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佳鑫 吐尔洪.克维尔 +4 位作者 左宏莉 乔艳辉 陆书云 郭新红 哈力达.亚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20-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5(Gov)系统多态性,分析HPA基因在柯尔克孜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105例无血缘关系的新疆柯尔克孜族血样进行HPA基因分型。结果新疆柯尔克... 目的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5(Gov)系统多态性,分析HPA基因在柯尔克孜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105例无血缘关系的新疆柯尔克孜族血样进行HPA基因分型。结果新疆柯尔克孜族HPA-1a、2a、3a、4a、5a、6a、15a基因频率分别是0.900 0、0.923 80、.576 2、1、0.952 4、10、.566 7;HPA-1b、2b、3b、4b、5b、6b、15b基因频率分别是0.100 00、.076 2、0.423 8、0、0.047 6、00、.433 3,新疆柯尔克孜族HPA基因频率与新疆汉族相比,HPA-1a、1b、2a、2b、15a、15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疆维吾尔族相比,HPA-15a、15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中HPA-1、2、3、5、15系统均具有多态性,其中HPA-3,15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这使免疫暴露的机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频率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IL-33/ST2信号通路在aGVHD中的作用及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申江艳 王洪波 江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604-4611,共8页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aGVHD的发生十分复杂,许多机制尚未阐明。...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aGVHD的发生十分复杂,许多机制尚未阐明。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 33, IL-33)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Interleukin-1 receptor like-1,IL-1RL1,也称ST2)组成的信号通路除了参与感染性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外,还参与aGVHD的发生。本文就IL-33及其受体ST2在免疫及aGVHD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文献报道的aGVHD、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及IL-33/ST2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梳理分析,期望为临床移植医学领域治疗aGVHD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ST2 AGVHD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1/Th2的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郭新红 赵芳 +4 位作者 石伟 马秀敏 徐琦 帕提古丽·阿不力孜 哈力达·亚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h1(IL-2、IFN-γ)及Th2(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ITP患者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6例健...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h1(IL-2、IFN-γ)及Th2(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ITP患者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中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ITP患者治疗前IFN-γ及IL-2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及IL-10因子治疗前水平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调整Th1/Th2细胞因子的偏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TPO和TGF-β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新红 郝建萍 +2 位作者 赵芳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哈力达.亚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生成调控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30例ITP和24例病例对照血清中的TPO和TGF-β1的水平。25例健康...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生成调控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30例ITP和24例病例对照血清中的TPO和TGF-β1的水平。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T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对照组血清TGF-β1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ITP患者(P<0.05)。结论:检测ITP患者血清中的TPO及TGF-β1水平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生成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欢 杨曦 +2 位作者 魏琴 段明军 侯月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加入5-氮胞苷诱导24h,按照诱导浓度分为对照组、5μmol/L组、10μmol/L组、15μmol/L组4组,培养4w,倒置显微镜观察形... 目的探讨体外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加入5-氮胞苷诱导24h,按照诱导浓度分为对照组、5μmol/L组、10μmol/L组、15μmol/L组4组,培养4w,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有无自发搏动,在第1、2、3、4w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α-Actin、Connexin43表达。结果 5-氮胞苷浓度10μmol/L组为适宜诱导浓度,5μmol/L组浓度不能达到诱导分化作用,15μmol/L组细胞死亡率高。未观察到心肌样细胞的单个搏动或多个同步搏动。结论经过5-氮胞苷诱导后的心肌样细胞在形态和结构特性上均与心肌细胞相似,但由于5-氮胞苷为细胞毒性药物,其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氮胞苷 心肌样细胞
下载PDF
转变医护沟通方式 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被引量:7
6
作者 章美华 范红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索医护沟通新方法。方法采用新的医护沟通方式与常规医护沟通方式比较,从护理质量控制结果及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估医护沟通新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医护沟通新方式,使基础护理的落实,护理措...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索医护沟通新方法。方法采用新的医护沟通方式与常规医护沟通方式比较,从护理质量控制结果及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估医护沟通新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医护沟通新方式,使基础护理的落实,护理措施落实的及时性,治疗及时性,及时巡视病房,健康教育的知晓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医生护士形成完整的医护单元共同管理所属患者,这一新的医护沟通方式取得的护理效果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沟通方式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措施
下载PDF
