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重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柯妍 陈春林 +8 位作者 余艳红 刘萍 宋小磊 黄蕾 段慧 王黎 边雪峰 范霞 夏迎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及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进行解剖学特征研究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女性90例,汉族女性90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骶骨数字化三维重建,再进行形态学研究及...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及汉族女性骶骨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进行解剖学特征研究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女性90例,汉族女性90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骶骨数字化三维重建,再进行形态学研究及生理常数测量。结果 90例汉族女性骶骨形态均为符合解剖学描述的标准型。9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57例(63.3%)为标准型,有6(例6.7%)为4对骶孔型,有9例(10%)为5对骶孔型,有18例(20%)为骶尾关节异常型。两个民族女性之间骶骨形态类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骶骨前后孔深距及骶裂孔深度明显大于汉族女性(P<0.05)。非标准型骶骨例数较少,且仅出现在维吾尔族女性中,其中5对骶孔型的骶骨长度最长,4对骶孔非标准类型的骶骨长度最短;骶尾关节异常型的骶骨角度最大,其他几种类型的骶骨角度相似。结论现代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族和汉族女性的骶骨形态及解剖学常数方面存在差异,在临床诊疗中要考虑到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维吾尔族女性 骶骨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柯妍 宋小磊 +2 位作者 夏迎洪 边雪峰 刘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差异,并与30年前测得的骨盆形态数据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育龄期维吾尔族...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骨盆形态差异,并与30年前测得的骨盆形态数据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影像中心)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和汉族女性各500例,利用数字化骨盆三维重建测量技术获得其骨盆的形态学数据,同30年前传统X线测量的骨盆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女性女型骨盆比例明显低于汉族女性,而扁平型骨盆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女性。两组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33.99;P<0.01)。与30年前相比,两个民族女性的骨盆形态构成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变化趋势相近,即女型和扁平型骨盆比例均有增加,猿型和男型骨盆比例降低,其中扁平型骨盆比例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型骨盆比例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扁平型骨盆比例均有所增加,有可能成为自然分娩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育龄女性 骨盆测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启发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伟 王姗姗 栾丽 《新疆医学》 201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层出不穷,它在某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升[1],使各医院对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他们的影像综合应...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层出不穷,它在某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升[1],使各医院对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他们的影像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解决由于影像课程中初始就是枯燥的解剖、病理、影像征象,难学费解,抽象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效果 影像征象 影像检查 学习过程 影像学教学 临床医学影像 影像学诊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伟 王姗姗 《新疆医学》 2016年第8期1057-1058,共2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1],并且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更加广泛,地位益显重要,技术人员的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紧迫。目前医学影像学在教材、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1],并且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更加广泛,地位益显重要,技术人员的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紧迫。目前医学影像学在教材、教学模式、教学体制都从该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尝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 终结性评价 影像图片 档案袋评价 技术人员 医学教育 教学质量 团队合作意识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骨盆形态及产科径线变化分析
5
作者 柯妍 宋小磊 +4 位作者 刘萍 陈春林 边雪峰 范霞 夏迎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与20年前的X线测得数据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400例,利用CT二维... 目的研究近年新疆地区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骨盆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与20年前的X线测得数据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育龄期维吾尔族女性400例,利用CT二维重建测量方法获得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形态学数据,同20年前传统X线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年前相比,维吾尔族女性女型和扁型骨盆比例均有增加,其中扁型比例增加较明显(P<0.05)。各产科径线的差别主要在入口平面和骨盆深度,而在中骨盆平面和出口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口平面,入口横径较20年前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和骶耻内径较20年前明显减小(P<0.05)。在骨盆深度上,耻骨联合高度和骶骨长度较20年前明显减小(P<0.05),但骶骨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扁型骨盆比例增加,入口平面趋向更扁的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和骨盆出口平面变化不大;骨盆深度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育龄女性 骨盆测量 二维重建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柯妍 陈春林 +8 位作者 余艳红 刘萍 宋小磊 黄蕾 段慧 王黎 边雪峰 范霞 夏迎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1月至12月总结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各90例,南方汉族女性109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骨盆数字化测量技术测量其骨盆的主要产...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1月至12月总结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各90例,南方汉族女性109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骨盆数字化测量技术测量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角度,得出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并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9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18例存在尾骨上翘,而汉族女性中未见(P<0.05);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在骨盆入口平面各条径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地区汉族女性入口后矢状径(52.79±7.64)mm较南方汉族女性后矢状径(47.70±8.43)mm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115.26±8.34)mm又较南方汉族女性入口前后径(122.40±8.27)mm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疆地区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具有自己的特点,地区内不同种族间也有一定差异。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要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女性 骨盆测量 数字化三维重建 维吾尔族 汉族
原文传递
鼻咽癌脊柱转移瘤MRI和SPECT骨显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伟 王姗姗 +1 位作者 栾丽 康淑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63-765,76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MR检查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骨显像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鼻咽癌并脊椎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MR检查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骨显像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鼻咽癌并脊椎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同时接受骨显像与脊柱MR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w。分析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2种影像学特点,并对2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72例鼻咽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共有276个椎体出现转移灶,其中颈椎19个,胸椎172个,腰椎67个,骶椎18个;单发21例,多发51例。MR共检出265个椎体转移灶,检出率为96.01%,其中183个椎体表现为溶骨性破坏,72个椎体表现为成骨性改变,10个椎体表现为T1、T2混杂信号。骨显像检查鼻咽癌转移灶多表现为点状或片状放射性浓聚区。276个椎体转移灶中,骨显像共检出223个,检出率为80.79%,MR检出率明显高于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显像检查病程为3~6个月的患者检出率为23.08%,6~12个月的患者检出率为59.38%,〉12个月的患者检出率为81.48%,随着病程的增加,骨显像检出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对于有骨髓异常而无骨结构或软组织改变的脊柱转移瘤的早期征象者应选用MR检查,而对于病程较长患者则可首选SPECT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鼻咽肿瘤 转移
