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强 邵英梅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594-1596,共3页
肝泡型包虫病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该病生长方式类似肿瘤一样以浸润式增殖的方式生长,可转移或侵害周围脏器,临床上素有"虫癌"或"寄生虫性肝癌"之称,预后较差。病灶侵... 肝泡型包虫病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该病生长方式类似肿瘤一样以浸润式增殖的方式生长,可转移或侵害周围脏器,临床上素有"虫癌"或"寄生虫性肝癌"之称,预后较差。病灶侵入胆管时可出现梗阻性黄疸,液化空腔继发感染并破入胆管可引起胆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外科手术是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梗阻性黄疸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晋明 李海涛 +3 位作者 白磊 吐尔干艾力 邵英梅 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共48例,其中1例行介入治疗,21例行外囊剥离术,11例行肝叶、段的切除,10例行外囊大...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共48例,其中1例行介入治疗,21例行外囊剥离术,11例行肝叶、段的切除,10例行外囊大部分切除,其中合并胆瘘的8例加行胆囊管减压引流,5例行残腔至皮肤窦道的切除加残腔的开放引流。结果:48例患者除1例合并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无效死亡外,根治性切除者32例痊愈,15例非根治性手术治疗者临床治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不同的残腔并发症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囊型包虫病 残腔 并发症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寅 邵英梅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592-1594,共3页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目前仍为主要的确诊手段,并为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后提供依据。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根治性肝切除术为治疗的首选方案。近...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目前仍为主要的确诊手段,并为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后提供依据。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根治性肝切除术为治疗的首选方案。近几年随着异体肝移植、自体肝移植技术的发展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该文主要对近几年HAE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该病诊断与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诊断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方程对阿苯达唑两种剂型药物治疗囊性包虫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海涛 宋涛 +3 位作者 邵英梅 阿依甫汗.阿汗 吐尔干.艾力 温浩 《新疆医学》 201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评价阿苯达唑两种剂型药物治疗囊性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2008年十年收治的阿苯达唑脂质体和阿苯达唑片治疗的共269例囊性包虫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病...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评价阿苯达唑两种剂型药物治疗囊性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2008年十年收治的阿苯达唑脂质体和阿苯达唑片治疗的共269例囊性包虫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病例218例。依据随访记录的可能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的各项指标,应用SPSS13.0及PEMS3.1医学统计软件包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深入分析。结果影像学疗效结果评价显示阿苯达唑脂质体组与阿苯达唑片剂组比较,3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581,P=0.00001),将两个治疗组作为疗效的影响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也显示,两个治疗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06,P〈0.001,OR〈1,95%CI:0.119~0.428)。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及阿苯达唑片剂均是有效的抗包虫药物,Logistic回归方程的结果结合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阿苯达唑脂质体疗效优于阿苯达唑片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包虫病 阿苯达唑 回归方程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杰珍 李作安 李凤娇 《新疆医学》 2013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2011年10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30例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的30例患者)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的30... 目的:评价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2011年10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30例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的30例患者)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的30例患者),对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34±1.03)d,传统组(16.28±1.41)d;路径组平均住院费用为(14450±230)元,传统组(19620±270)元;路径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的降低诊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包虫病 开腹手术治疗 临床路径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胆外科术后诊断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陈金凤 杨东亮 +2 位作者 吐尔干艾力·阿吉 张瑞青 蒋铁民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1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在肝胆外科术后诊断细菌感染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483份肝胆外科手术病例,记录术后3 h-12 h PCT、WBC、NE%值,并根据相关诊疗指南判断是...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在肝胆外科术后诊断细菌感染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483份肝胆外科手术病例,记录术后3 h-12 h PCT、WBC、NE%值,并根据相关诊疗指南判断是否感染,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感染和未感染病例PCT、WBC、NE%的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和截值;通过截值将上述病例分组,并运用统计学方法验证预测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的差异。