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学的新对象新方法:虚构人口与人口学风格
1
作者 弗朗索瓦兹·拉沃卡 孙莹(译) 唐伟胜(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6,共7页
文章简单回溯了西方人物理论史,指出当代对“虚构人口”的研究兴趣渐浓。“人口学风格”,即一部小说、一种体裁或一个时代“虚构人口”的特征。概念源自作者2015年起开始的一项研究,作者团队建立了一个有15000个有名姓人物和354000个无... 文章简单回溯了西方人物理论史,指出当代对“虚构人口”的研究兴趣渐浓。“人口学风格”,即一部小说、一种体裁或一个时代“虚构人口”的特征。概念源自作者2015年起开始的一项研究,作者团队建立了一个有15000个有名姓人物和354000个无名姓人物的虚构人口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与19世纪中期法国和英国实际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做比较。结果发现:从19世纪早期到中期,小说的平均人物数量有所增加,英国小说的人物数量多于法国小说,女作家小说的人物数量少于男作家,畅销书的人物数量通常多于不那么畅销的小说。作者进而通过比较索菲·柯丹的《克莱尔·达尔博》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举例说明如何对虚构作品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人口统计学分析使得人们可以揭示体裁演变、可以对虚构作品作出一般性假设以及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人口 人口学风格 叙事学 虚构作品
下载PDF
群岛思想与关系诗学——论格里桑的“全-世界”文学空间观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方 黄可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3-51,158,共10页
法国当代学者爱德华·格里桑从马提尼克特有的地理样貌出发,对世界文化格局进行了新颖而独特的描绘与构想,阐发出“群岛思想”和“关系诗学”,在此基础上对世界文学空间进行探讨与分析,从群岛语言、共同言语和文学作品在发生地和世... 法国当代学者爱德华·格里桑从马提尼克特有的地理样貌出发,对世界文化格局进行了新颖而独特的描绘与构想,阐发出“群岛思想”和“关系诗学”,在此基础上对世界文学空间进行探讨与分析,从群岛语言、共同言语和文学作品在发生地和世界文学空间之间构建的联系出发,提出一种“全-世界”的总体文学新模态,为世界文学的思考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格里桑 群岛思想 关系诗学 “全-世界” 世界文学
下载PDF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逄思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79,共5页
法国学徒制教育历史悠久,近年来呈稳步发展态势,2020年学徒总人数达到50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法国现代学徒制呈现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企业与学徒中心、政府和企业、政府政策和学徒的“预期利益... 法国学徒制教育历史悠久,近年来呈稳步发展态势,2020年学徒总人数达到50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法国现代学徒制呈现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企业与学徒中心、政府和企业、政府政策和学徒的“预期利益”相融通等特征。借鉴法国的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在中小企业中开展试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现代学徒制 多元融通 校企合作 政府主导 中国特色学徒制
下载PDF
小说何所是? 小说当何为?——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31,共7页
在昆德拉的小说诗学中,他特别强调"小说"有两个前提是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的。一是小说要有所"发现":启示人类存在的新维度,是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功能,是它站得住脚的道义上的理由。二是必须承认作为独立的艺术... 在昆德拉的小说诗学中,他特别强调"小说"有两个前提是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的。一是小说要有所"发现":启示人类存在的新维度,是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功能,是它站得住脚的道义上的理由。二是必须承认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小说的自主性。小说既不提供某一时代的忠实的历史画卷,也不提供对其社会结构的分析批评。小说是透过想象人物的角度对于存在的思考。小说不是作者的自白,而是对置身于变成了陷阱的世界中的人的生活的探索。发现只有小说能够发现的,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小说诗学 发现 自主
下载PDF
从舞台与观众的关系看当代戏剧对“真实”的描述——克劳德·雷吉(Claude Régy)戏剧美学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苇杭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通过对法国当代著名导演克劳德·雷吉(Claude Régy)的戏剧美学观的阐释,探索舞台与观众的交流和戏剧对“真实”的描述之间的关系。作为20世纪西方颇具代表性的先锋导演,雷吉的戏剧美学观是当代西方戏剧对于那种建立在“逼真”... 通过对法国当代著名导演克劳德·雷吉(Claude Régy)的戏剧美学观的阐释,探索舞台与观众的交流和戏剧对“真实”的描述之间的关系。作为20世纪西方颇具代表性的先锋导演,雷吉的戏剧美学观是当代西方戏剧对于那种建立在“逼真”与“摹仿”(mimèsis)基础上的亚里士多德式古典戏剧的质的转变的具体体现。此转变,表面体现为戏剧形式的革新,本质却在重建戏剧与真实世界间的关系,即如何透过戏剧这一可感的艺术形式,让“真实”在剧场中、在舞台与观众间无亏损地流通,使在由语言、意识形态所构成并限定的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见的“真实”得以被感知。由此,试图打破对西方戏剧现代性即现代形式的一般理解,从而展现戏剧形式变革背后的现代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当代戏剧 剧场 舞台与观众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
