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能神经传递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婧 孙建栋 +1 位作者 苑玉和 陈乃宏 《神经药理学报》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解释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递质的功能失调为主,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除单胺类神经递质外,谷氨酸等神经递质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文就谷氨酸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抑郁症中可能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各类针对谷氨酸异... 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解释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递质的功能失调为主,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除单胺类神经递质外,谷氨酸等神经递质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文就谷氨酸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抑郁症中可能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各类针对谷氨酸异常抗抑郁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谷氨酸 抗抑郁药物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玮 韩宁 +1 位作者 胡金凤 陈乃宏 《神经药理学报》 2012年第2期42-47,共6页
对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素脑缺血保护作用研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不仅能抑制脑缺血再灌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而保护受损脑组织,还能增加缺血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而减少再灌过程中自由基带来的损伤。此外蛇床子... 对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素脑缺血保护作用研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不仅能抑制脑缺血再灌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而保护受损脑组织,还能增加缺血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而减少再灌过程中自由基带来的损伤。此外蛇床子素还具有良好的抗凝抗血栓作用,该文从抗炎、抗氧化、抗凝、抗凋亡等几个方面综述蛇床子素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蛇床子素防治脑缺血的药理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脑缺血 炎症 抗氧化 抗凝
下载PDF
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袁绍鹏 陈日道 +4 位作者 史记 白金叶 玄玲玲 戴均贵 侯琦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AA模型组;③再造生血片组(生药7g/kg);④雪莲多糖组(500mg/kg)。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于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给药,... 目的研究并探讨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AA模型组;③再造生血片组(生药7g/kg);④雪莲多糖组(500mg/kg)。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于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给药,每天灌胃2次,连续给药14天。给药结束后,分别测量小鼠体重及脾脏、胸腺指数,血常规检测细胞分类并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造血祖细胞CD34表达量,并检测小鼠股骨病理变化。结果雪莲多糖组在给药14天后,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多项数据相比AA模型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同时,给予雪莲多糖提取物后,明显促进CD34+造血细胞在整体细胞中所占比率,并可不同程度减轻辐射照射诱发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病理学改变,其活性与阳性药再造生血片相当。结论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免疫介导的AA小鼠模型的治疗活性,提示雪莲多糖提取物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及改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天山雪莲 多糖 骨髓造血细胞 CD34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的命运决定机制及其靶点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寅仲 陈乃宏 《神经药理学报》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来源,近年来对于NSCs的增殖与分化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多种细胞调节因子...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来源,近年来对于NSCs的增殖与分化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多种细胞调节因子存在于微环境中共同调节NSCs的自我更新、迁移及分化,其中Notch通路,NF-κB通路与Wnt通路尤其作为NSCs发育中的"命运决定者"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中的每条通路均具有独自控制分化与增殖的能力。针对Notch通路、Wnt通路以及NF-κB通路对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与阐述,对其中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目前最新的内、外源化合物对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今后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命运决定 NOTCH WNT NF-KB
下载PDF
荧光素酶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晓菡 王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多项生理活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化学发光,特别是基于生物酶的化学发光即生物发光,提供了极灵敏的检测信号,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荧光素酶如萤火虫荧光素酶、细菌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 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多项生理活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化学发光,特别是基于生物酶的化学发光即生物发光,提供了极灵敏的检测信号,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荧光素酶如萤火虫荧光素酶、细菌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几种低分子量荧光素酶,具有不同的酶催化特性及理化特征。