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全大补汤外科营养治疗作用研究
1
作者 马新民 杨文光 张新峰 《新疆中医药》 1991年第3期56-57,共2页
本文将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后病人共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采用口服十全大补汤15付,对照组不服任何中西药,我们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8天检查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作为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前平均为38.4g/L,术后上升至40.5g/L;... 本文将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后病人共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采用口服十全大补汤15付,对照组不服任何中西药,我们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8天检查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作为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前平均为38.4g/L,术后上升至40.5g/L;对照组术前平均为40.5g/L,术后下降至38.1g/L.从以上数据看,说明十全大补汤对本组手术后病人有一定营养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全大补汤 营养治疗
下载PDF
囊型棘球蚴和泡型棘球蚴不同组织抗原可溶性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江莉 温浩 +2 位作者 李雄 依斯拉音.乌斯曼 严雷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对囊型棘球蚴和泡型棘球蚴的不同组织及犬泡状带绦虫和豆状带绦虫、猪囊尾蚴、细颈囊尾蚴等四种异源绦虫组织共14种抗原进行了SDS—PAGE电泳分析。两种棘球蚴同种组织的主要蛋白质区带的电泳图谱差别不大,不同组织的电泳图谱... 对囊型棘球蚴和泡型棘球蚴的不同组织及犬泡状带绦虫和豆状带绦虫、猪囊尾蚴、细颈囊尾蚴等四种异源绦虫组织共14种抗原进行了SDS—PAGE电泳分析。两种棘球蚴同种组织的主要蛋白质区带的电泳图谱差别不大,不同组织的电泳图谱差别较大。囊液、原头节、囊壁角质层和生发层四种组织都有不同的电泳图谱,蛋白质区带含量差别也较大。各种抗原的蛋白质主带主要分布于14~100kD之间。在66、42、38和28kD处各种抗原都有浓染主带分布。多种抗原共有的蛋白带有95、85、76、66、63、56~57、51~52、46、41~42、37~38、30、28、21、1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蛋白质 抗原 囊型包虫病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对大鼠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王喜艳 苗玉清 方心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9-20,共2页
胆道梗阻对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一组实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 成年大鼠1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10),二组(n=8)。两组动物禁食12h后,在1%戌巴比妥钠(3.5mg/100g)腹腔内麻醉下,经上腹正中... 胆道梗阻对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一组实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 成年大鼠1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10),二组(n=8)。两组动物禁食12h后,在1%戌巴比妥钠(3.5mg/100g)腹腔内麻醉下,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腹腔。一组于肝门部双重结扎胆总管,造成肝外胆道完全梗阻,然后于距屈氏韧带10cm处横断小肠,用6—0丝线再做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肠管;二组仅于肝门部游离胆管,不做结扎,与一组相同,横断小肠后再行吻合。术后12h恢复饲养。两组动物均于术后10d处死(一组动物术后死亡3只,实际进入实验的有7只),快速切取含吻合之小肠8cm,用As- zodi氏方法检测肠管爆破压。测压后将该段小肠量入4%甲醛溶液内,留做病理学观察。统计处理用秩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梗阻性 小肠 吻合口 愈合
下载PDF
肝包虫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文光 马新民 +1 位作者 李俊 张新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5-57,共3页
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蚴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是我国西北农牧区常见的地方病。终宿主为犬,成虫在犬的小肠内产卵,随犬粪排出。人为中间宿主,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即可患病。虫卵在人小肠内孵化成蚴,随静脉血首先到肝脏,多数在肝... 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蚴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是我国西北农牧区常见的地方病。终宿主为犬,成虫在犬的小肠内产卵,随犬粪排出。人为中间宿主,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即可患病。虫卵在人小肠内孵化成蚴,随静脉血首先到肝脏,多数在肝内生长成包虫囊肿。 1 肝包虫病的诊断步骤 1.1 症状与体征 95%以上病人有犬接触史。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52%)。其次可见有肝大、发热、黄疸、过敏等。 1.2 实验室检查 1.2.1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此为非特异性反应。 1.2.2 免疫诊断:有补体结合,间接血凝、免疫荧光、琼脂凝集、对流免疫电泳等10余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肝包虫引起的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治6例报道
5
作者 王海东 徐德征 +1 位作者 刘兵 杨文轩 《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80-180,共1页
胆管支气管瘘甚少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我科收冶的由肝包虫病引起的胆管支气管痿6例。男4例、女2例;10~19岁3例.20~29岁2例.30~39岁1例:汉族3例,蒙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各1例:农牧民4例.工人1例,家属1例;2例有既往肝包... 胆管支气管瘘甚少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我科收冶的由肝包虫病引起的胆管支气管痿6例。男4例、女2例;10~19岁3例.20~29岁2例.30~39岁1例:汉族3例,蒙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各1例:农牧民4例.工人1例,家属1例;2例有既往肝包虫手术史;6例均有明确的犬羊密切接触史;病程短者仅20天.长者年余;6例均有刺激性副烈咳嗽、咳出黄绿色带苦昧痰液病史;2例曾咳出包虫囊皮,2例咳出胆汁每日500~800ml;4例在咳胆前有发热,咳胆后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胆管支气管瘘 胆汁 胆道
原文传递
胰头癌P53基因、PCNA和S-100^+树突状细胞浸润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6
作者 马新民 韩宝三 卢晓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对胰头癌恶性病变及快速增长的分子生物学标志进行研究,以判断胰头癌的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53例不同分化程度胰头癌的 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阳性树突状细胞(S-100^+DC)浸润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P5... 目的对胰头癌恶性病变及快速增长的分子生物学标志进行研究,以判断胰头癌的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53例不同分化程度胰头癌的 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阳性树突状细胞(S-100^+DC)浸润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P53蛋白、PCNA 表达的阳性检出率及 S-100^+DC 浸润率在高分化(Ⅰ级)病变分别为45.5%(10/22),86.4%(19/22),81.8%(18/22);而在中、低分化(Ⅱ-Ⅲ级)癌组织内则为74.2%(23/31)、87.1%(27/31)、38.7%(12/3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密度和 S-100^+DC 浸润率及细胞密度在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之间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而 PCNA 的表达在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P53基因突变发生于癌变早期(尚未转移),且存在于癌组织由低度向高度恶性病损发展的所有病变中。2.S-100^+DC 浸润率及细胞密度随着 P53蛋白阳性率及细胞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反映了在癌基因改变的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也受损而降低,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展,因而低分化癌症病人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S-100 PCNA P53蛋白 树突状细胞浸润 DC 分化 细胞密度 分子生物学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