下载PDF
复活的历史与记忆--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博类题材与记忆共同体重构
6
作者 杨蓥莹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5期66-68,共3页
告别了传统文博类题材惯用的宏大叙事的高冷感和传统式科普话语的间离感,以怀古思今的抒情性文字多了一些人情味的亲近感,新媒介技术营造了浸入感和互动感,给观众留有思考余地的同时,让观众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答案,契合现代年轻人... 告别了传统文博类题材惯用的宏大叙事的高冷感和传统式科普话语的间离感,以怀古思今的抒情性文字多了一些人情味的亲近感,新媒介技术营造了浸入感和互动感,给观众留有思考余地的同时,让观众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答案,契合现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文化记忆的重构和集体性纽带记忆的激活,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观众内心的丰盈感和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文化知识 新媒介技术 文化记忆 亲近感 传统式 文博 历史与记忆 科普
下载PDF
法语口语聚焦手法分析
7
作者 井家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4期89-89,91,共2页
焦点是话语中的信息核心,说话者表达重要信息的过程就叫作"聚焦"。在自然语言中,聚焦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重音和语调聚焦信息;(2)通过特殊句法改变信息分布结构来聚焦信息;(3)通过添加特殊的焦点标记词来聚焦... 焦点是话语中的信息核心,说话者表达重要信息的过程就叫作"聚焦"。在自然语言中,聚焦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重音和语调聚焦信息;(2)通过特殊句法改变信息分布结构来聚焦信息;(3)通过添加特殊的焦点标记词来聚焦信息。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法语口语聚焦手法并分析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聚焦手法 法语口语
下载PDF
勒克莱齐奥作品中自然空间的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方 樊艳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30,共9页
从七十年代中期《另一端的旅行》(1975)的创作开始,自然空间在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叙事空间,与前期创作中的现代都市空间相对立。作者秉承了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思想家的思想,将作为原型的自然四元素土、水、火、气与具... 从七十年代中期《另一端的旅行》(1975)的创作开始,自然空间在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叙事空间,与前期创作中的现代都市空间相对立。作者秉承了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思想家的思想,将作为原型的自然四元素土、水、火、气与具体的自然如大地、大海、天空等联系起来,构建了诗意的自然空间,在此,人物重新缔结与世界断裂的关系。外在的自然空间与人物内在的精神空间彼此呼应,成为引导人物走向精神启悟的神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自然元素 自然空间
原文传递
感官、神性与乌托邦——论《奥尼恰》中的“风景”
9
作者 樊艳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4,共11页
本文以"风景"作为出发点,分析勒克莱齐奥在《奥尼恰》中如何以人物的感知与经验将外在的风景内在化,使自然的风景获得了历史与文化的意义。以"目光"为媒介,人物与风景相遇,与世界结成一种亲密关系。在感官的狂喜、... 本文以"风景"作为出发点,分析勒克莱齐奥在《奥尼恰》中如何以人物的感知与经验将外在的风景内在化,使自然的风景获得了历史与文化的意义。以"目光"为媒介,人物与风景相遇,与世界结成一种亲密关系。在感官的狂喜、神性的启示以及乌托邦梦想的幻灭后,人物最终走向身体与灵魂的蜕变。风景成为人物认识自我、探寻自我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恰》 风景 感官 神性 乌托邦
原文传递
虚构人物的人口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筱一 《外国美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52-168,共17页
论文以人口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凸显作品的历史背景及与历史现实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人口统计学 虚构人物
原文传递
Interpreting into a B Language: How It Could Be Raised up to the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Standards 被引量:7
11
作者 勒代雷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The pros and cons of simultaneously interpreting into a foreign languag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Chinese- English interpreting are listed and advice is given to trainees on how to work th... The pros and cons of simultaneously interpreting into a foreign languag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Chinese- English interpreting are listed and advice is given to trainees on how to work them out one by one.Based on the consensus reached by interpreting schools in the European Union,the paper also lays down directions to trainers on when and how it is advisable to teach simulta- neous interpretation into B,and how to make it acceptable to foreign liste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议翻译 口译 同声传译 训练 汉英对照翻译