它们应用于蛋白质片段互补与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等各种生化检测方法,为观察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更安全便捷的手段,拓宽了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本文综述了常用荧光素酶的特征和它们在各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方法中使用的原理、策略及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光 荧光素酶 蛋白质相互作用 片段互补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倩 楚世峰 +1 位作者 连晓媛 张均田 《神经药理学报》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探讨其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 test,FST)建立急性应激模型,选择大鼠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探讨其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 test,FST)建立急性应激模型,选择大鼠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长期抑郁模型。同时给予人参皂苷Rg1(5,10,20 mg·kg-1·d-1)和度洛西汀(10 mg·kg-1·d-1),观察Rg1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急性应激实验中,Rg1三个剂量组(5,10,20 mg·kg-1)均能够显著减少动物的不动时间。慢性应激后,采用强迫游泳和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与模型组相比,Rg1三个剂量均能够显著减少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实验的糖水消耗百分比,延长动物的睡眠时间。机制研究证明,Rg1可抑制PDE4引起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sphate,cAMP)的累积,进而激活cAMP介导的抗抑郁信号转导途径,还可增加雄激素水平,而雄激素又能拮抗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和增加基础突触传递。此外,增加突触新生也是抗抑郁的重要机制。结论: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急性应激和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减少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以及增强突触可塑性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人参皂苷RG1 急性应激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 糖皮质激素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食欲刺激素对乙酸致大鼠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袁月 姜剑伟 +2 位作者 唐波 王贵彬 张建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7-184,共8页
目的 探究食欲刺激素(ghrelin)对乙酸诱导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胃浆膜下微量注射30μL乙酸制备慢性胃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后缝合。模型+食欲刺激素组大鼠ip给予食欲刺激素30μg·kg^(-1),每日2次。分别在... 目的 探究食欲刺激素(ghrelin)对乙酸诱导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胃浆膜下微量注射30μL乙酸制备慢性胃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后缝合。模型+食欲刺激素组大鼠ip给予食欲刺激素30μg·kg^(-1),每日2次。分别在连续给药第3,6和9天(D3,D6和D9)后,每组4只取胃测量溃疡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溃疡周围胃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比例,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溃疡周围胃组织中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NO合酶(NOS)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诱导型NO合酶(iNOS)活性,Western印迹法测定胃溃疡周围胃组织中iNOS和内皮型NO合酶(eNOS)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3胃展开可见穿孔样溃疡,D6胃溃疡创口面积未见明显缩小,D9溃疡创口面积开始缩小;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食欲刺激素组D3大鼠胃溃疡处即形成新生基底组织,D6和D9胃溃疡创口面积显著缩小(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3溃疡周围胃组织中无PCNA阳性细胞,D6和D9呈增加趋势;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食欲刺激素组大鼠D3胃溃疡周围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比例较高,D6和D9进一步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IL-1β的含量显著增加(D3和D6,P<0.01),iNOS活性显著增加(D3,D6和D9,P<0.01),溃疡周围胃组织中IL-1β含量(D3和D6,P<0.01)和TNF-α含量(D3,P<0.01;D6,P<0.05)显著增加,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D3,D6和D9,P<0.01),VEGF含量显著降低(D3,D6和D9,P<0.01),而eNOS蛋白表达先降低(D3,P<0.05)后增加(D9,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食欲刺激素组大鼠血浆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D3和D6,P<0.01),iNOS活性显著降低(D6和D9,P<0.01),溃疡周围胃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D3和D6,P<0.01),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D3,P<0.01;D6,P<0.05;D9,P<0.01),VEGF含量显著增加(D3,D6和D9,P<0.01)eNOS蛋白表达先增加(D3,P<0.01),后降低(D9,P<0.01)。结论 食欲刺激素对乙酸致大鼠胃损伤有显著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NOS炎性通路有关,还可能通过VEGF/eNOS通路,从胃溃疡早期开始加速胃溃疡周围组织中血管和组织新生,从而共同促进胃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刺激素 胃溃疡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NO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作用核苷酸序列的体外筛选研究
8
作者 马开利 宋连昆 +5 位作者 苑玉和 张莹 李莉 杨金玲 朱平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体外筛选α突触核蛋白可能作用的核苷酸序列。方法根据碱基组成特征合成一系列的核苷酸序列,与α突触核蛋白-绿色荧光蛋白(α-synuclein-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α-syn-GFP)融合蛋白混合,采用圆二色谱分析色谱峰的变化情况。结... 目的体外筛选α突触核蛋白可能作用的核苷酸序列。方法根据碱基组成特征合成一系列的核苷酸序列,与α突触核蛋白-绿色荧光蛋白(α-synuclein-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α-syn-GFP)融合蛋白混合,采用圆二色谱分析色谱峰的变化情况。结果α突触核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混合入GC-box样核苷酸序列后导致色谱峰发生较大变化。结论α突触核蛋白转位进入细胞核后,可能通过作用于GC box样核苷酸序列,参与细胞核内的基因表达调控,从而发挥其生理或病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核苷酸序列 圆二色谱 GC-box样序列 核定位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闫征 王宏旭 +2 位作者 刘莉莹 杜国华 陈若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33-634,637,共3页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不同肿瘤细胞上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3种灵芝三萜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绘制抑制曲线,并计算IC50,反映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3种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单体对5...