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重组大肠杆菌JM109(pKST11)转化苯生产顺-1,2-二羟基-3,5-环己二烯 被引量:1
1
作者 曲向华 陈金春 +2 位作者 马祺祥 孙世尧 陈国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0,共7页
顺 1,2 二羟基 3,5 环己二烯 (简称DHCD)是航天业、电子工业、医药业以及精细化工业上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利用重组E coliJM10 9(pKST11) ,采用适时监测发酵过程中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 (Toluenedioxygenase,TDO)活性的方法 ,研究了发... 顺 1,2 二羟基 3,5 环己二烯 (简称DHCD)是航天业、电子工业、医药业以及精细化工业上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利用重组E coliJM10 9(pKST11) ,采用适时监测发酵过程中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 (Toluenedioxygenase,TDO)活性的方法 ,研究了发酵生产DHCD工艺中的重要影响因子IPTG以及底物苯的供给方式对DHCD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发酵初期利用IPTG诱导TDO的表达 ,不利于细胞生长 ,在对数生长中期 (6或 8h) ,采用 0 5mmol LIPTG即可诱导出TDO的最高表达。 (2 )发酵液中的苯对全细胞甲苯双加氧酶 (TDO)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而利用液体石蜡作为缓释剂进行两相法发酵则降低了苯的毒害 ,明显提高了DHCD的产量。当采用传统的通气供苯方法 ,DHCD的产量仅有 7 5g L ;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提高到 2 2 6g L ,是通气供苯法的 3倍 ;而采用流加的方式添加液体石蜡与苯的混溶物使DHCD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 36 8g L ,是通气供苯法的 5倍。证明通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解决苯的毒害与苯作为反应底物在水相中需要有一定浓度之间的矛盾 ,获得较好的转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JM109 pKST11 顺-1 2-二羧基-3 5-环己二烯 甲苯双加氧酶 生物转化 聚苯
下载PDF
亚麻籽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叶佳丽 江海霞 +6 位作者 郭栋良 闫文亮 杨亮杰 黄丽丽 陈大伟 李恭泽 谢丽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3-360,共8页
为优化油用亚麻营养品质检测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利用无损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亚麻籽粒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初步探讨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相关性。以具有代表性的200份亚麻籽为研究对象,采集近红外光谱,使用偏最小二... 为优化油用亚麻营养品质检测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利用无损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亚麻籽粒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初步探讨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相关性。以具有代表性的200份亚麻籽为研究对象,采集近红外光谱,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净分析信号光谱预处理建立了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结果表明:亚麻籽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建模标准偏差分别为0.7526、0.5943和0.1483;建模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4、0.9969和0.9943;预测平均偏差分别为-0.2441、1.2271和0.0521;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2.7896、8.2459和1.0163;外部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7、0.8885和0.9659;200份亚麻种质蛋白质、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符合正态性检验;相同环境木酚素与亚麻酸含量均呈现正相关、木酚素与蛋白质含量均呈现负相关、亚麻酸与蛋白质含量呈现负相关。使用模型,从863份亚麻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亚麻酸70%以上种质12份,蛋白质含量低于10%以下种质8个,木酚素含量高于10%种质11份。本研究将为亚麻重要品质性状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蛋白质 亚麻酸 木酚素 近红外模型
下载PDF
毛尖金灰藓,中国苔藓志一新增补种(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买买提明.苏来曼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214,共2页
在研究新疆地区苔藓时,发现了一灰藓科植物———毛尖金灰藓。作为对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的增补,作者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插图。
关键词 毛尖金灰藓 灰藓科 中国
下载PDF
利用嗜盐菌Salinivibrio YS生产2,3-丁二醇和琥珀酸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源生 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 陈国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2-1748,共7页
以从新疆艾丁湖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的中度嗜盐菌Salinivibrio YS为研究对象,利用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产2,3-丁二醇和琥珀酸,在单因素摇瓶实验基础上,确定影响产物积累的各因素及其相应条件,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这些参数的最佳水平,即温度3... 以从新疆艾丁湖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的中度嗜盐菌Salinivibrio YS为研究对象,利用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产2,3-丁二醇和琥珀酸,在单因素摇瓶实验基础上,确定影响产物积累的各因素及其相应条件,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这些参数的最佳水平,即温度33℃,起始pH为8.0,发酵过程pH为7.0,乙酸添加量为3 g/L,NaCl浓度为10 g/L。利用优化条件进行3 L体系的发酵放大实验,经过108 h的无氧发酵,2,3-丁二醇的产量可达35.05 g/L,而琥珀酸的含量则高达22.46 g/L,且其糖的总转化率高达约50%。首次利用嗜盐菌在厌氧条件下生产2,3-丁二醇和琥珀酸,拓展了嗜盐菌的应用,同时也为生产2,3-丁二醇和琥珀酸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菌 厌氧 2 3-丁二醇 琥珀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