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临床医学本科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岩智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6期363-363,共1页
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消化内科的迅猛发展以及消化内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社会对临床医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学生进行医学教育的阶段,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疾病理论知识,还要在见... 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消化内科的迅猛发展以及消化内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社会对临床医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学生进行医学教育的阶段,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疾病理论知识,还要在见习实习阶段注重学生良好l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教研室已承担了多年的消化内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和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临床教学 消化内科 临床医学本科 临床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临床医师 医学教育 疾病理论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耿玉荣 李龙斌 +1 位作者 古丽松 王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5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09级临床专业神经病学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59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优于实验组,而...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09级临床专业神经病学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59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优于实验组,而实验组的病例分析级神经系统查体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方面等主观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见习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运用过程中要加强系统基础知识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见习 PBL教学法
下载PDF
情景缺陷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新入职轮转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茹仙古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76-178,共3页
分析情景缺陷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新入职轮转轮转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顺利入职的14名消化内科轮转轮转护士。其次,确定教学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后,将14名消化内科轮... 分析情景缺陷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新入职轮转轮转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顺利入职的14名消化内科轮转轮转护士。其次,确定教学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后,将14名消化内科轮转轮转护士划分为两个研究小组,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7名轮转护士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消化内科新入职轮转护士,应用常规的授课方法,而实验组的7名轮转护士是2021年6月-2022年6月新入职的轮转护士,采用情景缺陷教学法,在培训方法与培训流程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整理研究资料,比较两个研究小组轮转护士的培训考核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新入职轮转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的满意程度。从而比较出情景缺陷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新入职轮转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情景缺陷教学法的实验组7名新入职轮转护士的培训考核成绩、学习能力,和对护理操作培训教学的满意程度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的7名新入职轮转护士,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景缺陷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新入职轮转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新入职轮转护士的总体考核成绩有所提高,且轮转护士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具体的情景便于轮转护士深化对护理知识与护理技术的理解与掌握,配合一定的情景缺陷,对于锻炼轮转护士临场反应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值得在各个科室的护理操作培训中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缺陷教学法 消化内科 新入职轮转护士 护理操作培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重视消化道早癌诊断工作:新疆石河子经验总结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卫刚 林欣 田书信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据2008年世界癌症报告统计,胃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病因中高居第2位;食管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居恶性肿瘤第8位,其死亡率居第6位。胃癌、食管癌作为世界范围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 据2008年世界癌症报告统计,胃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病因中高居第2位;食管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居恶性肿瘤第8位,其死亡率居第6位。胃癌、食管癌作为世界范围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我国,胃及食管恶性肿瘤也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胃癌及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石河子 消化道早癌 诊断工作 食管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世界范围 食管癌 死亡病因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晶 姜北 +3 位作者 万鹏 李娜 王于理 巩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02-3204,3207,共4页
目的评价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原发NSCLC患者30例为肺癌组,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为对照... 目的评价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原发NSCLC患者30例为肺癌组,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免疫荧光法检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者外周血CTC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出CTC,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18例(60%)检出CTC,两组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C阳性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患者病理分期有关(P<0.05)。化疗前检测CTC阳性18例(60%);化疗后检测CTC阳性11例(37%),化疗前后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运用配对设计的χ2检验,结果显示CTC数目评价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5),且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吻合度(κ=0.557)。相关分析显示,CTC数目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0.434,P=0.017)。结论治疗前CTC阳性率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相关;同时发现其与疗效具有相关性,通过CTC数目可以预测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循环肿瘤细胞 荧光抗体技术
下载PDF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丽红 张蕾 +2 位作者 陈卫刚 郑义 郑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68-367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对所用药物、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对所用药物、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常见三类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2.1%)、中草药(23.7%)和感冒药(10.5%)。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51.3%),混合型次之(28.9%),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19.7%),其中,肝细胞型和混合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0),而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和胆汁淤积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84和P=0.516)。此外,有慢性基础病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与无慢性基础病患者相比,其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国内外各地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谱并不一致。