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动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面部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进军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848-852,共5页
面部是人体最重要的美学部位,而各种原因导致的面部畸形或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需要通过整形手术修复。早在1893年,Dunham即用包含颞浅动脉的头皮瓣完成了面部缺损的修复,1917年,Esser首次使用术语“岛状皮瓣”,1963年,... 面部是人体最重要的美学部位,而各种原因导致的面部畸形或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需要通过整形手术修复。早在1893年,Dunham即用包含颞浅动脉的头皮瓣完成了面部缺损的修复,1917年,Esser首次使用术语“岛状皮瓣”,1963年,McGregor介绍颞肌瓣并用于中下面部的修复。在面部整形外科发展过程中,以颞浅动静脉为基础的额部、颞项部、项枕部皮瓣或颞项筋膜瓣已广泛用于修复面部畸形或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畸形 颞浅动静脉 整形外科 解剖学 手术修复 面部缺损 身心伤害 颞浅动脉
下载PDF
整形外科治疗难治性皮脂腺痣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伟成 马少林 乔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皮脂腺痣 整形外科治疗 难治性 年龄增大 患者父母 头面颈部 CO2激光 临床资料 维吾尔族 病程延长
下载PDF
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进军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 +1 位作者 马少林 栾梅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的美容效果和切口部位与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6月我院62例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均采用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其中双侧10例,共72侧,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侧,乳腺囊... 目的:观察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的美容效果和切口部位与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6月我院62例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均采用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其中双侧10例,共72侧,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侧,乳腺囊性增生病26侧,乳房纤维腺瘤5侧,炎性改变3侧,男性乳腺增生症2侧,随访2~3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区感觉。结果:随访44例,切口全部Ⅰ/甲愈合。36例(81.8%)对切口瘢痕满意,8例(18.2%)对切口瘢痕不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者24例(54.5%),感觉障碍者20例(45.5%)。结论: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与乳晕外周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缝合 乳晕外周切口 乳腺良性疾病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对比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星 程定 +5 位作者 秦涛 董祥林 方荃 高伟成 马娟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性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特点,探讨其两者的差异性给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对208例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维族女性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有显著区别,两个民族中工... 目的:通过对比性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特点,探讨其两者的差异性给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对208例女性上睑皮肤松弛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维族女性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有显著区别,两个民族中工作职员共95例所占比例最大,为45.7%,农(牧)民60例占比例第二,为20.8%,手术方式在维族女性和汉族女性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说明维族患者更常用去皮较多的宽重睑术,汉族患者更常用去皮较少的窄重睑术。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上睑皮肤松弛各有其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上睑皮肤松弛 临床特点 对比性分析
下载PDF
整形美容外科社会认知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伟成 于扬 马少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社会不同人群对整形美容外科的认知现况,并提供一些原始数据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遵循临床统计学原则,根据预调查调整设计了一份简明具体的调查问卷。并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同一... 目的分析评价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社会不同人群对整形美容外科的认知现况,并提供一些原始数据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遵循临床统计学原则,根据预调查调整设计了一份简明具体的调查问卷。并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同一地区随机抽取了4组1100个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文化水平以及不同职业社会背景的人群为调查对象,对其回复问卷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包SPSS 11.5进行分类统计学卡方检验分析。结果4组共收回问卷946份(总回应率86%)。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乌鲁木齐地区社会人群普遍对整形外科的认知程度偏低,大部分对整形外科的现状和未来持消极态度。结论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在人群中开展整形美容外科知识普及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认知 调查
原文传递
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局部麻醉482例分析
6
作者 高伟成 马少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年第5期346-348,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求美意识的增强,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逐年增加,多数的美容手术在门诊实施。局部麻醉是整形美容门诊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多数由整形美容外科医师自行操作。我们就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求美意识的增强,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逐年增加,多数的美容手术在门诊实施。局部麻醉是整形美容门诊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多数由整形美容外科医师自行操作。我们就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和盐酸肾上腺素混合注射液(adrenaline hydrochloride)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局部麻醉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并发症防治进行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门诊手术 局部麻醉 美容外科医师 盐酸利多卡因 盐酸肾上腺素 美容外科手术 并发症防治
