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HIF-1α及CD44v6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露露 刘慧 +7 位作者 张晋 龚忠诚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尹小朋 王冰 邵博 林兆全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的HIF-1α、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液中HIF-1α、CD44v6含量,瘤体组织中HIF-1α、CD44V6...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的HIF-1α、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液中HIF-1α、CD44v6含量,瘤体组织中HIF-1α、CD44V6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选取20例同期在接受治疗的头颈部淋巴结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试验组血清中HIF-1α、CD44v6较对照组升高;试验组组织中HIF-1α阳性率达85%,CD44v6阳性率为70%,较对照组升高;HIF-1α、CD44v6水平与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侵袭、远处脏器转移、LDH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HIF-1α、CD44v6高度表达,二者的水平与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侵袭、远处脏器转移、LDH水平有关,且临床分期晚、局部淋巴结侵袭、远处脏器转移,LDH水平越高,HIF-1α、CD44V6水平升高越明显,对肿瘤的局部侵袭及远处转移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 HIF-1Α CD44V6
下载PDF
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勖成 龚忠诚 +3 位作者 林兆全 凌彬 尹小朋 邵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并整理我院2010—2015年手术治疗的21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一般资料、手术治疗中不同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χ~...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并整理我院2010—2015年手术治疗的21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一般资料、手术治疗中不同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术后积涎或涎瘘、面神经功能障碍及Frey综合征的发生与手术治疗中不同因素(手术切口、术中是否缝扎腺体残端、面神经解剖方式、手术切除范围及是否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等)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形切口在解剖形态上不利于术后常规引流渗出液,需配合负压引流管,以减少术后积涎的发生。缝扎腺体残端能有效避免术后积涎及涎瘘的发生。顺行法解剖面神经及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能加快手术速度,减少面神经的解剖量及暴露时间,从而减轻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胸锁乳突肌瓣的转移修复能很好避免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后二期治疗探讨:附51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岳森 郭治辰 +2 位作者 龚忠诚 李宏 姜德奇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7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后的二期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面部骨折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于外院首次治疗失败或不理想而转我院,就诊原因:术后感染20例,咬合关系紊乱14例,张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后的二期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面部骨折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于外院首次治疗失败或不理想而转我院,就诊原因:术后感染20例,咬合关系紊乱14例,张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二期治疗39例拆除原固定钛板,其中21例重新行钛板坚固内固定;12例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行正颌外科矫正治疗。31例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2~3周,配合正畸、调合治疗,并行张口锻炼。51例术后骨断端均愈合良好,其中47例术后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均恢复满意,面形对称;4例咬合关系基本满意,需进一步行颜面畸形矫治;4例咬合关系欠佳,需继续辅以正畸或调合治疗。术后随访49例,5例术后3个月中度张口受限;7例伴发神经损伤,术后3~6个月症状逐渐消失。结论拆除原固定钛板或重行坚固内固定可解决颌面部骨折术后相关并发症,正颌外科手术在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矫治中的效果肯定,复杂的上下颌多发骨折术后并发症需多次手术方可达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治疗失败 二期治疗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8
4
作者 胡鑫 尹小朋 +8 位作者 龚忠诚 邵博 凌彬 刘慧 克热木.阿巴斯 王冰 胡露露 王玥 林兆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8-1413,共6页
背景: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较困难。有研究发现将关节软骨细胞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接种于壳聚糖支架材料中,均可以形成软骨基质。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 背景: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较困难。有研究发现将关节软骨细胞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接种于壳聚糖支架材料中,均可以形成软骨基质。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大鼠膝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按1∶2比例共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将此复合材料移植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大鼠膝关节缺损处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1)组织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番红O染色显示,植入后4,8,12周,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逐渐增多;(2)软骨样组织标记物Ⅱ型胶原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8,12周,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及细胞基质可见Ⅱ型胶原阳性表达。(3)结果证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在体内环境下能够形成软骨样组织,有利于损伤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滑膜 干细胞 移植 干细胞移植 软骨组织工程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技术 Ⅱ型胶原 蛋白聚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三维环境下软骨细胞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萌 邵博 +10 位作者 龚忠诚 宁晓婷 刘慧 克热木·阿巴斯 凌彬 尹小朋 王冰 胡露露 王玥 胡鑫 林兆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4-1550,共7页
