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在CT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汤艳萍 李令建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采用CT图像引导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我院18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应用CTVision图像引导放疗系统,在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方面,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第一次放疗、第5次放疗...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采用CT图像引导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我院18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应用CTVision图像引导放疗系统,在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方面,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第一次放疗、第5次放疗及第10次放疗摄取调强放疗的正、侧位共108幅射野图像,将其与正、侧位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进行比较,测得摆位误差。结果记录加速器下所有患者在X轴方向(左右)、Y轴方向(头脚)及Z轴方向(前后)的第1次放疗、第5次放疗和第10次放疗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1(2.6±0.8)mm、Y1(2.8±0.7)mm、Z1(1.7±0.7)mm;X2(3.2±0.5)mm、Y2(3.6±0.8)mm、Z2(2.0±0.4)mm;X3(3.4±0.9)mm、Y3(3.8±0.6)mm、Z3(2.4±0.5)mm。X1、Y1分别与Z1比较,X2、Y2分别与Z2比较,X3、Y3分别与Z3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中可以使摆位误差控制在放疗可接受误差范围之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术后治疗 CT图像
下载PDF
肠系膜纤维瘤病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江瑞康 刘爱东 王玉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9-1080,共2页
患者女性,38岁,自觉下腹部逐渐增大4个月入院,以子宫肌瘤收入妇产科。病程中无腹痛、腹胀及腹泻,亦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水等症状。孕3产3,均为自然分娩,无手术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未见与 Gardner 综合征相关的体征。专科检查:子宫增... 患者女性,38岁,自觉下腹部逐渐增大4个月入院,以子宫肌瘤收入妇产科。病程中无腹痛、腹胀及腹泻,亦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水等症状。孕3产3,均为自然分娩,无手术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未见与 Gardner 综合征相关的体征。专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6周大小,子宫前壁可触及一大小20 cm ×15 cm ×5 cm的质硬突起,活动欠佳,无明显压痛。 MRI平扫示:子宫左上方巨大肿块影,子宫肌瘤?小肠间质瘤?(图1)。术前诊断:子宫肌瘤,行剖腹探查术(子宫肌瘤切除术)。探查盆腔见子宫形态正常,发现腹腔巨大实性占位,类圆形,表面光滑,申请外科联合手术。继续探查发现肿物一侧游离,根部带蒂,与距Treis韧带约80 cm处的空肠肠系膜相连,术中考虑肠系膜囊肿,肿物与此段小肠粘连紧密并形成部分压迫,但肠腔未完全闭塞。完整切除包括粘连小肠在内的腹腔巨大肿物,并切除部分与之相连的肠系膜组织。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纤维瘤病 临床病理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不同介入时间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后脑组织Bax、Bcl-2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令建 汤艳萍 左常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571-357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脑组织Bax、Bcl-2表达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缺血组再分为模型组、模型干预组(1、6、12、24、48 h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次/d,每次持续30 min,持续5 d。针灸后用...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脑组织Bax、Bcl-2表达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缺血组再分为模型组、模型干预组(1、6、12、24、48 h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次/d,每次持续30 min,持续5 d。针灸后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与纹状体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6、12 h电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1、24、48 h电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6、12 h电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纹状体Bax表达升高(P<0.05),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6 h电针治疗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1、12、24、48 h电针治疗组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纹状体有少量AKT-1、PI3K mRNA表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纹状体AKT-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以6 h电针治疗组最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1、6 h电针治疗组PI3K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纹状体有少量AKT-1、PI3K蛋白表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1、6、12 h电针治疗组AKT-1、PI3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24、48 h电针治疗组AKT-1、PI3K表达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大鼠MCAO模型有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 h左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与此同时电针能通过增强AKT-1和PI3K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BAX Bcl-2 PI3K/AKT
下载PDF
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尸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江瑞康 刘华 王玉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患者进行系统病理解剖,观察死因。结果 2例尸检肺组织均可见弥漫的肺泡损伤,纤维增生,肺泡隔增...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患者进行系统病理解剖,观察死因。结果 2例尸检肺组织均可见弥漫的肺泡损伤,纤维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内广泛的透明膜形成,并见水肿液;肺泡腔内见息肉样机化物。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结果诊断为AIP。结论 AIP是一种原因不明、爆发性起病、并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机化期改变,透明膜的形成是其明显特征。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弥漫网状、细结节及磨玻璃样阴影。AIP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AIP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肺炎 透明膜 纤维化 尸体解剖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对比剂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汤艳萍 李令建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对比剂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Multiple-Slice CT Angiography,MSCT CTA)的效果,讨论降低对比剂碘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200 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0例,分别使用对比剂Visipaque(320 mg I/m L)和Ultravist(370 mg I/...