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3与M8出土纺织品特征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文物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南希 尚玉平 +1 位作者 欧阳盼 周华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28,共12页
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3与M8是两座高等级墓葬,本研究通过文献考证、对比分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出土纺织品从形制、工艺、成分等方面分析特征。结果纠正了历史文献关于古代少数民族穿左衽服饰的记载,证明随着丝绸之路的... 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3与M8是两座高等级墓葬,本研究通过文献考证、对比分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出土纺织品从形制、工艺、成分等方面分析特征。结果纠正了历史文献关于古代少数民族穿左衽服饰的记载,证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中原与西域的交往交流愈发密切,来自先秦的“夷夏观念”有所淡化,西域在接受和传承中原服饰形制的基础上,产生了适应当地的创新和发展。织物组织结构和纹样反映出在汉晋时期的安辑政策下,中原皇室将锦料赐予精绝国后人。纤维材质分析反映出当时对丝、棉、毛等多种纤维的运用已十分普遍。本研究从考证和分析出土文物的角度,探寻古代中原与西域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分析 纺织品 制作工艺 组织结构 尼雅遗址
下载PDF
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出土五铢钱的分析研究
2
作者 段朝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 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样品中氯离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作者筛选出了适合的保护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步骤。此外,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墓葬出土的五铢钱进行金相和成分分析,作者还得出了关于这些钱币铸造关系的推测。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墓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五铢钱 成分分析 铸造关系
下载PDF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学堂 李文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学科参与的科技考古,在推进史前欧亚人群迁徙与互动研究的进程、拓展欧亚史前族群形成与发展、史前原始宗教、艺术等研究的视野等方面意义重大。这些都为重构新疆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史前考古 小河墓地
下载PDF
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图” 研究
4
作者 侯明明 胡兴军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国内目前发现唐宋时期“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图”二十余件,主要根据《大随求陀罗尼经咒》绘制而成。该经现存两个汉译本,不空译本和宝思惟译本,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图”在时代和内容上更加接近宝思惟译本,但“吐鲁番图”也表现出如出土位... 国内目前发现唐宋时期“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图”二十余件,主要根据《大随求陀罗尼经咒》绘制而成。该经现存两个汉译本,不空译本和宝思惟译本,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图”在时代和内容上更加接近宝思惟译本,但“吐鲁番图”也表现出如出土位置是覆盖在死者身上、护法天人和神器分别置于方框内、图像中出现有胡人特征的天王形象等特性,与这两个译本内容及其他地区所出“大随求图”图像均不相同,这在一方面说明吐鲁番发现的“大随求图”所依据的或为目前已经佚失的梵文原版或其他汉译本,另一方面则是因持明密教传入吐鲁番后被本土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随求 持明密教 阿斯纳塔那墓地
下载PDF
新疆尼雅遗址一号墓地M3出土短靿毡靴材质、染料的检测分析与研究
5
作者 宋会宇 康晓静 《吐鲁番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45-152,155,共9页
新疆尼雅遗址一号墓地3号墓出土短靿毡靴材质多样、色彩丰富,对其材质、色彩检测分析对新疆尼雅遗址染织史研究价值重大。采用红外光谱检测和纤维显微形貌观察方式检测材质,11件样品基本均为丝质,仅靴面红色织物及内衬毡为动物毛质,浅... 新疆尼雅遗址一号墓地3号墓出土短靿毡靴材质多样、色彩丰富,对其材质、色彩检测分析对新疆尼雅遗址染织史研究价值重大。采用红外光谱检测和纤维显微形貌观察方式检测材质,11件样品基本均为丝质,仅靴面红色织物及内衬毡为动物毛质,浅帮及底未取样,推测为皮质。染料检测方面,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H-class-WatersG2-XSQTOFMS,Waters),对红、黄、蓝、绿四种色相的样品分别检测,样品中均检测出黄檗的染色成分,推测存在黄檗污染,原因不明。除此之外,蓝色样品检测出靛蓝的染色成分;黄色样品中检测出黄檗的染色成分和木犀草素;红色样品中检测出茜素(或其同分异构体异茜草素);绿色样品检测出黄檗及靛蓝的染色成分,极有可能为套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遗址 短靿毡靴 材质 染料 检测 分析
下载PDF
新疆天湖东遗址出产绿松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原产地溯源研究
6
作者 郝月 先怡衡 +4 位作者 陈英 梁云 艾昊 杨莉萍 段朝玮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84-94,共11页
新疆天湖东遗址是目前西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绿松石采矿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古代绿松石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开展天湖东绿松石矿物学特征研究,可为判断该遗址出产绿松石的产源特点和流布提供基础科学数据。鉴于... 新疆天湖东遗址是目前西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绿松石采矿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古代绿松石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开展天湖东绿松石矿物学特征研究,可为判断该遗址出产绿松石的产源特点和流布提供基础科学数据。鉴于此,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电子探针、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开展绿松石样品的表面微形貌、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拉曼光谱等矿物学和谱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天湖东绿松石样品多呈微晶鳞片状及微晶纤维状结构,主要以长柱状、针状、板状相互交织结晶生长,杂质可见石英与黑云母,且出产少见的磷灰石。天湖东绿松石与黑山岭绿松石的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无明显区别,但电子探针检测的主量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天湖东绿松石的Al 2 O 3、P 2 O 5的含量均低于标准值,而黑山岭绿松石却均高于标准值,二者在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遗址 绿松石 矿物学特征 电子探针 产地溯源 新疆天湖东