背景:体外环境下软骨细胞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能够使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关于体内环境下细胞共培养诱导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很少。目的:拟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背部皮下,了解细... 背景:体外环境下软骨细胞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能够使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关于体内环境下细胞共培养诱导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很少。目的:拟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背部皮下,了解细胞复合支架在体内向软骨分化的情况。方法:取SD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实验设单纯软骨细胞组,单纯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为1︰2组,无细胞材料组,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移植于SD大鼠皮下,4,8周时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植入4,8周后,细胞支架材料保持圆盘状,单纯软骨细胞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为1︰2组可见细胞及细胞基质Ⅱ型胶原阳性表达,单纯软骨细胞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为1︰2组蛋白聚糖阳性表达,结果表明两种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在体内环境下能够形成软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 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胶原Ⅱ型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技术 Ⅱ型胶原 蛋白聚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三维条件下混合培养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宁晓婷 邵博 +7 位作者 龚忠诚 刘慧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林兆全 杨萌 尹小朋 胡露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4期5434-5440,共7页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将二者以1∶2的比例混合培养负载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21 d,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并可见细胞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培养21 d后,激光共聚焦扫描可见细胞在支架表面分布均匀,逐层扫描后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结果表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利用软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混合培养 生长因子 软骨形成 壳聚糖 Ⅰ型胶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接触式共培养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博 胡露露 +10 位作者 龚忠诚 杨萌 宁晓婷 王玥 胡鑫 刘慧 克热木.阿巴斯 凌彬 尹小朋 高芸竹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软骨细胞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以1∶1比例接触式共培养,评价软骨细胞诱导干细胞在体外成软骨方向分化。方法:相同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扩增至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第1代软骨细胞按1∶1比例混匀,... 目的:探讨大鼠软骨细胞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以1∶1比例接触式共培养,评价软骨细胞诱导干细胞在体外成软骨方向分化。方法:相同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扩增至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第1代软骨细胞按1∶1比例混匀,以1×106/mL为终浓度的微团体外培养作为实验组,以相同终浓度细胞数的软骨细胞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每组各接种6组。各组标本于体外培养21d后,通过形态学观察,组织学染色,RT-PCR检测产物等方法对其新生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体外培养21d后,形成微团似软骨样组织,质地较韧,乳白色。免疫组化法进行Ⅱ型胶原鉴定,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微团表达软骨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通过接触式共培养形成较成熟的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软骨上清液与转化生长因子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邵博 贺多敏 +3 位作者 龚忠诚 王玥 杨萌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对比使用软骨上清液和转化生长因子两种方法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分别采用消化法获取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组一:通过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实验组... 目的:对比使用软骨上清液和转化生长因子两种方法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分别采用消化法获取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组一:通过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实验组二:通过软骨诱导液(TGF-β1,ITS+Premix,2-磷酸抗坏血酸等)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培养21d后通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生物学特性,RT-PCR检测诱导后产物Ⅱ型胶原RNA含量。结果:2种诱导方法均能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在形态学可见2组诱导后产物成软骨样结构,呈乳白色,质地韧。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微团表达软骨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结论:两组实验组均能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对比两种实验方法,使用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液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微环境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水溶性石墨烯转染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玥 邵博 +5 位作者 龚忠诚 杨萌 胡鑫 刘慧 胡露露 王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究水溶性石墨烯转染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的效果及各组间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差别比较。方法:将传代培养到第3代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内加入浓度为25mol/mL的水溶性石墨烯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对... 目的:探究水溶性石墨烯转染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的效果及各组间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差别比较。方法:将传代培养到第3代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内加入浓度为25mol/mL的水溶性石墨烯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对照组用普通培养基培养37℃24h,405nm激发波长下的激光共聚胶显微镜下观察石墨烯是否成功转染滑膜干细胞。各组间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细胞培养24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细胞质可见发光的荧光点,细胞核的光强度较弱。各组克隆形成率均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石墨烯容易渗透到细胞质但没有进入细胞核,可以猜测石墨烯在进入活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后没有发生遗传的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干细胞 石墨烯 组织工程 细胞克隆
下载PDF