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对比剂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Multiple-Slice CT Angiography,MSCT CTA)的效果,讨论降低对比剂碘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200 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0例,分别使用对比剂Visipaque(320 mg I/m L)和Ultravist(370 mg I/m L)行64排MSCT CTA,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各测量部位的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 Visipaque(320 mg I/m L)组与Ultravist(370 mg I/m L)组成像质量构成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isipaque组与Ultravist组患者的升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的CT值、SD值、SNR和CNR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sipaque组的总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Ultravi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sipaque和Ultravist在冠脉成像过程中的效果基本相同,且使用Visipaque降低了病人的碘摄取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冠脉成像 对比剂 心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江瑞康 刘华 王玉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9-830,共2页
患者女性,50岁,因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入院。查体:BP80/135mmHg;舣肾及肾L腺未扪及,肾区叩痛(-);膀胱充盈,膀胱区压痛(-);各输卵管体表投影区压痛(-)。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膀胱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特定沉默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PDGF-B基因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令建 汤艳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756-760,共5页
目的利用RNA干扰基因治疗技术,特定沉默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基因,观察其对U251细胞株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血清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人U251脑胶质瘤细胞系。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 目的利用RNA干扰基因治疗技术,特定沉默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基因,观察其对U251细胞株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血清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人U251脑胶质瘤细胞系。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实验组:转染siRNA的细胞,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的细胞;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不予以干预。利用脂质体将siRNA转染进入U251细胞,在细胞内形成双链siRNA,识别并降解PDGF-B mRNA。通过RT-PCR检测U251细胞中PDGF-B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DGF-B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学对比检测3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利用脂质体将靶向PDGF-B基因siRNA转染进入U251细胞,48 h后利用RT-PCR检测PDGF-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转染组PDGF-B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iRNA转染组PDGF-B蛋白表达明显抑制(抑制率>60%);MTT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U25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对照组相比,转染siRNA的细胞的实验组中,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提示降低PDGF-B在胶质瘤细胞的表达,能够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构建靶向胶质瘤细胞PDGF-B的RNA干扰质粒并转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后,通过体外试验观察可明显抑制U251细胞株PDGF的表达,其所产生的RNA干扰效应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有明显的生长的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251胶质瘤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RNA干扰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新军 王玉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146例,238个椎体(胸椎112个,腰椎126个)在 C 臂 X 线机引导下,经椎弓根旁穿刺至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单椎体的注入量为2.5~6.5 ml...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146例,238个椎体(胸椎112个,腰椎126个)在 C 臂 X 线机引导下,经椎弓根旁穿刺至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单椎体的注入量为2.5~6.5 ml,平均4.5 ml。结果146例患者治疗全部成功,术后24小时后其疼痛完全或显著缓解,48小时后,均可下床活动,并加强了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其中12例病人出现并发症,5例外漏至椎体旁,4例外漏至椎间盘,2例外漏至静脉内,1例外漏至椎管内,术后随访一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令建 汤艳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4期368-368,370,共2页
钙通道阻滞剂也称为钙拮抗剂,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心肌等部位的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可改善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1-3]。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损伤脑细胞[4-6]。有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内... 钙通道阻滞剂也称为钙拮抗剂,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心肌等部位的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可改善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1-3]。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损伤脑细胞[4-6]。有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内过量的钙离子会损害脑内蛋白酶、磷脂酶的功能性作用,严重损害脑细胞。本课题组对钙通道阻滞剂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水肿程度的影响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围手术期 脑水肿
下载PDF