结果(1)方差分析显示,术后感染和未感染患者PCT、WBC、NE%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PCT、WBC、N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776、0.784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截值分别为1.030 ng/ml、13.98×10^(9)/L、85.30%;(3)当PCT<1.030 ng/ml时,根据截值分组的预测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临床意义;当PCT>1.030 ng/ml时,根据截值分组的预测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临床意义。结论血清PCT的截值筛选术后感染人群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联合WBC、NE%等指标对肝胆外科术后诊断感染及治疗有良好的指导意义,PCT>1.03 ng/ml可作为诊断术后细菌感染的诊断截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感染 白细胞 降钙素原 感染评估
下载PDF
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诊治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1 位作者 赵晋明 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术,其中31例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4例经胆囊管置引流管胆总管减压,1例行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果:SUG、CT、MRCP均能准确诊断包虫囊肿,对胆道扩张的诊断率分别为67.6%、77.3%、100.0%,ERCP对胆道扩张、胆总管内包虫内囊和(或)子囊碎片及包虫囊肿与胆管相交通的诊断率均为100.0%。术中胆瘘口缝合的19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的17例中8例出现胆瘘,缝合者平均住院10.9 d,未缝合者平均住院18 d(P<0.05)。结论:MRCP检查对高度可疑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该病有确诊意义,而且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缝合胆瘘、胆道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注射亚甲蓝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入胆道 囊型包虫病 肝脏
下载PDF
难治性肝泡型包虫病的多学科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 温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39-641,共3页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根治性手术切除率的不断提高,以往认为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晚期HAE患者也有根治的可能,但部分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仍然存在并发症多...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根治性手术切除率的不断提高,以往认为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晚期HAE患者也有根治的可能,但部分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仍然存在并发症多、生存质量差等问题,因此HAE被认为是难治性、复杂性疾病。单纯传统专业组讨论的经验性诊治模式不能准确地应用多个学科临床技能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的诊治策略,无法满足晚期难治性HAE的治疗;多个学科协作诊治模式能够有机地结合目前各项治疗方式的优点,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对当前HAE多学科个体化治疗作一综述,认为多学科协作综合个体化治疗是晚期难治性HAE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综合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术区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玉超 邵英梅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597-1600,共4页
肝囊型包虫病(HCE)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肝胆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HCE手术方式有较大改善,主要手术方式有外囊完整剥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内囊摘除术等。但不同术式的HCE术后常有各种并发症发生,尤其... 肝囊型包虫病(HCE)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肝胆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HCE手术方式有较大改善,主要手术方式有外囊完整剥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内囊摘除术等。但不同术式的HCE术后常有各种并发症发生,尤其以残腔感染和膈下感染较为严重,主要影响术区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有残肝面及包虫残腔的处理情况,术后残肝面的处理情况,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出血量,术前营养状况等。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术后术区感染的发生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包虫病 残腔感染 膈下感染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麦冉穆尼沙·吐尔逊 邵英梅 《腹部外科》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目前仍为主要的确诊手段,并为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后提供依据。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根治性肝切除术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目前仍为主要的确诊手段,并为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后提供依据。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根治性肝切除术为治疗的首选方案。近几年自体肝移植技术的发展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该文主要对近几年HAE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该病诊断与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诊断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的诊治进展
11
作者 艾尼娃尔·艾克拜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5446-15451,共6页
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是肝囊型包虫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的诊治也在不断进步。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肝囊型包虫病破入胆道的诊治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 肝囊型包虫病 破入胆道 诊治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多次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12
