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1-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流行和防控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贵有军 王信惠 +6 位作者 王启果 张晓兵 王诚 李冰 古丽阿依·包开西 罗勇军 王效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3-848,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01-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人间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及防控情况,为今后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档案资料及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发生的人间鼠...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01-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人间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及防控情况,为今后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档案资料及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发生的人间鼠疫疫情及动物间鼠疫的流行规律和防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中国成立前,发生人间鼠疫12起,死亡100 000余例;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人间鼠疫12起,发病47例,死亡28例,病死率达59.57%;截至目前,新疆已发现4大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约330 000 km2,分布于25个县(市、区);已发现啮齿动物75种,隶属于10科34属;分离鼠疫耶尔森菌2 058株。结论 新疆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大,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为有效防控和快速应对鼠疫疫情,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应加强鼠疫防控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自然疫源地 防控 新疆
原文传递
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买力哈吧·白克力 张艺严 +3 位作者 热米拉·吐尔洪 阿扎提·热合木 肖吾开提·塞麦提 王启果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5期1896-1901,共6页
自然疫源性疾病(NFD)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致死率,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焦点。受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及社会安全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查,... 自然疫源性疾病(NFD)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致死率,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焦点。受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及社会安全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查,以控制其发生和流行。而NFD的调查研究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领域,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等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未来跨学科、跨平台整合运用将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以期为该类传染病的快速、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疫源性疾病 宏基因组测序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启果 麦迪娜·肖开提 +5 位作者 王希江 罗勇军 肖吾开提·塞麦提 古丽阿依·包开西 王信惠 牟文婷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类无需依靠人类即能在自然界中持续流行的传染病,自然疫源地即是指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的区域。旱獭、鼠类、蜱类和蚤类等多种疫源动物和传播媒介广泛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1],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多...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类无需依靠人类即能在自然界中持续流行的传染病,自然疫源地即是指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的区域。旱獭、鼠类、蜱类和蚤类等多种疫源动物和传播媒介广泛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1],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如鼠疫、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流行性斑疹伤寒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地 流行性斑疹伤寒 暴发流行 邻近地区 传染病 病原体 传播媒介
原文传递
2014—2023年博州温泉县鼠疫监测分析
4