颌骨骨折治疗失败48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岳森 克热木.阿巴司 +1 位作者 龚忠诚 刘慧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外院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一期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18例,咬合关系紊乱13例,...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外院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一期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18例,咬合关系紊乱13例,开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神经损伤6例。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首诊医师非颌面外科医师,术前评估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复位不准确;2固定材料、方法及位置选择不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3忽视术后颌间牵引;4患者依从性差;5术后感染,护理不当。结论临床应掌握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正确方法,选择内固定材料、方法及部位要得当,不可过分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治疗失败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前后EGFL7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洁 凌彬 +7 位作者 张静 尹小朋 克热木.阿巴斯 扈梅 刘慧 胡露露 龚忠诚 林兆全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ike domain 7,EGFL7)在血清、尿液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患者服药前以及服药后4、12周血清及尿液中EGFL7的水平,分析...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ike domain 7,EGFL7)在血清、尿液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患者服药前以及服药后4、12周血清及尿液中EGFL7的水平,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Ridit检验和F检验。结果:2例效果为优(17%),11例为好(46%),14例为良(29%),3例效果差(9%)。治疗前血清EGFL7水平最高(20.62±12.011)μg/mL,服药后4周(13.488±9.826)μg/mL和服药后12周(3.811±2.154)μg/mL,EGFL7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前尿液EGFL7水平最高(13.373±0.621)μg/mL,服药后4周(9.584±0.659)μg/mL和服药后12周(2.358±0.597)μg/mL,EGFL7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EGFL7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1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液中EGFL7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可能是与降低患者血清及尿液EGFL7分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
下载PDF
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治疗茎突过长综合征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志强 邵博 +1 位作者 吕曜光 龚忠诚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手术治疗茎突过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症状、诊疗经过、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并对患者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手术治疗茎突过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症状、诊疗经过、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分记录。结果16例采用改良L形舌腭弓切口的患者术后患侧茎突长度平均为(2.17±0.52)cm,均无创口开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在术后至少6个月随访中,87.5%(14/16)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2.5%(2/16)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VAS疼痛评分(0.38±0.62)分较术前(3.94±0.68)分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茎突过长综合征在临床诊断上易误诊,通过扁桃体窝扪诊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基于手术使用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在保留扁桃体的同时可以有效截短,且患者术后疗效满意,在短期内随访未发现其他手术并发症,此法对于临床治疗茎突过长综合征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过长综合征 茎突 舌腭弓 扁桃体
下载PDF
髁突骨软骨瘤的诊治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彬 王冰 +1 位作者 邵博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自2010~2017年回顾性研究6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涉及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学表现、治疗方式和复发情况。方法:研究选取X线、螺旋CT或核磁共振扫描符合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研究中包含1... 目的:自2010~2017年回顾性研究6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涉及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学表现、治疗方式和复发情况。方法:研究选取X线、螺旋CT或核磁共振扫描符合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研究中包含1名男性患者和5名女性患者,病变累及左右侧比例为5∶1。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4.6岁)。6例患者中有4例病变位于髁突上内侧。5名患者选择髁突高位切除术,1例选择髁突全切除术。所有病例采用耳前及耳颞联合入路。随访周期为1~7年,没有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渐进性面部不对称是髁突骨软骨瘤的显著特征。髁突高位切除术和髁突全切除术都可作为治疗选择。当肿瘤发生于髁突上方或上内侧,下颌骨偏斜不明显,仅需要髁突高位切除即可,患者面部不对称可在术后逐步恢复;如果下颌骨偏斜显著,导致面型偏斜或咬合错乱,则需要实施髁突全切除术及正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软骨瘤 治疗方法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14
作者 凌彬 尹小朋 +3 位作者 刘洁 张静 龚忠诚 林兆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 分析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的表达水平.方法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3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0.5 ~2 mg·kg-1... 目的 分析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的表达水平.方法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3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0.5 ~2 mg·kg-1·d-1.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分别测量瘤体半径,采用四级评估法及患者父母反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尿液中VEGF-A和HIF-1α水平.健康对照组为儿保科正常体检婴幼儿30例.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患者组治疗12周后,2例疗效为优,11例好,14例中等,3例差.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A水平为(268.174±95.056) μg/L,HIF-1α水平为(10.809±1.686) mg/L.患者组治疗前血清VEGF-A水平为(385.692±136.146) μg/L,服药4周后为(264.853±122.12) μg/L,12周后为(211.345±104.035) μg/L,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HIF-1α水平分别为(31.462±7.458)、(21.454±5.489)和(12.052±3.623) mg/L,亦呈逐渐下降趋势.患者组尿液中VEGF-A与HIF-1α的表达趋势与血清一致.患者组血清中VEGF-A与HIF-1α和尿液中VEGF-A与HIF-1α均呈正相关(r=0.730,P< 0.05;r=0.667,P< 0.05);血清VEGF-A、尿液VEGF-A、血清HIF-1α以及尿液HIF-1α均与给药时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0、-0.689、-0.806、-0.683,P值分别<0.05、0.01、0.05、0.01).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清和尿液中VEGF-A和HIF-1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血管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