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红
宋百灵
+1 位作者
马雪红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4-267,274,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辣素软膏在离体大鼠皮肤的吸收特性。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建立离体大鼠完整背部皮肤及去角质层皮肤的透皮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串联法(UPLC-MS-MS)测定大蒜辣素软膏透皮吸收液中大蒜辣素的含量,测定大蒜辣素...
目的研究大蒜辣素软膏在离体大鼠皮肤的吸收特性。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建立离体大鼠完整背部皮肤及去角质层皮肤的透皮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串联法(UPLC-MS-MS)测定大蒜辣素软膏透皮吸收液中大蒜辣素的含量,测定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并评价该大蒜辣素累积透过量及渗透速率。结果大蒜辣素5 h内体外经皮渗透量Q与时间t线性关系较好,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回归相关系数(r)均达到0.99以上。完整皮肤的透皮速率J为12.306μg·cm^(-2)·h^(-1),去角质层皮肤的J为58.353μg·cm^(-2)·h^(-1),去角质层皮肤的J高于完整皮肤。结论大蒜辣素软膏有效成分可经皮渗透,主要以原型形式吸收,角质层厚度是影响大蒜辣素软膏透过皮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大蒜辣素
软膏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串联
透皮吸收
渗透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蒜辣素在大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鉴别
2
作者
吴莹莹
史荣梅
+4 位作者
李世颖
刘睿婷
宋百灵
马雪红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鉴别大鼠给药后大蒜辣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探讨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取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组,每组每个时间点采...
目的鉴别大鼠给药后大蒜辣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探讨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取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组,每组每个时间点采用6只大鼠,涂抹大蒜软膏于大鼠背部,分别于0、5、10、15、20、25、30、60 min依次取血液和皮肤组织,UPLC-MS/MS鉴定血液和皮肤组织中大蒜辣素的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及变化情况。结果大蒜辣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产生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30 min即可反应90%以上。血浆中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在4 h内稳定。UPLC-MS/MS鉴定并确定了皮肤组织和血浆样品大蒜辣素与内源性半胱氨酸的反应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给予大蒜软膏30 min内血浆和皮肤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浓度逐步增大,60 min时含量降低。结论大蒜辣素可与血浆和组织中的内源性半胱氨酸快速反应,本研究将为大蒜辣素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蒜辣素
半胱氨酸
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栽培方式下大蒜各器官中蒜氨酸含量变化
3
作者
肖赵辉
刘睿婷
+3 位作者
李兰兰
李世颖
马雪红
李新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152,186,共5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大蒜(Allium sativum L.)各器官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膨大期蒜氨酸含量变化,以2种大蒜为材料,分别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2种培养方式下大蒜植株中根、鳞茎、叶片3种器官的蒜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大蒜(Allium sativum L.)各器官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膨大期蒜氨酸含量变化,以2种大蒜为材料,分别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2种培养方式下大蒜植株中根、鳞茎、叶片3种器官的蒜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土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根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根中蒜氨酸含量均基本保持不变;土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鳞茎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鳞茎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叶片中蒜氨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叶片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综上,2种栽培方式下不同生长期大蒜植株各器官蒜氨酸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萌芽期、分化期,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不同器官中蒜氨酸含量均高于土培,且在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叶片中蒜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生长期
器官
大蒜(Allium
sativum
L.)
蒜氨酸含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蒜药用质量评价
被引量:
7
4
作者
胡小霞
邓丽娟
+1 位作者
刘睿婷
史荣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299,共7页
通过比较分析大蒜的药用品质,建立大蒜药用质量评价体系。以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大蒜素含量、蒜氨酸含量、大蒜辣素含量和蒜酶活力为指标,分析甘肃民乐、江苏邳州、山东金乡、河南郑州、重庆巫溪和新疆且末、拜城、种马场、虎头...
通过比较分析大蒜的药用品质,建立大蒜药用质量评价体系。以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大蒜素含量、蒜氨酸含量、大蒜辣素含量和蒜酶活力为指标,分析甘肃民乐、江苏邳州、山东金乡、河南郑州、重庆巫溪和新疆且末、拜城、种马场、虎头镇、大有镇、新地乡等11个产地大蒜的药用品质特征及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大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蒜的上述指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蒜酶活力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蒜氨酸含量与灰分和大蒜辣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利用主成分分析可筛选出3个累计贡献率达到81.134%的主成分,在贡献率最大的第1主成分中,蒜氨酸对大蒜药用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大蒜辣素和蒜酶活力。对11个产地大蒜进行综合评价,甘肃民乐大蒜的主成分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1.44,其余4个得分大于零的皆为新疆大蒜。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大蒜聚为四类,其中郑州大蒜单独为一类,金乡、巫溪和种马场大蒜聚为一类,新地、大有和民乐大蒜聚为一类,其余三地聚为一类。蒜氨酸、大蒜辣素和蒜酶活力可用于体现不同产地大蒜药用品质间的差距,利用综合评分可筛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大蒜,为优质大蒜的种质资源研究与药用大蒜规模化种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蒜氨酸
蒜酶活力
大蒜辣素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红
宋百灵
马雪红
李新霞
机构
新疆
医科大学药学院
伊犁州友谊医院药剂科
新疆
胡
蒜
研究院
(
有限公司
)
新疆
大
蒜
药用
研究
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4-267,274,共5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D01C2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专项(2022A03007-2)。
文摘
