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脑电图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探究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患儿脑部定位改变
1
作者 闫宝锋 买尔阿芭 +3 位作者 许健 韩秉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栾新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脑电图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定量评价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瘫患儿脑部的改变。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的60例脑瘫患儿,采用脑电图检测术前和术后背景脑电图类型、双... 目的通过脑电图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定量评价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瘫患儿脑部的改变。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的60例脑瘫患儿,采用脑电图检测术前和术后背景脑电图类型、双侧大脑半球异常波类型、数量及分布情况;采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检测术前和术后双侧胼胝体膝部、内囊后肢和大脑脚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肢体痉挛、语言障碍、流涎、斜视、吞咽进食困难等。结果随访10~45个月,60例脑瘫患儿术后肢体痉挛改善率为76.7%(46/60),语言障碍改善率为66.7%(40/60),流涎改善率为25.0%(15/60),斜视改善率为31.7%(19/60),吞咽进食困难改善率为28.3%(17/60),总体临床效果评价有效49例(81.7%),无效11例(18.3%)。术前脑电图可出现弥漫性改变、局灶性改变、低电压驼峰波、睡眠纺锤波,术后随访异常脑电图数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脑瘫患儿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语言障碍、流涎、斜视、吞咽进食困难等有一定的确切疗效,可降低脑电图异常波形数量,增加局部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 脑电图
下载PDF
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
作者 郭正 阿力木·苏莱曼 许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49-51,共3页
使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 、Springlink等外文数据库,查找已经发表的关于影响脑膜瘤术后... 使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 、Springlink等外文数据库,查找已经发表的关于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文献,经严格筛选后对最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有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合并OR及95%CI分别为:性别(男性)1.30(0.88,1.90)、年龄(<40岁)1.61(1.09,2.39)、组织学类型(WHO Ⅱ-Ⅲ级)17.18(6.16,47.94)、手术切除程度(Simpson Ⅱ-Ⅴ级)6.07(3.86,9.56)、肿瘤位置(近窦型)3.47(2.37,5.07)、肿瘤大小(直径>4cm) 5.04(2.14,11.87)、肿瘤形状(不规则)8.02(3.89,16.54)、瘤周水肿3.40(1.32,8.75)、脑膜尾征2.71(1.41,5.22)及瘤内钙化0.38(0.06,2.2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年龄(<40岁)、组织学类型(WHOⅡ-Ⅲ级)、手术切除程度(Simpson Ⅱ-Ⅴ级)、肿瘤位置(近窦型)、肿瘤大小(直径>4cm)、肿瘤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可作为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复发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