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不同肿瘤细胞上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3种灵芝三萜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绘制抑制曲线,并计算IC50,反映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3种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单体对5种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灵芝酸Y的抑制作用比较强,对肺癌细胞H460的IC50为22.4μmol/L,其次是7-oxo-ganoderic acid Z2,IC50为43.1μmol/L。3种化合物灵芝酸Y、7-oxo-ganodericacid Z2和ganoderon B对其他被测细胞株未显示活性或活性很弱。结论灵芝酸Y对肺癌细胞H460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7-oxo-ganoderic Z2对肺癌细胞H460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灵芝酸Y和7-oxo-ganoderic Z2的抗肺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子实体 三萜类化合物 抗肿瘤 四甲基偶氮唑盐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尹非 李雪晨 叶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0,499,共5页
高尿酸血症(HUA)能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反应等,与代谢综合征(MS)中的肥胖、空腹血糖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等主要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HUA与胰岛素抵抗(IR)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总结梳理HUA与MS之间... 高尿酸血症(HUA)能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症反应等,与代谢综合征(MS)中的肥胖、空腹血糖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等主要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HUA与胰岛素抵抗(IR)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总结梳理HUA与M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阐明HUA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合并症,为HUA、MS等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国华 王宏旭 刘子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小鼠中脑差异蛋白,发现姜黄素的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用脂多糖刺激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PT... 目的研究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小鼠中脑差异蛋白,发现姜黄素的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用脂多糖刺激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PTP诱发的小鼠PD模型中,蛋白质组学鉴定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高表达,姜黄素给药可以下调GFAP的表达,Western印迹验证GFAP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在脂多糖刺激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中GFAP的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给药后可以降低GFAP的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PD发病,姜黄素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产生抗感染作用,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姜黄素 神经炎症
下载PDF
人工麝香对卵白蛋白致敏小鼠气道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绍鹏 白金叶 +2 位作者 章菽 程桂芳 侯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7期4-7,12,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麝香对卵白蛋白(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别于第0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20μg OVA和2.25 mg Al(OH)3凝胶致敏,于第28、29、30天从气管滴入OVA进行攻击,攻击前1 h给予受试化合... 目的研究人工麝香对卵白蛋白(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别于第0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20μg OVA和2.25 mg Al(OH)3凝胶致敏,于第28、29、30天从气管滴入OVA进行攻击,攻击前1 h给予受试化合物人工麝香及阳性药地塞米松。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11)、模型组(OVA组,n=10)、地塞米松组(Dex组,n=10)、人工麝香给药10 d组(n=11)、人工麝香给药7 d组(n=13)、人工麝香给药5 d组(n=11)。人工麝香皮下给药100 mg/kg,分别自致敏第21、24、26天开始给药,给药周期为10、7、5 d。处死小鼠后,对小鼠的体重、脾脏和胸腺进行称重,计算脾脏、胸腺指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IL-4、IL-5及IL-17含量改变,HE染色分析小鼠肺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分析中性粒细胞生物标志物Ly6G/Gr-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工麝香100 mg/kg连续给药5、7 d可改善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降低小鼠BALF炎症细胞因子IL-4、IL-5、IL-17的含量(P<0.05)。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人工麝香能够抑制小鼠肺部气道中炎症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中性粒细胞标志物Ly6G/Gr-1的表达。结论人工麝香具有较强的减轻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损伤的功能,提示人工麝香对于哮喘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麝香 哮喘 气道炎症 中性粒细胞 白介素17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对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倩 楚世峰 +1 位作者 张均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慢性应激对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人参皂苷Rg1(5、10和20 mg·kg-1)和...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慢性应激对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人参皂苷Rg1(5、10和20 mg·kg-1)和度洛西汀(10 mg·kg-1),每天1次,连续28 d。用强迫游泳和糖水消耗的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应激后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糖水偏好实验中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异常,突触前膜的突触囊泡密度减小,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也减少。