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槐素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
1
作者 补娟 史深 +2 位作者 叶勒丹·马汉 王兆霞 周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LPS(50 ng/mL)预处理BMDMs(0 min,10 min,30 min,60 min),加入刺槐素(10μmol/L)孵育0.5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5、磷酸化p65(p-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核因子κB核转位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5~40μmol/L的刺槐素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选择10μmol/L刺槐素作为后续研究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不同时间刺激组p-p65、p-IκB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刺槐素治疗后,能显著降低p-核因子κB p65和p-IκBα的表达;刺槐素能抑制LPS介导的核因子κB p65核转位。结论:刺槐素的抗炎作用与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刺槐素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素 脂多糖 核因子ΚB 巨噬细胞 抑制 抗炎作用 磷酸化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下载PDF
新疆出血热病毒基因组抗原表位及其实验室检测价值的评价
2
作者 张花花 赵国玉 +8 位作者 李阳 史深 安冉 袁江玲 刘东亮 窦景锐 雒涛 孙素荣 张渝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 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生物肽合成方法分段表达出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小合成短肽,以CCHFV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14B7(IgM)或CCHFV阳性羊血清为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出NP和GP片段上具有抗原活性的最小抗原表位(BCE),并采用邻接法将获得的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与不同地区的CCHFV进行空间聚类,确定BCE组合方式与地理区域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建立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GEX-KG)和带有不完整谷胱甘肽(GST188)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XXGST-ST-1)构建和表达NP片段上6个不同肽段长度的优势抗原表位,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以经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的CCHF羊血清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肽段长度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与IFA检测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CCHFV NP和GP片段共有30个具有抗原活性的BCE,其中NP片段抗原表位集中的核心中间片段NP_(2)(aa 170~305)有6个BCE,两端的NP1(aa 1~200)和NP3(aa 286~482)有9个BCE;GP片段的Gc(aa 1~558)和Gn(aa 533~708)片段有14个BCE和1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长抗原肽(AP),NP片段BC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1%,GP片段对应的同源性为89.1%。在GP片段9个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中,由GnEc1、GnE2、GnE4、GcE3、GcE6和GcAP-4(Ap)6个组合BCE可将15株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CCHFV聚类成亚洲Ⅰ、亚洲Ⅱ、非洲Ⅰ、非洲Ⅱ和欧洲5个地理类群。构建表达的PET-32a-NP(全长)、PGEX-KG-NP_(2)(aa 170~305)、pGEX-KG-NP_(2-1)(aa 235~275)、PGEX-KG-NP_(2-1-1)(aa 237~256)、pXXGST-1-NP_(2-1-2)(aa 250~265)和PGEX-KG-NP_(2-1-3)(aa 260~276)6个重组蛋白CCHFV NP兔多克隆抗血清(pAb)免疫印迹反应阳性,以33份经IFA CCHF检测的羊血清为参照,以NP_(2)和NP_(2-1)2个片段构建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最好,敏感度分别为73.4%(11/15)和66.7%(10/15),特异度分别为100%(18/18)和94.4%(17/18),总符合率分别为87.9%(29/33)和81.8%(27/33)。结论CCHFV NP和GP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具有抗原免疫活性的BCE,其中,优势抗原表位在CCHF实验室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病毒 克里米亚-刚果 表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核蛋白 糖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Joinpoint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3
作者 魏文宇 孙静 +1 位作者 陈昱名 张渝疆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我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 目的 分析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我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应用连接点回归(join 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进行分段时间趋势分析;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别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JPR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4.20%和4.50%。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先增高后降低,并在10~<15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25岁趋于平稳;时期效应表明,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份推移持续降低,30年间发病风险值由1.65降至0.65,死亡风险值由1.66降至0.61;队列效应表明,发病、死亡风险随年代推移而增加,发病、死亡风险值在1990-1994年队列至2015-2019年队列分别由0.60和0.53增长至1.90和1.99。结论 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随时期推移而降低,随出生队列推移而升高。应对易感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我国伤寒副伤寒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连接点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全球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媒介效能模型的簇鬃客蚤鼠疫媒介效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岳锡宏 史深 +8 位作者 袁江玲 安冉 徐佳丽 赵国玉 艾山·艾比布勒 艾山江·哈得尔 杨洪彩 夏连续 张渝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评价簇鬃客蚤在不同媒介效能评级模型中的鼠疫传播效能。方法采用蚤类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技术方法获取簇鬃客蚤媒介效能指标,以Wheeler(1954)、Kartman(1956)和Macdonald修正的媒介效能模型计算簇鬃客蚤媒介效能。结果以Wheeler... 目的评价簇鬃客蚤在不同媒介效能评级模型中的鼠疫传播效能。方法采用蚤类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技术方法获取簇鬃客蚤媒介效能指标,以Wheeler(1954)、Kartman(1956)和Macdonald修正的媒介效能模型计算簇鬃客蚤媒介效能。结果以Wheeler(1954)和Kartman(1956)的媒介效能模型评价,簇鬃客蚤的媒介效能为0.02;以Macdonald修正媒介传播流行病学模型评价的媒介效能为3.2,高于该模型判定支持动物鼠疫流行2.0的指标。结论蚤类的鼠疫媒介效能实验应以实验的目标为导向,采取适合的媒介效能实验方法和评价模型。簇鬃客蚤媒介效能指标显示,该蚤于自然生态条件下可在宿主动物间传播鼠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鬃客蚤 媒介效能 Wheeler和Kartman模型 Macdonald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