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较易发展为重症肝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是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预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内源性硫化氢在不同时期大鼠肝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宁 郑勇 +6 位作者 王于理 李睿 孙侃 常向云 陈卫刚 赵瑾 李洪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gamma-lyase,CSE)/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CSE/H2S)体系在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模型上的变化,以探讨内源性H2S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 目的:观察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gamma-lyase,CSE)/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CSE/H2S)体系在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模型上的变化,以探讨内源性H2S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在第15、30、52天取大鼠门静脉血检测H2S浓度,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CSEmRNA的表达.结果:肝硬化早、中、晚期大鼠门静脉血中H2S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126.208,P=0.000),且H2S浓度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降低(r=-0.777,P<0.05).肝硬化不同时期肝组织CSE蛋白的灰阶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F=156.04,P=0.000),表明CSE表达增强.各组CSE mRNA的表达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3.927,P=0.000),且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加.结论:H2S体系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保持血管舒张状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大鼠 门静脉 硫化氢 胱硫醚-γ- 裂解酶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120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静 陈卫刚 +1 位作者 田书信 韩岩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为高血压患者选择更安全、舒适的胃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0例自愿接受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和120例无高血压患者,将有高血压且行无痛胃镜的患者分为组1(60例),无高血压且...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为高血压患者选择更安全、舒适的胃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0例自愿接受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和120例无高血压患者,将有高血压且行无痛胃镜的患者分为组1(60例),无高血压且行无痛胃镜的患者分为组2(60例),有高血压且行普通胃镜的患者分为组3(60例),无高血压且行普通胃镜的患者分为组4(60例),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麻醉前或准备进境前(t1)、胃镜经食道入口平面时(t2)及检查结束患者清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变化及术中、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结果:组1、组2行胃镜检查时t2时刻MAP、H R均较t1时刻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3、组4行胃镜检查时t2时刻M A P、H R均较t1时刻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下降幅度较后者升高幅度明显减小;高血压无痛胃镜组(组1)、无高血压无痛胃镜组(组2)术中、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高血压普通胃镜组(组3)和无高血压普通胃镜组(组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时循环波动较行普通胃镜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更安全、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无痛胃镜 安全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岩智 刘浩 阮开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294,298,共3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简称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BALB/c小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造模前均禁食12h,观察组以2×109CFU/mL...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简称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BALB/c小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造模前均禁食12h,观察组以2×109CFU/mL浓度的幽门螺杆菌菌液0.5mL/d灌胃,连续7d10对照组灌胃给生理盐水,0.5mL/d,连续7d,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造模。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PCR)检测检测感染2、4周后,小鼠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IL‐10mRNA的表达量,并于感染4周后,处死小鼠,无菌取各组小鼠的胃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IFN‐γ、TNF‐α、IL‐8及IL‐10蛋白的水平。结果两组小鼠感染2周后,观察组IL‐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周后,IFN‐γ、TNF‐α、IL‐8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2细胞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能促进TH1型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引发TH1为主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黏膜 细胞因子类 感染
下载PDF
应用临床路径规范社区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西琳 刘冬 季宏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6期1323-1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社区呼吸道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石河子市的12个社区门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医生进行社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社区呼吸道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石河子市的12个社区门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医生进行社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验组上呼吸道感染132例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95例,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153例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85例的诊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临床路径规范诊治疗程的实验组比不采取任何干预的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更多采用了单用抗生素(P<0.05),而更少采用联合用抗生素(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多采用青霉素或一代头孢(P<0.05),而更少采用二或三代头孢霉素(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抗生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Fas/Apo-1及TNF-α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晓园 许西琳 +3 位作者 关键 刘冬 于颍佳 陈艺慧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10期1294-129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及TNF-α浓度。结果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as及TNF-α浓度。结果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sFas、TNF-α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P<0.05,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sFas、TNF-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组中TNF-α与Neu/Leu%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sFas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凋亡参与了COPD的发病,可能是引起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实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Fas/Apo—1 TNF—α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晓丽 王丽 +3 位作者 马依彤 杨毅宁 陈邦党 马苗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优化SD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和方法。方法分别用胰酶、Ⅱ型胶原酶依次消化分离心肌组织,再通过两次差速贴壁分离法分别收集、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和心肌... 目的优化SD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和方法。方法分别用胰酶、Ⅱ型胶原酶依次消化分离心肌组织,再通过两次差速贴壁分离法分别收集、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的变化,原代心肌细胞行心肌肌钙蛋白免疫荧光鉴定,而心肌成纤维细胞则用第2代行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心肌细胞在2~4 h开始贴壁生长,12~24 h贴壁速率大幅增加,并出现自发性搏动,48~72 h心肌细胞粘合成簇,细胞成活率,纯度均达95%以上;心肌成纤维细胞第2~4代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达98%以上。