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序列分析
1
作者 刘建华 马彩红 +5 位作者 加尔肯 胡月 孙文程 阿里木江·喀迪尔 苏战强 冉多良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6,共7页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利用鸡胚培养、RT-PCR、新城疫病毒(NDV)干扰及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测定等多种方法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其命名为IBV/CK/CH(XJ)/01/2020。对其S1基因进...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利用鸡胚培养、RT-PCR、新城疫病毒(NDV)干扰及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测定等多种方法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其命名为IBV/CK/CH(XJ)/01/2020。对其S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发现,该分离株在鸡胚上连传5代出现侏儒胚现象,并且可以抑制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经计算其EID_(50)为10^(-4.58)/0.1 mL,为中等毒力毒株,攻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雏鸡气管内有大量黏液且肺脏肿大,表现为呼吸型毒株特征,且其S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HRRKR,与TC07-2、GX-NN0903等毒株形成一个独立的发育进化群,均属于TC07-2/GVI-1型IBV;与国内常用的H120、H52、M41等疫苗株的同源性仅为59%-65%。本研究为新疆地区IB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也为当地IB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鉴定 S1基因
下载PDF
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对鸡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华 孙佳琪 +6 位作者 郑学功 阿里木江·喀迪尔 加尔肯 祖力亚江·阿不都热合曼 胡月 古丽孜巴·艾尔肯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为了探究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APMV-4)对鸡是否存在潜在致病性,本实验以鸭源APMV-4新疆分离株通过尾胸气囊途径感染一周龄SPF鸡12只,24 h后取12只同日龄SPF鸡同居饲养,作为模拟自然感染组,同时以PBS接种的雏鸡做为阴性对照。感染后每天观... 为了探究鸭源禽副黏病毒4型(APMV-4)对鸡是否存在潜在致病性,本实验以鸭源APMV-4新疆分离株通过尾胸气囊途径感染一周龄SPF鸡12只,24 h后取12只同日龄SPF鸡同居饲养,作为模拟自然感染组,同时以PBS接种的雏鸡做为阴性对照。感染后每天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并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各组鸡临床症状得分;于感染后2 d、5 d、9 d、14 d采集各组鸡的血清、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其血清HI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鸡的排毒情况。感染后第5 d、9 d、14 d每组分别迫杀4只鸡,采集脑、气管、肺脏、脾和小肠组织,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载量;选择病变较严重的气管和肺脏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两种方式感染组鸡均于感染后3 d~4 d出现喷嚏、腹泻等症状,且气囊感染组鸡的临床症状评分较自然感染组鸡稍高;HI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气囊感染组鸡的HI抗体效价在感染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两组鸡的平均HI抗体效价均在感染后第14 d达到峰值,分别为6.75log2和3.75log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两组鸡自感染病毒后第2 d开始排毒,且咽排毒量显著高于泄殖腔排毒量(P<0.05),其中气囊感染组鸡的排毒量显著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并在感染后第5 d排毒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病毒载量结果显示,两组感染鸡的气管及肺脏中的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他组织,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病毒;且两组鸡的气管和肺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与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阴性对照组鸡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抗体效价、病毒排毒,各组织病毒载量均为阴性且各组织均无明显病变。以上结果表明,鸭源APMV-4感染鸡后可产生一定的HI抗体,并可在鸡的气管及肺脏中低水平复制,且具有传染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模拟自然感染与气囊接种两种方式感染鸭源APMV-4对鸡致病性的差异,为APMV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4型 模拟自然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