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P波参数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都雯 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 宋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与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首次接受RFCA的1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与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首次接受RFCA的1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P波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接受RFCA的患者中,复发者28例,复发率为28%;RFCA术后,患者的PWD、Pmax、Pd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未复发组患者的PWD、Pmax、Pd分别为(134.02±5.34)ms、(105.38±6.02)ms、(49.07±5.25)ms,均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较大、术前PWD≥150 ms、Pmax≥120 ms、Pd≥50 ms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左房直径对RFCA术后房颤复发率无明显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WD≥150 ms、Pmax≥120 ms、Pd≥50 ms是影响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P波参数PWD、Pmax、Pd较长是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心电图 心房颤动 复发
下载PDF
心电图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都雯 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在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采取心电图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39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验证在多支冠脉病变与单支冠脉病变中心电图... 目的研究在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采取心电图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39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验证在多支冠脉病变与单支冠脉病变中心电图特征的分布差异。结果单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占据比例与多支病变间差异显著(P<0.05)。下壁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多支病变、单支病变中导联心电图特征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心电图检测应用在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具有值得借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散点图 心律失常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改良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浅静脉血栓的疗效
3
作者 王静东 阿地里 +2 位作者 张涛 李凌 都雯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浅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的120例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浅静脉血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切除术... 目的探讨改良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浅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的120例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浅静脉血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切除术,观察组施行改良高位结扎联合点状剥脱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下肢肿胀、色素沉着、下肢溃烂和下肢酸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67%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高位结扎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浅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浅静脉血栓 改良高位结扎联合点状剥脱术 高位结扎
下载PDF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效果
4
作者 都雯 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P波最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诊断中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40例高血压不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采用12导联同步的心电图机实... 目的分析P波最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诊断中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40例高血压不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采用12导联同步的心电图机实施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波最大时限≥110 ms作为阳性指标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敏感性最高,而将P波最大时限≥110 ms且P波离散度≥40 ms作为阳性指标的预测特异性最高。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取P波最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预测展示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