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低氧适应动物新疆灰旱獭右心室重构的组织学改变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嵋 姜涛 +6 位作者 张春 魏琴 段明军 王雪梅 李志强 寿玺 陈启龙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灰旱獭高原低氧适应性改变致右心室重构组织学改变。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多... 目的探讨新疆灰旱獭高原低氧适应性改变致右心室重构组织学改变。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多,右心室肥厚指数、体重指数明显增高。CX43蛋白表达减少和(或)分布的改变。结论高原低氧致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结构重构,可作为研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新疆灰旱獭 右心室重构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嵋 张燕 +3 位作者 张玲 魏琴 段明军 侯月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107个活细胞/mL(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株 裸鼠 肿瘤模型 肿瘤血管密度 裸鼠模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仓鼠皮肤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嵋 张燕 +5 位作者 魏琴 姜涛 段明军 张春 王雪梅一 侯月梅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仓鼠皮肤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其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仓鼠复制皮肤深Ⅱ度烫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A组)和模型对照组(B组),将体外培养至第5代的同种异体BMMSCs,数目为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仓鼠皮肤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其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仓鼠复制皮肤深Ⅱ度烫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A组)和模型对照组(B组),将体外培养至第5代的同种异体BMMSCs,数目为1×107/ml,通过局部注射加表面涂抹上清的方法移植至干细胞移植组烫伤部位,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愈合效果,分别于移植后1、3、7、14d每组5只取材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皮肤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数量。结果千细胞移植组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组愈合质量好于对照组,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均检测到糜蛋白酶表达,在第3日表达最高。结论BMMSCs能促进创面愈合,皮肤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可能参与了创面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烫伤 仓鼠 糜蛋白酶
下载PDF
CYP2E1在HBV转基因小鼠急性肝损伤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 寿玺 +5 位作者 李志强 王雪梅 姜涛 段明军 魏琴 郑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研究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在四氯化碳(CCl4)急性损伤情况下,肝癌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2E1(CYP2E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8~10周龄HBV(-)[HBV(-)组]及HBV(+)[HBV(+)组]转基因小鼠各24只,按照1.0μL/g体质量腹腔注射CCl4(... 目的研究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在四氯化碳(CCl4)急性损伤情况下,肝癌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2E1(CYP2E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8~10周龄HBV(-)[HBV(-)组]及HBV(+)[HBV(+)组]转基因小鼠各24只,按照1.0μL/g体质量腹腔注射CCl4(1∶4溶于橄榄油)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另外选用正常健康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分别于注射后3、6、12、24、48 h和72 h处死小鼠。采集各组大鼠肝组织样本,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学改变,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YP2E1基因相对的m 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组和HBV(+)组,CCl4致急性肝损伤时,CYP2E1的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CCl472 h达到峰值。与HBV(-)组比较,HBV(+)组小鼠肝脏损伤程度较重,CYP2 E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 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HBV转基因小鼠CYP2E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该研究结果为HBV所致的肝损伤及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肝癌 转基因小鼠 CYP2E1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在兔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涛 魏琴 +4 位作者 刘媛媛 马嵋 张春 伊力亚尔·夏合丁 朱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1-74,78,共5页
目的比较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这两种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肺移植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异体兔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程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IPOS... 目的比较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这两种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肺移植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异体兔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程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IPOST组)。监测移植再灌注后60、120 min氧分压(PaO_2)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肺湿/干重比(W/D)。结果成功建立了兔肺移植模型,IR组和RIPOST组成模率为75%,RIPC成模率达87.5%;PaO_2改变RIPC组最高;病理变化、SOD、MDA、NO、TNF-α和W/D比较得出R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好。结论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远程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