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强 刘淑萍 冯祥太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2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对比能谱CT与64排螺旋脑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图像质量、成功率、准确率及X线剂量,分析能谱CT脑CTA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既往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宝石能谱CT机行能谱扫描(GSI)序列脑动脉CTA扫描;... 目的对比能谱CT与64排螺旋脑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图像质量、成功率、准确率及X线剂量,分析能谱CT脑CTA检查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既往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宝石能谱CT机行能谱扫描(GSI)序列脑动脉CTA扫描;另30例采用64排螺旋CT机行常规减影去骨法模式脑动脉CTA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分别由ADW 4.6工作站和ADW 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大脑动脉及其分支图像。将二者的图像质量、成功率、准确率及X线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能谱CT GSI脑CTA扫描的30例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成功率为96%,准确率89%,X线剂量(DLP)平均为1 200mGy;64排螺旋CT常规减影去骨法扫描脑CTA扫描的30例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2%,成功率为86%,准确率75%,DLP平均为3 000mGy。结论能谱CT GSI序列脑CTA扫描的图像质量、成功率、准确率均高于64排螺旋CT常规减影去骨法扫描,而X线剂量仅为64排CT扫描的2/5左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64排螺旋CT CT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2
作者 南燕 王成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肝囊性病变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ADC值。包括单纯性肝囊肿15例、单房囊肿型肝包虫病15例、脓腔形成期肝脓肿10例、囊性坏死性肝转移瘤10例。...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肝囊性病变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ADC值。包括单纯性肝囊肿15例、单房囊肿型肝包虫病15例、脓腔形成期肝脓肿10例、囊性坏死性肝转移瘤10例。结果单纯性肝囊肿、单房囊肿型肝包虫病、脓腔形成期肝脓肿、囊性坏死性肝转移瘤ADC值分别为(3.85±0.23)×10-3 mm2/s、(3.52±0.53)×10-3 mm2/s、(1.069±0.1)×10-3 mm2/s、(2.159±0.14)×10-3 mm2/s,单纯性肝囊肿、单房囊肿型肝包虫病、脓腔形成期肝脓肿、囊性坏死性肝转移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WI图像上,脓腔形成期肝脓肿、囊性坏死性肝转移瘤呈高信号,而单纯性肝囊肿、单房囊肿型肝包虫病均呈低信号。结论分析DWI图像特点及ADC值在肝脏囊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单纯性肝囊肿 单房囊肿型肝包虫病 脓腔形成期肝脓肿 囊性坏死性肝转移瘤
下载PDF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下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迎 宋娟 孙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0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下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成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3月31日拟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宝石能谱CT双能量扫描模式,扫描后...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下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成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3月31日拟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宝石能谱CT双能量扫描模式,扫描后原始数据均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传输至GE AW4.6工作站,采用GSI Viewer软件,分别选取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分析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是否存在差异;并且对病例进行性别、体质量指数分组,分析各组间三种不同背景下最佳单能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左前降支[(66.68±0.70)ke V vs.(69.71±0.87)ke V vs.(64.74±0.63)ke V]、左回旋支[(66.67±0.65)ke V vs.(69.80±0.62)ke V vs.(64.90±0.71)ke V]及右冠状动脉[(66.64±0.78)ke V vs.(69.64±0.70)ke V vs.(64.96±0.60)ke 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肌肉为背景,男性组与女性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6.43±0.93)ke V vs.(66.41±0.79)ke V]、左回旋支[(66.44±0.94)ke V vs.(66.46±0.84)ke V]、右冠状动脉[(66.55±1.00)ke V vs.(66.54±0.84)ke V]最佳单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肉背景下,体质量指数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冠状动脉在左前降支[(66.69±0.67)ke V vs.(66.73±0.78)ke V vs.(66.85±0.62)ke V]、左回旋支[(66.48±1.00)ke V vs.(66.50±1.00)ke V vs.(66.62±1.09)ke V]、右冠状动脉[(65.94±0.59)ke V vs.(65.97±0.57)ke V vs.(65.97±0.63)ke V]最佳单能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性别对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没有影响,肌肉背景下,不同体质量指数的患者中其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有差异;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最佳单能量有差异;由此得出,背景及体质量指数的变化对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值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宝石能谱CT 最佳单能量
原文传递
DTI在Ⅱ、Ⅲ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曾盛熊 王成伟 彭少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Ⅱ、Ⅲ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显示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Ⅱ、Ⅲ级胶质瘤患者共22例(WHO分级Ⅱ级胶质... 目的评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Ⅱ、Ⅲ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显示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Ⅱ、Ⅲ级胶质瘤患者共22例(WHO分级Ⅱ级胶质瘤10例,Ⅲ级胶质瘤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MRI扫描(T1WI、T2WI、三平面T1WI增强)及扩散张量成像。通过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mean值、rFAmean值、FAmax值、FAmin值、ADCmean值、rADCmean值、ADCmin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并判断对肿瘤鉴别诊断是否有价值。利用DTI后处理工作站的纤维束追踪功能对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进行重建,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FAmax值(0.349±0.095)、FAmean值(0.202±0.029)、rFAmean值(0.293±0.047)均小于Ⅲ级胶质瘤的FAmax值(0.432±0.085)、FAmean值(0.241±0.017)、rFAmean值(0.357±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ADCmin值(0.792±0.082)大于Ⅲ级胶质瘤的ADCmin值(0.709±0.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胶质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移位、水肿改变,而Ⅲ级胶质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中断破坏为主。结论DTT纤维束示踪技术能较直观的显示肿瘤与邻近纤维束的关系,结合FA、ADC相关指标,有助于鉴别Ⅱ、Ⅲ级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