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比较
1
作者 龙训辉 刘慧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01-2016-01入住ICU患者和普通病房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标本并分离到细菌8 562株,其中ICU 594株(尿液204株、血液390株)和...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01-2016-01入住ICU患者和普通病房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标本并分离到细菌8 562株,其中ICU 594株(尿液204株、血液390株)和普通病房7 968株(尿液4 624株、血液3 344株)。使用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ICU血液标本中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46%)、大肠埃希菌(16.41%)和肺炎克雷伯菌(15.38%),尿液标本中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9.90%)、肺炎克雷伯菌(22.06%)和屎肠球菌(11.76%);普通病房血液标本中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75%)、大肠埃希菌(22.61%)及肺炎克雷伯菌(6.46%),尿液标本中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7.12%)、屎肠球菌(12.37%)及肺炎克雷伯菌(9.75%)。药敏结果显示,在相同标本类型中,大肠埃希菌在ICU与普通病房患者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CU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P<0.05)。结论:ICU病原菌检出率高于普通病房,且常为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其耐药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普通病房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血液标本 尿标本
原文传递
探讨中心动脉压(CAP)、增益指数(AI)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龙训辉 王齐国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研究该地区人群的中心动脉压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间中心动脉压的差异,为今后本地区人群中心动脉压异常提供健康诊断标准。随机选取本地区受检者597名,年龄由20到80岁,男女比例1∶1,采用Complior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测量受检... 研究该地区人群的中心动脉压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间中心动脉压的差异,为今后本地区人群中心动脉压异常提供健康诊断标准。随机选取本地区受检者597名,年龄由20到80岁,男女比例1∶1,采用Complior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测量受检者的中心动脉压,根据年龄分6组,每人检测3次,每次间隔3个月,并做记录,统计分析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中心脉压(C-PP)、及增强指数(AI)等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不同性别间的中心动脉压(c SBP)随年龄变化趋势均一致,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上升,男性中心动脉压和女性中心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增益指数方面,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女性增益指数高于男性,差异显著(P<0.05);中心动脉压及其增益指数均与年龄、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中心动脉收缩压 中心动脉舒张压 增益指数 年龄 性别
原文传递
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慧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两组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状... 目的观察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两组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状况(SF-36),分析观察组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术前两组的肛门功能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优良率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前两组的肛门直肠静息压(ARP)、最大缩榨压(MSP)、肛门直肠抑制反射(RAIA)及最大耐受容量(M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ARP、MSP、RAIA、MTV均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P<0.05)。术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和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可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虽对术后不同时点的肛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肛门功能的呈良性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