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毛泽东文化观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启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立胜
明佳睿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3,共8页
文本突破原有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的方法,引入文化社会学这一分析工具,将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为切入点,把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一历史资源纳入社会转型的宏远视域,从过程和动态的意义上剖析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并据此论...
文本突破原有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的方法,引入文化社会学这一分析工具,将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为切入点,把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一历史资源纳入社会转型的宏远视域,从过程和动态的意义上剖析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并据此论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启示:在战略层面上,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必须处理好社会整体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系;在认识层面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所要考虑的基本国情;在方向和目标层面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仍然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方向;在方法层面上,要注重全球化条件下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文化综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中国文化转型
社会学意义
文化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华民族大团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温毛泽东关于民族团结问题的论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立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8-65,136,共9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来源于中华民族大团结。毛泽东认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团结为核心的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实现和保持祖国统一的重要条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来源于中华民族大团结。毛泽东认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团结为核心的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实现和保持祖国统一的重要条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富强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途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提出要通过消除民族隔阂,坚持"商量办事",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等途径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文化观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启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立胜
明佳睿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行政公署
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3,共8页
文摘
文本突破原有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的方法,引入文化社会学这一分析工具,将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为切入点,把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一历史资源纳入社会转型的宏远视域,从过程和动态的意义上剖析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并据此论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启示:在战略层面上,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必须处理好社会整体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系;在认识层面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所要考虑的基本国情;在方向和目标层面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仍然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方向;在方法层面上,要注重全球化条件下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文化综合创新。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中国文化转型
社会学意义
文化创新
Keywords
Culture Sociology
Mao Zedong's View on New Democratic Culture
Chines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Sense of Sociology
Cultural Innovation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华民族大团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温毛泽东关于民族团结问题的论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立胜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行政公署
出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8-65,136,共9页
文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来源于中华民族大团结。毛泽东认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团结为核心的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实现和保持祖国统一的重要条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富强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途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提出要通过消除民族隔阂,坚持"商量办事",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等途径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
Keywords
Chinese national unity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ao Zedong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毛泽东文化观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启示
王立胜
明佳睿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中华民族大团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温毛泽东关于民族团结问题的论述
王立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