目的研究大蒜辣素软膏在离体大鼠皮肤的吸收特性。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建立离体大鼠完整背部皮肤及去角质层皮肤的透皮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串联法(UPLC-MS-MS)测定大蒜辣素软膏透皮吸收液中大蒜辣素的含量,测定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并评价该大蒜辣素累积透过量及渗透速率。结果大蒜辣素5 h内体外经皮渗透量Q与时间t线性关系较好,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回归相关系数(r)均达到0.99以上。完整皮肤的透皮速率J为12.306μg·cm^(-2)·h^(-1),去角质层皮肤的J为58.353μg·cm^(-2)·h^(-1),去角质层皮肤的J高于完整皮肤。结论大蒜辣素软膏有效成分可经皮渗透,主要以原型形式吸收,角质层厚度是影响大蒜辣素软膏透过皮肤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蒜
大蒜辣素
软膏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串联
透皮吸收
渗透速率
Keywords
Allium sativum L
allicin
ointment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
transdermal absorption
permeation rate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蒜辣素在大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鉴别
2
作者
吴莹莹
史荣梅
李世颖
刘睿婷
宋百灵
马雪红
李新霞
机构
新疆
医科大学药学院
新疆
胡
蒜
研究院
(
有限公司
)
新疆
大
蒜
药用
研究
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XJEDU2024P049)
新疆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释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4XJTRY03)。
文摘
目的鉴别大鼠给药后大蒜辣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探讨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取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组,每组每个时间点采用6只大鼠,涂抹大蒜软膏于大鼠背部,分别于0、5、10、15、20、25、30、60 min依次取血液和皮肤组织,UPLC-MS/MS鉴定血液和皮肤组织中大蒜辣素的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及变化情况。结果大蒜辣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产生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30 min即可反应90%以上。血浆中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在4 h内稳定。UPLC-MS/MS鉴定并确定了皮肤组织和血浆样品大蒜辣素与内源性半胱氨酸的反应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给予大蒜软膏30 min内血浆和皮肤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浓度逐步增大,60 min时含量降低。结论大蒜辣素可与血浆和组织中的内源性半胱氨酸快速反应,本研究将为大蒜辣素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蒜辣素
半胱氨酸
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
Keywords
UPLC-MS/MS
allicin
cysteine
S-allylmercapto-L-cysteine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栽培方式下大蒜各器官中蒜氨酸含量变化
3
作者
肖赵辉
刘睿婷
李兰兰
李世颖
马雪红
李新霞
机构
新疆
医科大学药学院
新疆
胡
蒜
研究院
(
有限公司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152,186,共5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022A03019-3,2022A030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D01C255)。
文摘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大蒜(Allium sativum L.)各器官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膨大期蒜氨酸含量变化,以2种大蒜为材料,分别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2种培养方式下大蒜植株中根、鳞茎、叶片3种器官的蒜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土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根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根中蒜氨酸含量均基本保持不变;土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鳞茎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鳞茎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叶片中蒜氨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叶片中蒜氨酸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综上,2种栽培方式下不同生长期大蒜植株各器官蒜氨酸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萌芽期、分化期,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不同器官中蒜氨酸含量均高于土培,且在出苗期、萌芽期、分化期,水培方式下2种大蒜植株叶片中蒜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器官。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生长期
器官
大蒜(Allium
sativum
L.)
蒜氨酸含量
Keywords
cultivation method
growth period
organ
garlic(Allium sativum L.)
allicin content
分类号
S633.4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蒜药用质量评价
被引量:
7
4
作者
胡小霞
邓丽娟
刘睿婷
史荣梅
机构
乌鲁木齐海关技术中心
天康生物制药
有限公司
新疆
医科大学药学院
新疆
胡
蒜
研究院
(
有限公司
)
新疆
大
蒜
药用
研究
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299,共7页
文摘
通过比较分析大蒜的药用品质,建立大蒜药用质量评价体系。以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大蒜素含量、蒜氨酸含量、大蒜辣素含量和蒜酶活力为指标,分析甘肃民乐、江苏邳州、山东金乡、河南郑州、重庆巫溪和新疆且末、拜城、种马场、虎头镇、大有镇、新地乡等11个产地大蒜的药用品质特征及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大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蒜的上述指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蒜酶活力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蒜氨酸含量与灰分和大蒜辣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利用主成分分析可筛选出3个累计贡献率达到81.134%的主成分,在贡献率最大的第1主成分中,蒜氨酸对大蒜药用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大蒜辣素和蒜酶活力。对11个产地大蒜进行综合评价,甘肃民乐大蒜的主成分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1.44,其余4个得分大于零的皆为新疆大蒜。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大蒜聚为四类,其中郑州大蒜单独为一类,金乡、巫溪和种马场大蒜聚为一类,新地、大有和民乐大蒜聚为一类,其余三地聚为一类。蒜氨酸、大蒜辣素和蒜酶活力可用于体现不同产地大蒜药用品质间的差距,利用综合评分可筛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大蒜,为优质大蒜的种质资源研究与药用大蒜规模化种植提供思路。
关键词
大蒜
蒜氨酸
蒜酶活力
大蒜辣素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garlic
alliin
alliinase activity
allici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
刘红
宋百灵
马雪红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蒜辣素在大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鉴别
吴莹莹
史荣梅
李世颖
刘睿婷
宋百灵
马雪红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栽培方式下大蒜各器官中蒜氨酸含量变化
肖赵辉
刘睿婷
李兰兰
李世颖
马雪红
李新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蒜药用质量评价
胡小霞
邓丽娟
刘睿婷
史荣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