作者 帕提古丽.沙木沙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肝囊型包虫病 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体会 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 手术治疗 残腔感染 严重并发症 原位复发
下载PDF
浅谈外科研究生的医学伦理素质培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涛 白磊 +3 位作者 邵英梅 阿依甫汉.阿汗 吐尔干艾力.阿吉 温浩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33-35,共3页
医学伦理素质教育对于现代医学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极其重要,它关系到整个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以及目前复杂而又尖锐的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外科研究生医学伦理认识的养成以及实践伦理素质的提高,到最终理想的医... 医学伦理素质教育对于现代医学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极其重要,它关系到整个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以及目前复杂而又尖锐的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外科研究生医学伦理认识的养成以及实践伦理素质的提高,到最终理想的医学伦理素质的完善及探索做了相应的探讨,而医学伦理素质教育最终的核心仍需以医德教育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医学伦理学 素质培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包虫病流行地区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海涛 宋涛 +2 位作者 邵英梅 张文宝 温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部分包虫病流行地区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方法2013年4—6月通过问卷形式对新疆4个包虫病医疗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和裕民县)进行包虫病规范化药物治疗现况调查,以...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部分包虫病流行地区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方法2013年4—6月通过问卷形式对新疆4个包虫病医疗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和裕民县)进行包虫病规范化药物治疗现况调查,以WHO包虫病药物治疗建议作为规范化治疗标准。结果共调查329例包虫病患者,其中行抗包虫药物治疗250例,规范化药物治疗占49.2%(162/329);未规范化药物治疗病例50.8%(167/329)。结论新疆部分包虫病地区患者临床药物治疗亟待规范,其综合陛防治应包括规范化诊断、手术、药物治疗以及随访的个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药物治疗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小儿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67例报告) 被引量:8
15
作者 冉博 吐尔干·艾力 +4 位作者 邵英梅 蒋铁民 郭丽英 栾梅香 温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心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14岁以下(包含14岁)肝囊性包虫病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行传统内囊... 目的总结小儿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心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14岁以下(包含14岁)肝囊性包虫病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行传统内囊摘除术47例,行完整外囊剥离术式11例,行外囊次全切除术6例,行肝叶切除术3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1例患儿术后11d因反复应激性溃疡出血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1~8年,包虫残腔积液7例,残腔积液合并感染2例,1例患儿术后3年包虫原位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小儿肝囊性包虫具有生长快,囊壁薄,较易合并其他脏器等特点,超声、CT及实验室检查等可明确术前诊断,内囊摘除术为有效治疗肝囊性包虫术式,内囊次全切除术及术中胆道造影可有效降低术后残腔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群和羊群肝包虫病现场筛查报告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海涛 宋涛 +4 位作者 段新宇 齐新伟 冯晓辉 王云海 温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群和羊群肝包虫病感染情况,以评价包虫病防控措施。方法在和布克赛尔县采用现患筛查的抽查方法,以肝包虫病超声声像图特征作为诊断标准,现场筛查人群和羊群肝包虫病,并比较分析不同筛查点患病情况。结果... 目的了解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群和羊群肝包虫病感染情况,以评价包虫病防控措施。方法在和布克赛尔县采用现患筛查的抽查方法,以肝包虫病超声声像图特征作为诊断标准,现场筛查人群和羊群肝包虫病,并比较分析不同筛查点患病情况。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人群肝包虫病检出率为4.4%(23/521),囊性包虫病检出率为4.0%(21/521),泡性包虫病检出率为0.8%(4/521),羊群感染率为3.8%(7/180)。5个筛查点中查十库勒乡人群和羊群感染率最高,人群检出率与其他各筛查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羊群检出率与巴音傲瓦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59,P=O.0280),作为包虫病中间宿主绵羊的感染率高于人群。结论和布克赛尔县人群和羊群肝包虫病仍呈高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包虫病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肝泡型包虫病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地力木热提·艾买提 于鹏 +1 位作者 阿依甫汗·阿汗 段绍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泡型包虫病(AE)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肝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59例,年龄(39.6±11.7)岁。根据A... 目的探讨影响肝泡型包虫病(AE)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肝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59例,年龄(39.6±11.7)岁。根据AE有无远处转移病灶分为两组:转移组(n=58)和非转移组(n=80)。收集患者的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白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囊液抗原(EgCF)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性别、民族、邻近器官累及情况、EgCF、白蛋白、病灶长径、病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5.674,95%CI:1.769~18.204,P=0.004)、有邻近器官累及(OR=3.821,95%CI:1.367~10.680,P=0.011)、EgCF阳性(OR=3.460,95%CI:1.093~10.951,P=0.035)、病灶长径大(OR=1.116,95%CI:1.012~1.230,P=0.027)、病程长(OR=1.009,95%CI:1.001~1.018,P=0.036)、嗜酸性粒细胞低(OR=0.799,95%CI:0.701~0.911,P=0.001)的肝AE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高。结论少数民族、有邻近器官累及、EgCF阳性、病灶长径大、病程长、嗜酸性粒细胞低是AE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危险因素 转移