原文传递
从《补缸》到《拔兰花》:十九世纪两出中国小戏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仕龙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本文探讨了两出中国民间小戏《补缸》与《拔兰花》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补缸》首刊于西人在华发行之《中国丛报》,后被法国作家引用,写入虚构游记《开放的中华》,惜未引起西方汉学家注意。《拔兰花》则来自法国驻华使馆人员儒勒&#... 本文探讨了两出中国民间小戏《补缸》与《拔兰花》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补缸》首刊于西人在华发行之《中国丛报》,后被法国作家引用,写入虚构游记《开放的中华》,惜未引起西方汉学家注意。《拔兰花》则来自法国驻华使馆人员儒勒·亚冉在上海的观剧经验,剧本经翻译后收录于其法文著作《俗雅中国》,并于1896年在巴黎的"新舞台"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缸》 《拔兰花》 民间小戏 法国
原文传递
意义的显性/隐性双态对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MarianneLederer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语言符号的构成成分可以分解为显性成分(或提喻成分)与隐性成分两个部分,这两种成分随意组合,产生符号的意义。有鉴于此,同一文本的不同语言版具有完全重合的显/隐意义结构的可能性几乎完全可以排除。这一现象无可争辩地解释了为什... 语言符号的构成成分可以分解为显性成分(或提喻成分)与隐性成分两个部分,这两种成分随意组合,产生符号的意义。有鉴于此,同一文本的不同语言版具有完全重合的显/隐意义结构的可能性几乎完全可以排除。这一现象无可争辩地解释了为什么对原文显性措辞的直译不可能正确表达其意义。由于处于字面的显性措辞必须得到暗含的相关隐性成分的补充配合才能表达出文本的完整意义,如果要传达原文的概念信息以及(或者)情感信息,在将它翻译成目的语时调整和变动其显性措辞是不可避免的。原文的某些隐性成分需要加以显性化,而原文的一些显性措辞在目的语中会成为冗余,需要删减。这样一来,那些坚持以有别于原文的形式来传达其意义的译者就无可厚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本 显性/隐性 提喻 意义 认知/情感输入
原文传递
文学家的传记该如何成就——加缪传记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让-伊夫·盖兰 唐玉清 《现代传记研究》 2014年第2期39-46,223,共9页
20世纪末的法国,文学家传记有一个明显的回流,在这个背景上,结合加缪研究中的传记部分,笔者深人比较了两部代表性的传记创作,进而探讨作品研究在文学家传记中的地位以及传记为文学研究服务的诸种可能。
关键词 文学家传记 加缪
原文传递
本维尼斯特陈述话语意义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兼论意识与话语流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超彬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9,共14页
本文关注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关于"话语意义"问题的基本观点,欲指出该问题是法国本土语言学从结构主义语言观过渡到当代陈述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桥梁。追其源头,陈述话语行为的形式和意义与结构主义符号的能指和所... 本文关注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关于"话语意义"问题的基本观点,欲指出该问题是法国本土语言学从结构主义语言观过渡到当代陈述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桥梁。追其源头,陈述话语行为的形式和意义与结构主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特性有继承关系,突出表现在语词之间的关联性与整体性。陈述理论开辟的研究道路在法国当代语言学中得到运用和延伸,理论兴趣聚焦在陈述话语行为中话语主体的构建、意向与流动的意识或内心语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发现,在这些议题上,陈述语言学对结构主义的超越能够与语言现象学相通。本文的主旨在于将本维尼斯特的意义理论置于这些传统与当代法国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观念史体系中考察,进而总结陈述话语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意义的主体话语行为。最后,为了支撑该话语意义的理论论述,本文通过文学话语分析示例,说明整体的动态话语流如何呈现主体的意识。分析可发现,陈述话语意义理论为研究话语与意识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实际操作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 话语意义生成 话语自我调节 元语言话语标记语 身体意向性 内心语言 陈述语言学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追问和中国现代文学法译的多维思考——评《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天楚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1引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而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家层面的积极推动下,文学、翻译、出版等相关领域都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一议题... 1引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而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家层面的积极推动下,文学、翻译、出版等相关领域都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一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图在学理上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更好地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事实上,倘若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历史长河我们就会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现代性 文学走向 多维思考 文学交流 翻译史 翻译理论 个案研究 中国译学