作者 甫拉提·伊明江 古丽阿依·包开西 +6 位作者 夏木西丁 阿布都吉力力·托合提 黄凯 郝蕴伟 穆合亚提·阿依提哈孜 帕尔哈提·居马西 王希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博州温泉县鼠疫监测数据,为后续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鼠疫监测数据,使用EXCEL 2010整理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2023年温泉县无人间鼠疫疫情报告。2014—202...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博州温泉县鼠疫监测数据,为后续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鼠疫监测数据,使用EXCEL 2010整理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2023年温泉县无人间鼠疫疫情报告。2014—2023年温泉县路线法和定点法灰旱獭平均密度分别为0.62只/hm^(2)和1.81只/hm^(2);灰旱獭平均染蚤率为88.89%,蚤指数为1.75,长尾黄鼠平均染蚤率为98.78%,蚤指数为3.85;宿主动物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结果均为阴性;宿主动物体表寄生物病原学结果均为阴性;自毙动物材料280份中分离出鼠疫菌35株,其中灰旱獭26株、赤狐1株,寄生物8株(谢氏山蚤3株、斧形盖蚤1株、草原硬蜱3株、古北拟额虱1株)。结论温泉县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为防止疫区牧民、施工人员、游客感染鼠疫,应加大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力度,扩大鼠疫监测范围,提升处置鼠疫疫情能力,同时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监测 媒介蚤 阳性率 鼠疫菌
原文传递
新疆某地区乡村居民区高效氯氰菊酯灭蚤效果观察
5
作者 王启果 王信惠 +7 位作者 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 陈玲霞 雒涛 古丽阿依·包开西 贵有军 王诚 黎唯 张晓兵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某地区乡村居民区进行灭蚤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新疆某地区乡村居民区作为实验区域,采用100倍稀释的8%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滞留喷洒灭蚤实验,通过观察居民区灭蚤前后的蚤类侵害率、蚤指数和叮咬率等指标评估灭...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某地区乡村居民区进行灭蚤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新疆某地区乡村居民区作为实验区域,采用100倍稀释的8%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滞留喷洒灭蚤实验,通过观察居民区灭蚤前后的蚤类侵害率、蚤指数和叮咬率等指标评估灭蚤效果。采用独立成组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蚤指数、蚤类侵害率和叮咬率进行比较。结果灭蚤前,蚤类侵害率为86.25%(69/80),总蚤指数为0.23(213/914),不同自然村的侵害率(P=0.599,确切概率法)和蚤指数(F=0.103,P=0.92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年人叮咬率为62.71%(148/236),幼儿(6个月~4岁)叮咬率为89.47%(34/38),儿童(6~8岁)叮咬率为83.82%(57/68),幼儿、儿童的叮咬率明显高于成年人(χ^(2)=10.510,P=0.001;χ^(2)=10.714,P=0.001);驻村干部的叮咬率为76.29%(74/97)。灭蚤后2~3 d,侵害率降低至6.25%(5/80),蚤指数降低至0.02(19/914),与灭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蚤率:χ^(2)=102.979,P<0.001;蚤指数:t=38.476,P<0.001);成年人的叮咬率降低至4.41%(10/227),与灭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983,P<0.001);幼儿和儿童的叮咬率分别降低至8.11%(3/37)和6.06%(4/66),与灭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3,P<0.001;χ^(2)=85.613,P<0.001);驻村干部的叮咬率为2.94%(3/102),灭蚤前后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57,P<0.001)。结论新疆某乡村居民区使用100倍稀释的8%高效氯氰菊酯滞留喷洒的灭蚤效果显著,可以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8%高效氯氰菊酯 滞留喷洒 灭蚤效果
原文传递
南疆部分居民区鼠类中汉坦病毒自然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6
作者 王启果 古丽阿依·包开西 +8 位作者 罗勇军 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 王信惠 安允萍 高宏进 吐尔德古丽·别拉沙尔 骆骋 马瑞杰 王希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3年第6期1-3,20,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南疆部分居民区鼠类中汉坦病毒的自然感染状况。方法2023年春季和夏季,分别在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27个县(市)居民区捕获鼠类,取其肾脏,采用流行性出... 目的初步了解南疆部分居民区鼠类中汉坦病毒的自然感染状况。方法2023年春季和夏季,分别在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27个县(市)居民区捕获鼠类,取其肾脏,采用流行性出血热Ⅰ型(汉坦病毒)、Ⅱ型(汉城病毒)双重荧光PCR法检测核酸。结果春季喀什地区5个县(市)(喀什市、疏附县、巴楚县、莎车县、叶城县)均监测到流行性出血热Ⅱ型(汉城病毒)分布,鼠类总携带率为22.4%(38/170),携带率在11.1%~37.0%,不同县(市)鼠类携带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2,P=0.044);夏季27个县(市)中,监测到汉城病毒分布12个、分布率44.4%,共捕鼠598只、总携带率11.9%(71/598),携带率在0.0%~52.4%,其中喀什地区、克州、和田地区的携带率分别为19.1%(56/293)、28.3%(13/46)、1.5%(2/131),阿克苏和巴州未监测到汉坦病毒携带,鼠类携带率喀什(χ^(2)=23.710,P<0.001)与克州(P<0.001,Fisher’s exact test)均明显高于和田。喀什地区5个县(市)居民区鼠类汉坦病毒携带率春季(22.4%)与夏季(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874)。结论流行性出血热Ⅱ型(汉城病毒)在南疆的分布较广,不同地区鼠类病毒携带率有差异,部分县(市)携带率较高,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暴发的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汉坦病毒 鼠类 携带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