下载PDF
新疆尼雅遗址出土锦护膊的保护修复
7
作者 余腾飞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34-139,143,F0003,共8页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锦护膊因埋藏及出土保存环境影响,其保存状况差,存在皱褶、糟朽、脱线和褪色等病害。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织物组织结构,红外显微镜推断文物老化程度,扫描电镜及液相色谱仪分析纤维类型,结果表明:锦面为...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锦护膊因埋藏及出土保存环境影响,其保存状况差,存在皱褶、糟朽、脱线和褪色等病害。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织物组织结构,红外显微镜推断文物老化程度,扫描电镜及液相色谱仪分析纤维类型,结果表明:锦面为1:1平纹经锦,贴边及绢带为平纹;锦护膊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老化;绢带纤维为丝纤维,推测为桑蚕丝。为了使锦护膊得到安全保存,在以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锦护膊采用消毒灭菌、除尘、回潮、平整、绉丝纱加固、装盒等处理。修复后的锦护膊文物强度、柔韧度提高,满足陈列研究和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遗址 锦护膊 调查研究 保护修复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夹金属箔层玻璃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栋 温睿 +2 位作者 朱瑛培 胡兴军 李文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2,共6页
营盘墓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汉晋时期由楼兰向西沿孔雀河至西域腹地交通线上的一处枢纽重镇。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夹金属箔层玻璃珠,为了解其成分及制作工艺特点,对M7出土的夹金属箔层玻璃珠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 营盘墓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汉晋时期由楼兰向西沿孔雀河至西域腹地交通线上的一处枢纽重镇。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夹金属箔层玻璃珠,为了解其成分及制作工艺特点,对M7出土的夹金属箔层玻璃珠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于钠钙玻璃系统,以植物灰作助熔剂,通过拉制技术制作而成,特征与印巴地区接近;在制作夹金玻璃珠时,古代工匠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以寻求高利润。本研究为讨论古代玻璃珠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金属箔层玻璃珠 新疆 丝绸之路 营盘墓地
下载PDF
2011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萌(文\绘图) 邓金田(文\绘图) +3 位作者 马健艾合买提·牙合甫 蒋晓亮 王建新 马健(拍照)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部分墓葬有马、羊等动物殉牲。本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玉石、青铜、铁、金质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等随葬器物,为研究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墓葬与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巴里坤 石人子沟 盆状石堆墓 扰乱葬 早期铁器时代 殉马
下载PDF
新疆尼雅95MNⅠM3号墓出土丝绵锦袍病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南希 柳凯 +4 位作者 尚玉平 欧阳盼 武望婷 赵作勇 周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5期72-75,共4页
丝绵锦袍出土于尼雅95MNⅠM3号墓,穿于女墓主人上身最外侧。由于长年埋藏于地下,锦袍出现糟朽、破裂、残缺等严重病害。为了研究丝绵锦袍的腐蚀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表... 丝绵锦袍出土于尼雅95MNⅠM3号墓,穿于女墓主人上身最外侧。由于长年埋藏于地下,锦袍出现糟朽、破裂、残缺等严重病害。为了研究丝绵锦袍的腐蚀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出现缺失、断裂,纤维特征也已经不再明显,锦袍的丝纤维红外光谱指纹区吸收峰与标准丝纤维谱图差异较大,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发生位移。由此可得锦袍的老化劣化情况严重,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遗址 丝绵锦袍 出土纺织品 病害机理
下载PDF
新疆考古十年间 被引量:3
11
作者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eology in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中国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98-111,共14页