结论此种方法可得到产量大,纯度高,活力好的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为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心肌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miR-125b、miR-29a和miR-155-5p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生物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柴璐璐 田宋新 +1 位作者 袁俐 王宏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micro RNA(mi R)-125b、mi R-29a和mi R-155-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和2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和血浆,分别提取总RNA,使用实时定量PCR方...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micro RNA(mi R)-125b、mi R-29a和mi R-155-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和2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和血浆,分别提取总RNA,使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脑脊液和血浆中mi R-125b、mi R-29a及mi R-155-5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脑组脑脊液、血浆中mi R-29a、mi R-125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脑组血浆中mi R-155-5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2组脑脊液中mi R-155-5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 R-125b、mi R-29a和mi R-155-5p可能参与了调节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过程,mi R-125b和mi R-29a有可能作为潜在的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血浆 脑脊髓液 微RNAS 实时定量PCR miR-125b miR-29a miR-155-5p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丽秀 尚国臣 陈卫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少,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注射液 无水乙醇 超声引导 肝血管瘤
下载PDF
IL-27在结核性胸膜炎胸水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敬萍 关键 +2 位作者 许西琳 罗倩 王蓓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3752-3754,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水中IL-27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分析IL-27与腺苷脱氨酶(ADA)含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试验组),30例恶性胸腔积液(对照组)患者胸水中IL-27水平及ADA含量。结...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水中IL-27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分析IL-27与腺苷脱氨酶(ADA)含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试验组),30例恶性胸腔积液(对照组)患者胸水中IL-27水平及ADA含量。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IL-2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27含量升高和ADA升高存在相关性。结论:IL-27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炎性反应,与ADA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炎性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恶性 胸腔积液 白细胞介素-27 ADA
下载PDF
次乌头碱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与血清中t-PA,PAI-I含量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华峰 谢靖 +5 位作者 申婧 田凤 耿玉荣 唐娟 刘春红 张惠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探讨次乌头碱对神经功能与脑梗死大鼠血清中t-PA,PAI-I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梗死组(CI),次乌头碱低剂量组(HA-L)、中剂量组(HA-M)和高剂量组(HA-H),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动脉... 目的通过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探讨次乌头碱对神经功能与脑梗死大鼠血清中t-PA,PAI-I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梗死组(CI),次乌头碱低剂量组(HA-L)、中剂量组(HA-M)和高剂量组(HA-H),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动脉闭塞模型,建模成功后,次乌头碱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次乌头碱灌胃0.25 mg/kg,0.75 mg/kg与2.25 mg/kg,每天1次,共给药3 d。给药完成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LISA检测血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I)的含量水平,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印迹法检测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脑梗死组相比,采用次乌头碱给药后,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血清中t-PA与PAI-I的含量水平明显下降,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中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次乌头碱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可能与其影响纤溶系统以及ICAM-1与VCAM-1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乌头碱 脑梗死 纤溶酶原 ICAM-1 VCAM-1
下载PDF
iNOS/NO体系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睿 张宁 +4 位作者 赵瑾 徐丽红 黎永军 刘芳 陈卫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NO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外周静脉及门静脉血浆中iNOS活性,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iNOS蛋白及RNA的表达.结果:在慢性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与... 目的:探讨内源性NO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外周静脉及门静脉血浆中iNOS活性,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iNOS蛋白及RNA的表达.结果:在慢性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与外周血中iNO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F=102.793,25.052,P<0.01),且门静脉血iNOS活性增高更为明显.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中iNOS蛋白的灰阶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F=46.796,P<0.05),表明iNOS表达增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iNOSmRNA的表达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6.832,P<0.01),且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加.结论:iNOS/NO体系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保持血管舒张状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硬化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忠 郭淑霞 +5 位作者 卢桂林 陈江 谢建新 杨云 周有录 田银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哈萨克族
下载PDF
TIMPs和MMPs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紫琼 郑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5-358,共4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的共同后果,进一步则发展为肝硬化,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导致间质胶原及其它基质成分积聚。近年来,与基质降解与沉积有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在...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的共同后果,进一步则发展为肝硬化,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导致间质胶原及其它基质成分积聚。近年来,与基质降解与沉积有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得到较深入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ECM最主要的酶类,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为MMPS的特异性抑制剂,二者与肝内ECM的沉积与降解密切相关。MMPS及TIMPS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通过调节TIMPS与MMPS基因的表达来治疗肝纤维化将是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超 庞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25-3427,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无脑梗死者65例(A组)、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无脑梗死者65例(A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者67例(B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有症状脑梗死者57例(C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B、C两组患者年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dSBPV)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平均血压和24 hSBPV、dSBPV升高是并发脑梗死的危险信号,临床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死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