泪腺非侵袭性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瑞康 王玉玲 刘培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7-949,共3页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伴眼胀痛2个月余”入院。查体:左眼球突出,左眼泪腺区可触及一0.8cm×0.6cm大小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患者左眼球既往病史为:角膜白斑、陈旧性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白...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伴眼胀痛2个月余”入院。查体:左眼球突出,左眼泪腺区可触及一0.8cm×0.6cm大小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患者左眼球既往病史为:角膜白斑、陈旧性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废用性外斜。CT检查示:左侧眼眶内泪腺区可见一椭圆形实性占位病变,其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MRI与CT联合诊断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艳萍 李令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及CT影像学特征,总结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年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MRI表现与特点,与病理对照,评估MRI、CT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分析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及CT影像学特征,总结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年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MRI表现与特点,与病理对照,评估MRI、CT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分级: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8例;病灶最大直径2.1-8.2cm,平均(4.5±0.2)cm。;2例病变位幕下,34例位于幕上,以其额叶、颞叶病变多见;大部分可见边界不清、弥漫性异常信号灶;19例周围均无水肿,未见显著占位效应,仅12例可见轻中度脑水肿,5例可见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CT扫描可见肿瘤边界模糊低密度灶;17例未见明显强化,15有轻中度强化表现,可见结节、小斑块状或非规则环状强化。结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以青年常见,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采用MRI联合CT检查,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成像扫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病理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急性小肠梗阻的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新军 张惠芳 《新疆医学》 2015年第8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4例小肠梗阻病例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平扫,其中67例行CT增强扫描,并将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其中73例经手术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4例小肠梗阻病例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平扫,其中67例行CT增强扫描,并将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其中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1例经临床证实,将其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保守治疗好转结果相对照。结果空肠梗阻16例,回肠梗阻71例,在104例中,包括粘连性肠梗阻49例,腹内、外疝性肠梗阻2122例,扭转性肠梗阻1416例,原发或继发肿瘤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5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感染性病变45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明确肠梗阻部位和病因,提示肠绞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为临床早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肠梗阻 多排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曲面重组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胆管梗阻性病变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玲 苏汉新 田文虹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0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检查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66例行MRCP诊断胰胆管梗阻病变,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胰胆管梗阻性病变主要有胆管结石47例,诊断符合率约85.71%。胆管走行区肿瘤14例,单纯行M... 目的观察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检查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66例行MRCP诊断胰胆管梗阻病变,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胰胆管梗阻性病变主要有胆管结石47例,诊断符合率约85.71%。胆管走行区肿瘤14例,单纯行MRCP鉴别诊断困难,临床上可与MRI扫描、CT及B超等检查综合分析,符合率可达100%。胆管系统单纯炎性狭窄3例,少见,常常可合并有结石。2例肝肠吻合术后,显示肝肠吻合口狭窄并结石或胆泥形成。结论MRCP检查是目前胰胆管梗阻定位、定性诊断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之一。肿瘤性梗阻需结合其它影像检查才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胆管梗阻 狭窄 肿瘤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形态、成分及大小的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汤艳萍 李令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形态、成分及大小的价值。方法6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ACS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ACS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的管腔狭窄程度...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形态、成分及大小的价值。方法6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ACS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ACS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最低密度值、钙化形态(点状钙化或大钙化)及斑块大小进行评价。计算64排MDCT对ACS易损斑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ACS组与SAP两组之间特征的差异描述和分析,定性变量用卡方检验,定量变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之间管腔的狭窄程度无差别。ACS组斑块的最低密度CT值[(39±78)HU]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斑块的最低密度CT值[(103±114)H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315)。斑块的总体积两组比较无差异,软斑块体积比例>40%的例数,ACS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状钙化在ACS组更频繁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大钙化更为常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0.221)。斑块最小密度CT值<35 HU的比例在ACS组较SAP组更频繁(P<0.01,t=0.161)。同时存在点状钙化及斑块最小CT值<35 HU这两个特征对ACS诊断显示很高的阳性预测值,而缺少这两个特征阴性预测值很高。结论 ACS易损斑块CT特征包括:斑块低密度、点状钙化、软斑块体积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同时具有CT值<35 HU、点状钙化特征高度提示斑块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彩色编码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