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法新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赵建军 雷罗春 乔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7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胸腺法新用于老年重症肺炎(SP)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老年SP确诊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在对症与... 目的 观察胸腺法新用于老年重症肺炎(SP)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老年SP确诊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在对症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咳嗽、高热、肺部啰音等)消退时间、血清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氧合指数(PaO_(2)/FiO_(2))]、免疫因子(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39%(χ^(2)=6.214,P=0.013);观察组咳嗽、高热、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4 d后,2组PCT、CRP、IL-6、PaCO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aO_(2)、PaO_(2)/FiO_(2)指标上升,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CD4^(+)、CD4^(+)/CD8^(+)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升高,CD8^(+)降低(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9%vs.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9)。结论 胸腺法新用于老年SP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消除,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气指标并增强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老年 胸腺法新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布地奈德
下载PDF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和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罗春 艾瑛 +1 位作者 杨军英 郑炜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8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和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和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及CRP、PCT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军英 魏民 +5 位作者 郑炜 赵建军 雷罗春 杨万春 张江成 张珂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72-874,917,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及CRP、PCT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10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治疗。对两组患者给药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及CRP、PCT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10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治疗。对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每博输血量、心率等一般资料情况及苏醒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后的苏醒时间[(1.25±0.21)min]、ICU住院时间[(5.38±1.23)d]及机械通气时间[(2.47±0.53)d]均少于对照组[(3.28±0.63)min、(7.63±1.73)d、(3.53±0.74)d](P<0.05)。观察组患者给药后的VAS评分[(3.27±0.64)分]低于对照组[(4.78±1.03)分],Ramsay评分[(2.78±0.72)分]高于对照组[(1.87±0.54)分](P<0.05)。观察组患者给药后的CRP、PCT水平[(15.35±3.22)mg/L、(1.57±0.34)ug/L]均低于对照组[(22.18±4.36)mg/L、(3.38±0.83)ug/L](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CRP、PC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ICU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军英 赵建军 +2 位作者 雷罗春 杨万春 郑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1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1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或合并症、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生命体征(脉搏、呼吸频率、pH值、体温、氧合指数、舒张压、收缩压)、血液和生化指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D-二聚体、PCT、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HS)及所有患者进入研究28d后的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患者28d内死亡64例(44.44%),生存80例(55.56%),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或合并症、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脉搏、呼吸频率、pH值、体温、氧合指数、血压、血糖、HDL、LDL和感染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D-二聚体、PCT、CRP、APACHEⅡ和机械通气比例均明显升高〔D-二聚体(mg/L):3.6±1.1比3.2±1.2,PCT(mg/L):15.4±3.5比4.1±1.4,CRP(ng/L):637.0±8.9比596.0±9.6,APACHEⅡ(分):31.4±5.5比16.4±4.5,机械通气比例:87.5%(56/64)比56.2%(45/80),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CT、APACHEⅡ和机械通气比例是影响老年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优势比(OR)=4.126,95%可信区间(95%CI)=2.045~6.115,P=0.000;APACHEⅡ:OR=2.935,95%CI=1.237~4.118,P=0.001;机械通气:OR=2.012,95%CI=1.068~3.048,P=0.034,均P<0.05〕,PCT、APACHEⅡ及PCT联合APACHEⅡ均可用于诊断老年脓毒症预后,以PCT联合APACHEⅡ的诊断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0.946,95%CI=0.894~0.971,敏感度=86.7%,特异度=90.8%,P=0.000〕.结论PCT联合APACHEⅡ可用于诊断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降钙素原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心力衰竭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鄢利 郑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2例。常规组单一采取硝普钠治疗,实验组采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并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2例。常规组单一采取硝普钠治疗,实验组采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常规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脑钠肽(BNP)为(218.6±56.2)pg/ml、C反应蛋白(CRP)为(2.2±0.4)mg/L低于常规组的(299.7±51.4)pg/ml、(3.8±0.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常规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安全性较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上的积极推荐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硝普钠 多巴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
6
作者 杨军英 赵建军 +3 位作者 郑炜 杨万春 雷罗春 魏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6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GC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b、TP和ALB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疗效 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神经功能
下载PDF
ICU常规与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雷罗春 艾瑛 +1 位作者 杨军英 郑炜 《神经药理学报》 202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ICU常规与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7月到2019年11月,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ICU常规治疗的45例患... 目的:分析ICU常规与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7月到2019年11月,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ICU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另外45例接受ICU优化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脏指数、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两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CU常规治疗相比,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脑复苏情况的改善,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升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ICU常规治疗 ICU优化治疗 脑复苏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探讨
8
作者 郑炜 杨军英 +2 位作者 雷罗春 张珂 汪渭森 《医药前沿》 2022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合并ARDS的患者30例,...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合并ARDS的患者30例,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不良反应率、生活质量评分、炎性指标、APCHEⅡ评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各时间段观察组血清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CHEⅡ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各时间段观察组AP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28 d存活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严重脓毒血症合并A R D S的患者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患者获得的预后情况更加理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严重脓毒血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