下载PDF
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磁共振扩散成像量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任永芳 张林川 +2 位作者 蒋杰 曲源 亚力坤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共29个病灶行MRI平扫及DWI检查(b值取0、100、500和1000 s/mm^2),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计算病灶和肝脏的AD...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共29个病灶行MRI平扫及DWI检查(b值取0、100、500和1000 s/mm^2),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计算病灶和肝脏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中单发病例12例,多发病例8例;发生钙化14例。病变的ADC值平均为(3.74±0.46)×10^(-3)mm^2/s(b=100 s/mm^2)、(3.43±0.64)×10^(?)nm^2/s(b=500 s/mm^2)和(3.24±0.63)×10^(-3)mm^2/s(b=1000 s/mm^2)。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平均为(2.84±0.59)×10^(?)mm^2/s(b=100 s/mm^2)、(1.37±0.30)×10^(-3)mm^2/s(b=500 s/mm^2)和(1.35±0.69)×10^(-3)mm^2/s(b=10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组织之间ADC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灶DWI表现为随着b值的升高其信号减低,ADC值的测量对诊断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高分辨MRI诊断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伟 王姗姗 栾丽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1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肛周脓肿及肛瘘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56例临床疑诊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区高分辨MR I扫描。结果 56例可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均经手术证实。高位...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肛周脓肿及肛瘘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56例临床疑诊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区高分辨MR I扫描。结果 56例可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均经手术证实。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15例,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41例;其中合并肛瘘者21例,MRI共发现25个原发瘘管、26个内口、33个外口。高分辨MRI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原发瘘管、内口显示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2.6%和89.7%,特异度分别为95.0%、84.2%和82.6%。结论高分辨MRI可清楚显示肛周脓肿和肛瘘以及肛周各肌肉,可对肛周脓肿、肛瘘的部位、大小、走行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做出准确判定,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精细的解剖图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 王姗姗 周君 《新疆医学》 2014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行多层螺旋CT及1.5T MRI平扫并经手术病理明确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回顾性分析其CT、MRI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特征。结果:本...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行多层螺旋CT及1.5T MRI平扫并经手术病理明确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回顾性分析其CT、MRI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7例病变共累及37个椎体,以腰4椎体受累最多见,达40.5%(15/37)。CT表现为椎体边缘性破坏同时有骨质增生硬化,椎体边缘呈"花边椎"改变,硬化椎体内可见新的小破坏灶,呈"盐"中镶嵌"西瓜子"征,无死骨形成,部分病变椎旁韧带钙化,椎体无压缩塌陷;MRI除上述CT表现外显示椎旁脓肿量较少或无,脓肿与腰大肌分界较清晰,其内无钙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弛张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玲芝 刘惠萍 《新疆医学》 2007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检查过程 护理配合 64排螺旋CT SCTA成像 检查范围 检查手段 冠状动脉
下载PDF
2例宫颈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12
作者 向红 刘红艳 吕永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94-994,共1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宫颈妊娠 鉴别诊断 彩色超声诊断仪 异位妊娠 严重出血 宫内妊娠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测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小磊 热娜 +5 位作者 佘义梅 柯妍 夏迎洪 钟朝明 刘萍 陈春林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Mimics10.01、UGNX11.0软件建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动脉血管网并测量相关数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Mimics10.01、UGNX11.0软件建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动脉血管网并测量相关数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的20例CSP患者,利用CT薄层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采集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相关软件重建患者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并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角度、髂总动脉长度、髂内动脉长度、子宫动脉开口角度,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测量的20例CSP患者其腹主动脉分叉角度为45.29°±10.22°,左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64.97°±24.52°,右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58.07°±27.84°;左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4.47±15.68)mm,右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3.89±15.78)mm,左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6.18±13.98)mm,右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7.45±13.95)mm。结论: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适当软件可以重建CSP数字化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数据,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及相关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薄层扫描技术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数据测量 个体化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基于MRI数据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小磊 热娜 +5 位作者 佘义梅 柯妍 夏迎洪 钟朝明 刘萍 陈春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年第2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MRI扫描数据构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前三维模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MRI扫描技术,获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Mimics软件在术前重建该患者术前盆腔影响。结果构建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维模型清晰显示... 目的探讨利用MRI扫描数据构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前三维模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MRI扫描技术,获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Mimics软件在术前重建该患者术前盆腔影响。结果构建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维模型清晰显示病灶范围、供血动脉、病灶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论利用MRI扫描技术结合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可构建出在体女性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三维模型,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扫描技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数字化模型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肺曲霉菌病18例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15
作者 刘惠萍 买合木提 张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8期5091-5091,共1页
目的分析肺曲霉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或痰培养证实的18例肺曲霉菌病,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肺曲霉菌病中,6例为曲霉菌球,典型表现为“空气半月征”及“洞内球”,10... 目的分析肺曲霉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或痰培养证实的18例肺曲霉菌病,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肺曲霉菌病中,6例为曲霉菌球,典型表现为“空气半月征”及“洞内球”,10例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病灶周边可见斑片影(晕征),2例表现为一侧肺上叶不张。结论肺曲霉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但若出现实变与结节(he块),绕有“晕征”的结节和楔形实变影时应考虑是否有真菌感染可能,但最终需结合病理学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曲霉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