1990年代以来,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积极配合基本建设,展开了一系列抢救发掘和考古调查,在文物考古科研前沿、考古难点和空白课题、涉外文物考古、中外考古交流与合作、文物科技保护与科技考古合作、考古资料的整理和边疆考古课题的实施... 1990年代以来,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积极配合基本建设,展开了一系列抢救发掘和考古调查,在文物考古科研前沿、考古难点和空白课题、涉外文物考古、中外考古交流与合作、文物科技保护与科技考古合作、考古资料的整理和边疆考古课题的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成绩。文物考古发现及其成果,对准确、科学地研究古代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系统地阐明新疆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古代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域古代文化的实质内涵,以及西域古代文明在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国家统一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考古 多元文化 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 文化遗存 多民族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哈拉和卓晋唐古墓群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元 闫雪梅 +1 位作者 陈涛 蒋洪恩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4,共8页
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与阿斯塔那古墓群共同组成晋唐时期高昌城乡居民的公共墓地。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哈拉和卓古墓群及其出土器物和文书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构成了吐鲁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已有... 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与阿斯塔那古墓群共同组成晋唐时期高昌城乡居民的公共墓地。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哈拉和卓古墓群及其出土器物和文书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构成了吐鲁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已有研究对晋唐时期吐鲁番先民的农业经济活动和植物利用等方面探讨较少,尤其缺乏来自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本文对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精细的分析鉴定,结果共发现粟、小麦、大麦、青稞和大麻等五种粮食作物以及枣和葫芦两种果蔬植物。结合其它同时期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成果和出土文书的记载,可以看到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无论是农作物品种,还是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理念与内地已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哈拉和卓古墓群 晋唐时期 植物遗存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新疆喀拉苏M19号墓地整体打包文物实验室提取与修复
13
作者 段朝玮 《炎黄地理》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文章对整体打包文物进行实验室提取的整个过程详细进行了记录与梳理,接着对提取出的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并将文物修复的理念与原则很好地贯彻于实践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符合可再处理原则。
关键词 文物修复 实验室 修复保护 打包 修复效果 M19
下载PDF
浅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性运营的现实与展望——以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14
作者 段朝玮 张东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6期170-173,共4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模式,在我国不同地域内都有所分布。文章以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综述的形式研究、总结其发展中的不足,以期更好地为大遗址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注解“文化润疆”工程及...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模式,在我国不同地域内都有所分布。文章以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综述的形式研究、总结其发展中的不足,以期更好地为大遗址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注解“文化润疆”工程及“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展示载体和宣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北庭故城遗址 困境 建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出土方补探析
15
作者 宋会宇 《丝绸之路》 202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出土方补分为前、后两块,大小、形状、图案相同,由主体熊纹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辅助纹样构成。整体采用“三蓝绣”技法,多种刺绣针法并用,在平淡雅致的色调基础上,突出主体兽纹及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日...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出土方补分为前、后两块,大小、形状、图案相同,由主体熊纹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辅助纹样构成。整体采用“三蓝绣”技法,多种刺绣针法并用,在平淡雅致的色调基础上,突出主体兽纹及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日”纹。纹样大体遵循对称环抱与中心汇聚两种构图模式,体现出“辨等威”的作用。根据图案构成推测,墓主极大可能是乾隆中期至嘉庆时期的五品武官。这块方补充实了出土补子资料,填补了巴里坤出土清朝品官补服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 方补 纹样内涵 构图模式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居民的口腔健康与饮食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贺乐天 朱泓 +1 位作者 李文瑛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9,共13页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的统计,以期从古病理学的角度获取当时居民的口腔健康、食物类型和饮食习惯等信息。本研究发现:1)小河人群的牙齿磨耗程度远远高于对比组的古代居民,其上腭圆枕及颞下颌关节炎出现率较高,存在牙齿崩裂现象,且其前后部牙齿磨耗差异不大。这一方面说明其食物加工技术比较落后,食物粗糙坚硬;另一方面小河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和食物构成都比较复杂,不同的食物对前部和后部牙齿磨耗的程度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此外,小河人群风沙肆虐的生活环境也对其严重牙齿磨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2)小河人群异常严重的牙结石沉积归功于其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以及生活用水的水质。3)统计分析发现两性存在上、下颌犬齿的磨耗差异,而这一情况可能暗示了在家庭手工业方面存在男女分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磨耗 牙结石 饮食 古病理学 小河墓地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勋告文书初步研究