原文传递
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表达观察
18
作者 罗黎 李锦田 +3 位作者 林鑫 艾尼娃尔·艾克拜 赵涵玥 吐尔干艾力·阿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 目的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中心>2 cm)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LT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AE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的表达变化。从GEO数据库获取AE患者数据集GSE124362(包含6例CTL和6例匹配的DLT样本)分析LLT1编码基因CLEC2D与免疫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LT1主要表达于肝实质细胞和病灶周围的炎症细胞。CLT、DLT中LLT表达评分分别为3(2,4)、6(4,8)分,CLT中LLT1表达水平高于DLT(P<0.05)。LLT1表达与AE患者的P分期、ALT、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相关(P均<0.05)。CLEC2D表达与浆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87、0.74,P均<0.01),与激活的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0.60、-0.74,P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CLEC2D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标志CD1B和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0.89,P均<0.05),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163、CLEC7A和IL-10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71、0.74,P均<0.01)。结论LLT1在AE患者CLT中高表达,与患者的P分期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相关,与多种免疫细胞表达有关,LLT1可能参与AE病灶的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棘球蚴病 凝集素样转录物1 肝脏组织 肝纤维化
下载PDF
CT和3D重建在肝泡型包虫病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前评价重要血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阿卜杜萨拉木·艾尼 邵英梅 +7 位作者 吐尔干艾力·阿吉 冉博 蒋铁民 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张瑞青 郭强 地力木热提·艾买提 温浩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目的评价电子成像(CT)和三维重建(3DR)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AE)行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术前诊断重要血管被病灶侵犯的程度、形态和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对血管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终末期... 目的评价电子成像(CT)和三维重建(3DR)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AE)行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术前诊断重要血管被病灶侵犯的程度、形态和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对血管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终末期肝AE接受ELRA手术,并且术前影像、术中摄影、术后病理等资料完整的患者资料40例,术前行CT和3DR诊断肝静脉血流出道系统(HVs)、下腔静脉(IVC)、肝门静脉供血系统(PVs)以及肝动脉供血系统(HAs)被病灶侵犯的严重程度,结合血管造影、术中诊断、摄影资料、血管病理结果评估其形态和功能,提出对病变血管的切除/重建的指导意义。结果CT与3DR对于血管被病灶侵犯程度、形态功能和处理方式的准确判断率分别是68.1%、71.9%、78.9%和57.5%、89.2%、71.1%,每个对应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与3DR对于术中是否使用人造血管的准确预测率分别是77.5%和70.0%(P<0.05)。结论肝AE患者ELRA术前在评价重要血管被病灶侵犯的严重程度和指导血管手术方面推荐使用CT方法进行评估,而在评估其形态和功能方面推荐借助专业的3DR技术;在预测术中人造血管使用方面CT更具指导意义,但仍需寻找更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包虫病 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两型肝包虫病手术疗效5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0
20
作者 温浩 邵英梅 +3 位作者 赵晋明 吐尔干艾力 李海涛 买买提江·阿不都卡得尔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肝包虫病即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到2006年11月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519例和1995~2006...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肝包虫病即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到2006年11月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519例和1995~2006年手术治疗的28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CE组:CE内囊摘除术(A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则低于肝切除术(D组)(P〈0.01);手术D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肝功不全发生率、手术耗时及出血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临床治愈518例(99.8%),死亡1例(0、2%)。(2)AE组:28例中AE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9例,其10年存活率100%,而姑息性手术治疗9例,10年存活率44%(P〈0.01)。结论(1)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所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与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特点,故可认为是CE的首选术式;(2)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致手术风险;(3)扩大半肝切除胆道血管重建术是治疗AE有效根治手段,其技术关键是应按无瘤术的原则切除病灶并行胆道血管重建,而AE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尤其肝血管和胆道成像可明显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包虫病 肝泡型包虫病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 内囊摘除术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