原文传递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郭新雯 马娟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1675-1680,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 2014年3月,在我科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或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58例,其中头皮缺损17例,四肢瘢痕1 3例,颈前瘢痕7例,胸腹部瘢痕12,颌面部瘢痕9...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 2014年3月,在我科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或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58例,其中头皮缺损17例,四肢瘢痕1 3例,颈前瘢痕7例,胸腹部瘢痕12,颌面部瘢痕9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修复情况以及病人自身治疗体会进行研究与总结.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共埋置71个扩张器,其中,扩张器外露2个,感染2个,血肿1个,并发症发生率为8.6%.经及时处理后正常扩张,扩张后皮瓣均满足修复区所需.术后随访6~18个月,扩张皮瓣平整、无明显回缩,皮肤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整形 瘢痕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两种薄中厚皮片治疗皮肤撕脱伤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涛 马少林 +2 位作者 李朝阳 李楠 孔孟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与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在治疗皮肤撕脱伤中的移植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 2012年6月就诊的52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 3例因撕脱皮肤毁损严重无法利用,只能采用常规切取薄中厚皮... 目的:对比研究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与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在治疗皮肤撕脱伤中的移植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 2012年6月就诊的52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 3例因撕脱皮肤毁损严重无法利用,只能采用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撕脱伤创面,其余29例利用撕脱皮肤反取制备薄中厚皮片,全部薄中厚皮片打孔直径1cm,术后均采取加压包扎.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均成活,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移植的23例患者中,Ⅰ期愈合者21例,Ⅰ期愈合率为91.3%;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的29例患者中,Ⅰ期愈合者24例,Ⅰ期愈合率为82.8%.结论: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移植与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移植的Ⅰ期愈合率相仿,临床应尽可能利用撕脱皮肤反取制备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撕脱伤创面,如撕脱皮肤难以利用则应选用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薄中厚皮片 皮片移植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新雯 Hamidullah Noorzaie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于面部凹陷处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下腹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作为脂肪供区,行脂肪抽吸术,将吸出的脂肪进行漂洗、沉淀处理后,注射至面部凹陷处。结果:本组34例患者面部每个部位填充剂量为4~40ml...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于面部凹陷处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下腹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作为脂肪供区,行脂肪抽吸术,将吸出的脂肪进行漂洗、沉淀处理后,注射至面部凹陷处。结果:本组34例患者面部每个部位填充剂量为4~40ml/次,二次填充间隔3~6个月。经过1~3次颗粒脂肪注射充填,面部填充部位外观饱满、自然,皱纹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随诊3~24月,有2例发生局部硬结,给予局部按摩、热敷、理疗后逐渐消失,无一例发生血肿、感染、不对称等并发症,患者外形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操作简便、手术瘢痕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适合于面部凹陷的美容整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 注射移植 面部填充
下载PDF
眉再造5例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进军 马少林 +2 位作者 董祥林 秦涛 乔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40-741,共2页
关键词 眉再造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 全厚头皮游离移植 情感交流 动态变化 身心伤害 手术再造 颜面部
下载PDF
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伟成 马少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目的总结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6年至2007年,我们将手法按摩用于扩张器置入预扩张皮瓣患者21例(35个扩张器)。采用预定的按摩手法,对置入扩张器的皮瓣进行适当按摩。结果本组21例患者。1例因感染取出扩张器,余2... 目的总结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6年至2007年,我们将手法按摩用于扩张器置入预扩张皮瓣患者21例(35个扩张器)。采用预定的按摩手法,对置入扩张器的皮瓣进行适当按摩。结果本组21例患者。1例因感染取出扩张器,余20例效果满意。与以往未经手法按摩扩张器置入术比较,注水速度明显增快,扩张周期明显缩短。结论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疗法 扩张周期 皮肤扩张术
下载PDF
基底细胞癌临床治疗现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定 马少林 《癌症进展》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是常发生在表皮基底细胞或皮肤附件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诱因与日光、电离辐射、紫外线、放射线有关,我国发病率较低,每年约1.1/10万人,居全身肿瘤发病率的第11位。引,但全球有逐年上升...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是常发生在表皮基底细胞或皮肤附件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诱因与日光、电离辐射、紫外线、放射线有关,我国发病率较低,每年约1.1/10万人,居全身肿瘤发病率的第11位。引,但全球有逐年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儿童少见,好发于颜面部等暴露部位,生长缓慢,一般局限于皮下组织,极少发生转移,转移率约0.1%,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且国内外对BCC临床治疗较为系统的研究报告很少,为了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工作,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BCC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临床治疗 美容
下载PDF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与诊断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霞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11-413,共3页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stern ocleidomastoideus,SCM)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先天性头、面、颈部发育畸形,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0.3%-2%。既往CMT矫正术多由...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stern ocleidomastoideus,SCM)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先天性头、面、颈部发育畸形,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0.3%-2%。既往CMT矫正术多由骨科医师实施,由于整形外科医师操作精细以及随着患儿及其家属对外形要求的逐渐提高,实际上整形外科医师更多的参与了CMT的手术矫正治疗,并对CMT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诊断治疗 病因 整形外科医师 小儿常见病 胸锁乳突肌 纤维化病变 CMT
下载PDF
射频治疗腋臭单组率的META分析
14