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新红 郝建萍 +1 位作者 马秀敏 哈力达.亚森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素质教育,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研究生的根本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保证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是目前各培养单位面...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素质教育,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研究生的根本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保证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是目前各培养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医学研究生的招生考核、导师选择、过程管理、毕业要求、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培养规模 培养质量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D4^+T细胞CD28的表达及其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高 哈力达·亚森 +4 位作者 赵芳 石伟 马秀敏 徐琦 郭新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的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及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表达率,...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的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及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表达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评价CD4+CD28+与IFN-γ/IL-10平衡状态、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4+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IFN-γ/IL-10比值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CD4+CD28+与IFN-γ/IL-10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28与ITP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参与Th1优势状态形成而在ITP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 CD4^+CD28^+ T辅助淋巴细胞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芹芹 哈力达.亚森 《新疆医学》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以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而致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髓系肿瘤。不同类型的MDS演变形式不同,部分自然病史较长,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药物治疗 造血功能衰竭 髓系肿瘤 发育异常 髓系细胞 自然病史 MDS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评价
10
作者 尹珍珍 韩春霞 袁海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CHOP方案治疗,研究组在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6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3%(53/60)比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并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223.56±21.28)ng/L比(267.35±25.36)ng/L、(9.34±2.75)μg/L比(11.96±3.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gA、IgM及IgG均不同程度降低,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A、IgM、IgG高于对照组[(1.83±0.46)g/L比(1.34±0.34)g/L、(1.15±0.22)g/L比(0.83±0.24)g/L、(10.67±1.65)g/L比(8.02±1.6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67%(4/60)比20.00%(12/60)、15.00%(9/60)比31.67%(19/60)、30.00%(18/60)比58.33%(35/60)、5.00%(3/60)比16.67%(10/60)、10.00%(6/60)比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66、9.77、4.33、4.88,P<0.05)。结论针对DLBCL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利妥昔单抗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球蛋白类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叶华觅 郝建萍 +2 位作者 赵芳 王欢 郭新红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852-85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CENTRAL(2012年第3期)、CBM(1978~2012)、CNKI(1979~2012)、WanfangData(1998~2012)、VIP(1991~2012)等数据库,收... 目的系统评价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CENTRAL(2012年第3期)、CBM(1978~2012)、CNKI(1979~2012)、WanfangData(1998~2012)、VIP(1991~2012)等数据库,收集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总有效率[RR=1.18,95%C(I1.06,1.32),P=0.003]、显效率[RR=1.57,95%C(I1.29,1.91),P<0.000 01]、治疗后血小板计数[MD=21.54,95%CI(13.85,29.23),P<0.000 01]方面,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组均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组,且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组的复发率更低[RR=0.49,95%CI(0.34,0.69),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单纯激素组。但由于缺乏高质量RCT证据支持,上述结论仍待高质量RCT结果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血小板胶囊 激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建萍 陈双 +5 位作者 哈力达·亚森 江明 钟笛 王蕾 赵芳 李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29例MDS患者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28例患者同时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随访观察8...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29例MDS患者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28例患者同时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随访观察88例患者,根据核型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比较各组白血病转化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129例患者中52例存在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0.3%,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和结构异常,其中复杂异常核型最多,为16例(30.8%),发生频率较高的单独核型异常为20q-和+8,分别为10例(19.2%)和8例(15.4%),6例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阴性而FISH检测阳性。中位随访时间[M(Q1,Q3)]为11(3,60)个月,88例随访患者中27例(30.7%)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率分别为27.8%(15/54)、23.5%(4/17)和47.1%(8/17),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的中位时间分别为〉60(14,〉60)、48(35,〉60)和7(6,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15,〉60)、21(14,35)和10(6,13)个月,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时间和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 核型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