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况 被引量:3
1
作者 谢阳 安冬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6期179-182,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等范畴,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辨证论治以益气活血为基础,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联合西药临床疗效显著,复方丹参滴丸最为显著。单纯西药抗血小板、抗凝、溶栓、调脂及血管紧张素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等范畴,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辨证论治以益气活血为基础,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联合西药临床疗效显著,复方丹参滴丸最为显著。单纯西药抗血小板、抗凝、溶栓、调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亦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未来应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寻求循证医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 心痛 益气活血 复方丹参滴丸 抗血小板 抗凝 溶栓 调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下载PDF
伏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2
2
作者 谢阳 安冬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63-66,共4页
伏邪学说源于《内经》,凡感受邪气,未立即发病,潜藏体内,因感受六淫之邪、七情过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凋等因素触动发作,皆可认为是伏邪致病;有四个特征,"动态时空""隐匿""自我积聚"和"潜证导向&quo... 伏邪学说源于《内经》,凡感受邪气,未立即发病,潜藏体内,因感受六淫之邪、七情过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凋等因素触动发作,皆可认为是伏邪致病;有四个特征,"动态时空""隐匿""自我积聚"和"潜证导向",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尤以"隐匿"最为根本,是伏邪最本质特征,是导致临床资料难以收集的根本原因;"潜证导向"也是隐匿特征所决定;"动态时空""自我积聚"是在"隐匿"基础上的动态变化过程;伏而未发、伏而欲发、伏而已发之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清代是温病学发展鼎盛时期,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逐渐形成温病发病两大类型。冠心病前期多隐匿,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到胸闷胸痛典型症状过程漫长,邪毒伏于心脉,复受外邪、烦劳等因素诱发;早期虽无症状,致病之邪已潜伏于内,俟机而动,此时需着手解决驱逐伏邪,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诊断。伏邪贯穿于冠心病整个病理过程,治疗抓住"伏邪"显得尤为重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强调正气御邪作用,又重视避免直接接触病邪;把握伏邪致病特点,遵循伏邪入络的致病规律,益气化瘀、豁痰通络为主要治则;引入"伏邪为害"理论,总结出"以通为主,祛除伏痰、伏瘀以救心"的治疗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伏邪 内经 外感 温病 动态时空 隐匿 自我积聚 潜证导向 以通为主 祛除伏痰、伏瘀以救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