作者 陈朝昱 于扬 马少林 《新疆医学》 202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对射频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射频治疗腋臭的中文文献,筛选并提取所需资料后,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统计学异质性(P <0.1、I^2> 50%)均存在... 目的对射频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射频治疗腋臭的中文文献,筛选并提取所需资料后,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统计学异质性(P <0.1、I^2> 50%)均存在于各纳入研究结果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治愈率为66.80%[95%CI(54.04%,79.55%)],总体有效率为95.22%[95%CI(92.61%,97.83%)],总体无效率为4.78%[95%CI(2.17%,7.39%)],总体不良反应率为5.53%[95%CI(2.76%,8.31%)]。结论将射频用于临床治疗腋臭患者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射频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究姜黄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5
作者 齐郁松 卜盼盼 +2 位作者 赵皎均 田文融 马少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获取其增生性瘢痕组织,经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实验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HSFb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根据增殖活性结果数据分析后将实验分为空白组、1/2半抑制浓度(IC50)组、IC50组;EDU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ur干预后各组细胞的凋亡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ur作用24 h后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Cur作用24 h后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ur作用24 h后细胞中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4、CHOP、Cleaved-Caspase-12表达。结果随着Cur药物浓度的逐渐增高,HSFbs的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且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IC50值为71.33μmol/L;细胞周期实验中Cur干预HSFbs 24 h后,将大多数的HSFbs阻滞在G1期;实验分组的Cur干预24 h后显著减弱了HSFbs的迁移能力;显著促进了HSFbs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后结果数据显示,Cur可以显著上调细胞中ATF4、CHOP、Cleaved-Caspase-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Cur可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调节相关蛋白,抑制HSFbs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HSFbs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PERK-ATF4-CHOP信号通路 姜黄素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负载白藜芦醇的SIS脱细胞基质对猪创面炎性反应和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俊 陈俊瑾 +2 位作者 朱怡 谢红炬 马少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25-231,共7页
目的在猪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中,观察负载白藜芦醇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脱细胞基质对创面炎性反应和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愈合质量。方法自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将SIS脱... 目的在猪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中,观察负载白藜芦醇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脱细胞基质对创面炎性反应和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愈合质量。方法自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将SIS脱细胞基质胶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v)溶液配制成膜片状的负载白藜芦醇的SIS脱细胞基质(Rev/SIS)。取小型猪3只,在每只猪背建立4个4 cm×4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照不同治疗手段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纱布组(对照组)、白藜芦醇组(Rev组)、SIS脱细胞基质组(SIS组)和负载白藜芦醇的SIS脱细胞基质组(Rev/SIS组)。分别记录术后第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及术后第42天的瘢痕形成状况;采集创缘组织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评估愈合过程中的炎性浸润和再血管化水平,以及所形成瘢痕组织的皮肤厚度和胶原沉积情况;并分别在术后第3、7天检测各组创面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的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第7、14、21天,SIS组和Rev/SIS组创面残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1天Rev/SIS组创面残留率低于SIS组(P<0.001),术后第28天除Rev/SIS组外其余3组创面均未完全愈合;术后第42天Rev/SIS组瘢痕面积最小,质地柔软,扁平且无明显色沉。Rev/SIS组TNF-a、IL-6 m 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3种治疗手段均能降低创面i NOS m RNA表达(P<0.001),但以Rev/SIS组最为显著(P<0.05),且Rev/SIS组的ARG-1 m RNA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5),该组创面炎性浸润程度最低,再血管化水平最高。其余3组瘢痕的表皮、真皮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也以Rev/SIS组改善最为显著(P<0.0001),且该组胶原沉积与正常皮肤相似,排列有序。结论尽管SIS脱细胞基质和白藜芦醇单独使用也可能产生抗炎效应,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减少瘢痕形成面积,有效提高愈合质量;但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为显著,Rev/SIS脱细胞基质为开发新型皮肤创面敷料提供了一种潜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白藜芦醇 小肠黏膜下层 脱细胞基质 创面愈合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毛面与光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少林 高伟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对毛面乳房假体与光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BakerⅢ级以上包膜挛缩的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Embas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Cochnme图书馆(2005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对毛面乳房假体与光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BakerⅢ级以上包膜挛缩的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Embas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Cochnme图书馆(2005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5月至2006年5月),人工检索《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85年创刊至2006年5月)和《Plastic and Recomtructive Surgery)(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期次),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及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4.2.8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6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采用毛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1、10年并发BakerⅢ级以上包膜挛缩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乳房假体(P〈0.05)。绪论毛面乳房假体隆乳术BakerⅢ级以上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乳房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植入物 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