17
作者 胡兴军 《西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186,187,共12页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寻边塞烽堠预警系统运行细节,研究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沙堆烽 焉耆镇 勋告文书 戍边生活
原文传递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唐代戍边生活的考古学研究
18
作者 胡兴军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4期118-131,M0008,M0009,共16页
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的治所。研究表明沙堆烽是根据西域军事形势的变化,为应对吐蕃军队在塔里木盆地东缘日益增加的活动,而在焉耆镇东境防线“楼兰路”沿途修筑的军事预警设施。2019—2... 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的治所。研究表明沙堆烽是根据西域军事形势的变化,为应对吐蕃军队在塔里木盆地东缘日益增加的活动,而在焉耆镇东境防线“楼兰路”沿途修筑的军事预警设施。2019—2021年清理遗迹12处,出土各类遗物1 500余件组。其中出土的800余件纸文书、木简是国内烽燧遗址考古中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书资料。这些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交通、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诸多内容为首次发现,填补多项空白。考古发掘系统揭露了烽燧遗址全貌。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活化了唐代戍边生活的场景,为我们了解唐代边塞烽堠制度运行,深化边疆治理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唐代中央政府有效管辖和治理边疆的生动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沙堆烽 烽堠制度 戍边生活 边疆治理
原文传递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西沟墓地、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志勇 胡望林 +7 位作者 王永强 冯超 于英俊 党志豪 张蕊侠 张杰 刘玉生 索琼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0,共28页
2010年9~10月,为配合新疆中泰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厂和电厂灰场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厂区用地所涉及的西沟墓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遗址2处。出土铜、陶、骨、铁等文物近200件。遗址为青铜时代... 2010年9~10月,为配合新疆中泰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厂和电厂灰场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厂区用地所涉及的西沟墓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遗址2处。出土铜、陶、骨、铁等文物近200件。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存。墓葬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墓葬为早期铁器时代苏贝希文化的遗存。晚期墓葬为公元7~8世纪的遗存,出土文物反映出多样化的文化因素,弥补了天山北麓地区唐以后考古材料的空白,为该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阜康 西沟遗址 西沟墓地
下载PDF
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人的颅面部测量学特征
20
作者 贺乐天 王永强 魏文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1027,共11页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汇处,公元前200年以后的人群迁徙、融合历程能够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不同族群的形成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互动模式。拉甫却克墓地是东疆哈密地区首次发掘的历史时期墓葬群。本文基于该墓地10例成年人颅面部测量数...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汇处,公元前200年以后的人群迁徙、融合历程能够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不同族群的形成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互动模式。拉甫却克墓地是东疆哈密地区首次发掘的历史时期墓葬群。本文基于该墓地10例成年人颅面部测量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及生物距离的方法来评估拉甫却克墓地的人群结构,并对哈密绿洲地带青铜时代晚期到历史时期的人群变迁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1)拉甫却克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既有与欧亚大陆东部人群颅面部特征相近的个体,也有表现出东西方混合特征的个体;2)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哈密人群在体质特征上存在连续性;而早期铁器时代到历史时期(公元前1000年以后),随着欧亚大陆东部人群遗传贡献的增加,哈密人群体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结合考古证据和历史记录,新的人骨标本让我们对哈密历史时期的人群迁徙和融合有了初步认识,也使后续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更详细的多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墓地 智人 颅骨测量 统计分析 人群迁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