原文传递
本土和国际语境下的当代法国传记片 被引量:1
17
作者 拉斐尔.蒙万 路智淇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通过追溯法国传记片的四个兴盛期,确认其作为法国本土语境下产生的类型片地位,反映法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当代法国传记片倾向于选择近现代人物在公共场合与个人独处时的双重人生。对于其中美国元素和影片国际影响,探讨在风格转换的大潮... 通过追溯法国传记片的四个兴盛期,确认其作为法国本土语境下产生的类型片地位,反映法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当代法国传记片倾向于选择近现代人物在公共场合与个人独处时的双重人生。对于其中美国元素和影片国际影响,探讨在风格转换的大潮下身份挑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语境 国际影响 传记片 法国 当代 社会文化 公共场合 类型片
原文传递
现代法国文学批评的流变与平衡
18
作者 托.巴维尔 李金佳 《外国文学动态》 2000年第5期17-21,共5页
近年以来,法国战后文学批评颇为我国读者推重,萨特,拉冈,巴特,德里达诸家之学,亦多有译介。然法国批判界的全貌如何,其各家各派宗系何在,似尚少提契性的介绍,而对其发展嬗变的内因外力,亦终嫌不甚了然。雾里看花,花信美而虚矣,望空借道... 近年以来,法国战后文学批评颇为我国读者推重,萨特,拉冈,巴特,德里达诸家之学,亦多有译介。然法国批判界的全貌如何,其各家各派宗系何在,似尚少提契性的介绍,而对其发展嬗变的内因外力,亦终嫌不甚了然。雾里看花,花信美而虚矣,望空借道,道诚高而危哉。巴维尔此文由史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现代文学 文评 批评家 巴黎第八大学 巴黎——万桑大学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原文传递
通过人工智能研究早期电影:对电影馆藏图像检索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比阿特丽斯·塔德奥·富伊卡 奥利弗·布韦松 +1 位作者 克劳德·穆苏 刘思成(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3年第4期63-77,共15页
计算机工具为我们提供了观看电影的新方法,并为电影学者们创造了提出多样研究问题和展望新研究方法的机遇。文章着重关注电影史学者的研究如何能从尚未被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的帮扶中获益,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Snoop”在老电影语料库中... 计算机工具为我们提供了观看电影的新方法,并为电影学者们创造了提出多样研究问题和展望新研究方法的机遇。文章着重关注电影史学者的研究如何能从尚未被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的帮扶中获益,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Snoop”在老电影语料库中进行的第一轮试验。Snoop由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INA)和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共同开发。通过探索性的方式,Snoop使研究者能够检索老电影语料库中的共同主题。除了介绍实验中遇到的挑战和新发现外,文章亦旨在对实验进行整体评估并讨论新的研究方向。从研究史的角度而言,文章的另一目的在于评估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成为实施不同研究方法的有效工具——既能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能重新审视旧有疑窦;且如果是,又将如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视听档案库 数字电影 人工智能 目标检索
原文传递
博物馆的定义:历史与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弗朗索瓦·梅来思 滕曼(译) 《国际博物馆》 202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夸美纽斯在其1654年出版的《世界图绘》一书中这样描述博物馆:"科学家在这里与世隔绝,独坐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中,同时博览群书。"(卢格利,1998)自那时起,博物馆制度就开始了巨变,现行制度试图通过更多规范性而非描述性的定义来... 夸美纽斯在其1654年出版的《世界图绘》一书中这样描述博物馆:"科学家在这里与世隔绝,独坐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中,同时博览群书。"(卢格利,1998)自那时起,博物馆制度就开始了巨变,现行制度试图通过更多规范性而非描述性的定义来同时描述它们的特点并定义它们的轮廓。"博物馆"这个词本身并不受版权保护,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将纪念品商店甚至自己的公寓命名为博物馆。有些人大概做梦都想摆脱"博物馆"这个限制性称谓(有点像卡芒贝尔奶酪或波尔多葡萄酒),但这似乎不是目前政府或博物馆协会为确保成员质量而采取的方式。因此国际博物馆协会正准备在其历史上第九次定义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美纽斯 波尔多 版权保护 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协会 纪念品 规范性 限制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