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遥感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4个典型生态系统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
2
1
作者
许世贤
井长青
+1 位作者
高胜寒
邬昌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689-9700,共12页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多种遥感模型可以模拟总初级生产力,比较不同遥感模型在中亚干旱区上的适用性对推进全球干旱区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协相关技术观...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多种遥感模型可以模拟总初级生产力,比较不同遥感模型在中亚干旱区上的适用性对推进全球干旱区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协相关技术观测的四个地面站数据验证MOD17、VODCA2、VPM、TG、SANIRv五种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基于光能利用率理论的MOD17、VPM模型模拟咸海荒漠植被和阜康荒漠植被GPP的精度最高(R~2分别为0.52和0.80),但在模拟草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时存在较明显的低估(RE>20%);基于植被指数的遥感模型TG模型、SANIRv模型模拟巴尔喀什湖草地生态系统和乌兰乌苏农田生态系统GPP的精度最高(R~2分别为0.91和0.81),同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也较低;基于微波的VODCA2模型模拟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效果最差。(2)水分亏缺是限制植被GPP的主要因素,因此是否合理考虑水分胁迫是影响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适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揭示了遥感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的应用潜力,为推进全球植被碳通量的准确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光能利用率模型
植被指数模型
涡度协相关
中亚干旱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郭学良
李卫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79-208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刈割草地产量及杂草危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监测不同灌溉方式下1~3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刈割草地产量、灌溉水田间运动分布,以及杂草危害面积的扩展变化.[结果]在地下滴灌方式下,...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刈割草地产量及杂草危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监测不同灌溉方式下1~3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刈割草地产量、灌溉水田间运动分布,以及杂草危害面积的扩展变化.[结果]在地下滴灌方式下,灌溉水以滴头为中心在土壤中以类似椭球体向四外扩散.地表0~5 cm土壤水分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杂草群落呈星点状分布.喷灌、漫灌灌溉水以地表为基线逐层下渗扩散,灌后地表0~5 cm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变化明显,杂草群落以团块状不均匀分布.地下滴管和喷灌两年收获草产量合计分别为37 905和34 410 kg/hm^2.较漫灌增产分别达到24.6%和13.11%.地下滴灌、喷灌、漫灌3年生苜蓿田杂草危害面积分别占栽培总面积的2.31%、8.68%和5.43%,是2年生苜蓿田杂草危害面积的1.26、3.71和2.64倍.[结论]地下滴管作为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降低杂草危害的发生并有效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杂草危害
紫花苜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遥感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4个典型生态系统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
2
1
作者
许世贤
井长青
高胜寒
邬昌林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689-970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610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D04037)。
文摘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多种遥感模型可以模拟总初级生产力,比较不同遥感模型在中亚干旱区上的适用性对推进全球干旱区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协相关技术观测的四个地面站数据验证MOD17、VODCA2、VPM、TG、SANIRv五种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基于光能利用率理论的MOD17、VPM模型模拟咸海荒漠植被和阜康荒漠植被GPP的精度最高(R~2分别为0.52和0.80),但在模拟草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时存在较明显的低估(RE>20%);基于植被指数的遥感模型TG模型、SANIRv模型模拟巴尔喀什湖草地生态系统和乌兰乌苏农田生态系统GPP的精度最高(R~2分别为0.91和0.81),同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也较低;基于微波的VODCA2模型模拟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效果最差。(2)水分亏缺是限制植被GPP的主要因素,因此是否合理考虑水分胁迫是影响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适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揭示了遥感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的应用潜力,为推进全球植被碳通量的准确估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光能利用率模型
植被指数模型
涡度协相关
中亚干旱区
Keywords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light use efficiency model
vegetation index model
eddy covariance
Central Asian arid zone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郭学良
李卫军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
/
新疆
草地
资源与
生态
重点
实验室
新疆农业大学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79-2084,共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生物种业)"新疆牧草种质创新
新品种选育及草产业化研究与示范"(201230116-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5)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刈割草地产量及杂草危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监测不同灌溉方式下1~3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刈割草地产量、灌溉水田间运动分布,以及杂草危害面积的扩展变化.[结果]在地下滴灌方式下,灌溉水以滴头为中心在土壤中以类似椭球体向四外扩散.地表0~5 cm土壤水分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杂草群落呈星点状分布.喷灌、漫灌灌溉水以地表为基线逐层下渗扩散,灌后地表0~5 cm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变化明显,杂草群落以团块状不均匀分布.地下滴管和喷灌两年收获草产量合计分别为37 905和34 410 kg/hm^2.较漫灌增产分别达到24.6%和13.11%.地下滴灌、喷灌、漫灌3年生苜蓿田杂草危害面积分别占栽培总面积的2.31%、8.68%和5.43%,是2年生苜蓿田杂草危害面积的1.26、3.71和2.64倍.[结论]地下滴管作为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降低杂草危害的发生并有效增产.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杂草危害
紫花苜蓿
Keywords
irrigation methods
weed
alfalfa
分类号
S54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遥感GPP模型在中亚干旱区4个典型生态系统的适用性评价
许世贤
井长青
高胜寒
邬昌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郭学良
李卫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