜蓿生产基地为主要观测点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寄生性天敌消长规律以及幼虫寄生率的调查分析表明:在苜蓿生长期紫苜蓿叶象甲及苜蓿叶象啮小蜂共出现3个高峰期;春季紫苜蓿叶象甲发生初期,越冬代苜蓿叶象啮小蜂大量出现,夏秋2季随寄主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确定紫苜蓿叶象甲的优势寄生蜂为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甲幼虫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寄生率在5.10%~78.95%之间,年平均为3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寄生性天敌 苜蓿叶象啮小蜂 种群消长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良 张滋林 赵莉 《新疆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44-44,共1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持续高产、适应性强、草质优、适口性好、易栽培等特点,在畜牧业生产中被人们冠之以"牧草之王"的美誉。在世界各大畜牧大国中,均广泛种植。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生活习性 畜牧业生产 防治 豆科牧草 适应性 适口性 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