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搞好骨科临床实习教学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增如 田征 乌米提.艾拜都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81-782,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实习教学 骨科 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理论 逻辑思维 医学教学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琪 丛宝华 艾尔肯.萨得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11月在我科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患者中的40例,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测量就诊时的疼痛程度,同时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血清,并低温...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11月在我科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患者中的40例,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测量就诊时的疼痛程度,同时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血清,并低温冷冻保存;病例收集完毕后,采用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病程、疼痛程度值及外周血TNF-α浓度数据采用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发现外周血中TNF-α浓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成正相关(rs=0.9713,P<0.01);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s=0.3149,P<0.01~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发生、发展及程度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程度 肿瘤坏死因子Α 相关性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吾米提.艾拜都拉 买尔哈巴.阿不都热依木 +2 位作者 艾尔西丁.阿布来提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艾尔肯.沙德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类型。对72例临床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0-37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及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间盘突出 MRI 颈前路手术
下载PDF
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4
作者 吾米提.艾拜都拉 赵岩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新疆医学》 2008年第7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PILON骨折 手术治疗 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 下肢骨折 压缩骨折 骨折复位
下载PDF
2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吾米提.艾拜都拉 艾尔西丁.阿布来提 +4 位作者 康辉 艾克白尔 玉山江 胡宗 杨光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4-1015,共2页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7例。男151例,女66例;年龄41~69岁,平均55岁。病程3个月~2年。椎间盘突出节段C3~7。双肩、前臂及上肢痛觉减退、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7例。男151例,女66例;年龄41~69岁,平均55岁。病程3个月~2年。椎间盘突出节段C3~7。双肩、前臂及上肢痛觉减退、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不同程度感觉、运动障碍,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等。X线片示患者颈椎生理前凸均变小或消失。173例行颈前路髓核摘除减压加椎间植骨内固定术,44例行颈后路半椎板减压加椎管扩大术。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平均0.4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5个月。椎间隙植骨于术后2~4个月融合,无塌陷。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12.9分,术后2个月平均15.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获优194例,良16例,可7例,优良率96.8%。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钢板及螺钉松动和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12个月病变椎间隙高度平均0.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主要以MRI影像学和临床表现作为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依据,对病情较重、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及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MRI 颈椎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637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吾米提.艾拜都拉 艾尔西丁.阿布来提 杨广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7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7月-2008年2月收治的637例脊柱结核(腰椎为主)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术后复发率占7%,无死亡病例,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者11例,平均治疗时间6~18个月。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7月-2008年2月收治的637例脊柱结核(腰椎为主)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术后复发率占7%,无死亡病例,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者11例,平均治疗时间6~18个月。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93%。VAS评分显示,术前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结论早期诊断、手术与规律性全程抗结核是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影响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