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能明显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行为,改善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结论人参皂苷Rg1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和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 强迫游泳实验 糖水偏好实验 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霜 胡金凤 +3 位作者 楚世峰 韩宁 贺文彬 陈乃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89-91,共3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占总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9.5%,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15%~30%。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病(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损伤),发病率... 药物性肝损伤(DILI)占总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9.5%,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15%~30%。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病(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损伤),发病率较高,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或较隐匿,常常不易被发现和确诊。本文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发病机制及诊断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寻找行之有效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肝损伤 机制 预防
下载PDF
STAT3小分子抑制剂FLLL31对卵白蛋白致敏小鼠气道炎症治疗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绍鹏 白金叶 +1 位作者 玄玲玲 侯琦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新结构化合物FLLL31抑制卵白蛋白(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的活性,探讨FLLL31治疗哮喘的初步疗效。方法:雄性BALB/c小鼠(18—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对照组(OVA组)、地塞... 目的:研究新结构化合物FLLL31抑制卵白蛋白(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的活性,探讨FLLL31治疗哮喘的初步疗效。方法:雄性BALB/c小鼠(18—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对照组(OVA组)、地塞米松组(1mg/kg,腹腔注射)和FLLL31组(15mg/kg,口服灌胃)。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d和第14d致敏,每只鼠腹腔注射20P,gOVA和2.25mgAI(OH),凝胶,FLLL31自致敏第24d开始给药,给药周期为7d;于第28、29、30d以气管滴入OVA进行攻击,攻击前1h给予受试化合物FLLL31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结果:小鼠肺灌流液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分析等实验结果证明,FLLL31以15mg/kg连续给药7d后,与模型组相比,抑制了小鼠肺部气道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明显改善OVA致敏引发的小鼠气道炎症症状;ELISA结果证明FLLL31降低小鼠肺灌流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LLL31降低OVA致敏小鼠肺部白细胞介素6受体浓度,减少中性粒细胞标志物淋巴细胞抗原6G(Ly6G)的表达(P〈0.05)。结论:特异抑制STAT3的新结构化合物FLLL31在体内对OVA致敏小鼠模型气道炎症有较好的改善和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LL31 哮喘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6 淋巴细胞抗原6G
下载PDF
Vam3对C6-pyridinium ceramide诱导的MCF7/GFP-Bax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6
作者 玄玲玲 侯琦 《中国药理通讯》 2013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吸烟诱导的肺上皮细胞氧化失衡是CO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多引起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合成减少,细胞启动凋亡。促细胞凋亡信号如C6-pyridinium ceramide可作用于线粒体,
关键词 细胞凋亡信号 MCF7 线粒体氧化损伤 机理 线粒体膜电位 肺上皮细胞 活性氧生成 ATP合成
下载PDF
精氨酸对牛胰核糖核酸酶氧化复性的时相性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崔香 邓丽刚 +2 位作者 闫征 杜国华 王楠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0,共9页
精氨酸常在重组蛋白的体外复性中,作为一种小分子添加剂用于抑制蛋白聚集。精氨酸对蛋白复性折叠过程本身的影响尚不清楚。首次以不易聚集的牛胰核糖核酸酶为研究对象,通过飞行质谱检测氧化复性中间体的变化,通过酶学活性检测蛋白活性... 精氨酸常在重组蛋白的体外复性中,作为一种小分子添加剂用于抑制蛋白聚集。精氨酸对蛋白复性折叠过程本身的影响尚不清楚。首次以不易聚集的牛胰核糖核酸酶为研究对象,通过飞行质谱检测氧化复性中间体的变化,通过酶学活性检测蛋白活性的恢复过程,观察了精氨酸对氧化复性的直接影响。发现不同浓度精氨酸对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氧化复性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特别在0.5 mol/L浓度时,精氨酸对牛胰核糖核酸酶氧化复性的抑制作用具有独特的时相依赖性:早期复性可持续至4 h,其活性恢复达30%后,晚期复性基本终止。这种抑制特征与脲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精氨酸没有完全抑制关键结构中间体的形成。结果说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氧化复性,除经关键结构中间体的主要通路外,还可能存在一个潜在复性通路,它是其氧化复性后期的关键限速通路。该复性通路可以被0.5 mol/L精氨酸完全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牛胰核糖核酸酶 氧化复性 中间体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莹 黄立伟 +1 位作者 叶菲 张晓琳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调节机制在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节作用使其成为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P... 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调节机制在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节作用使其成为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PTP1B的结构特征、对胰岛β细胞数量、分泌功能及β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提示PTP1B抑制剂对保护β细胞及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β细胞保护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大黄素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宝妍 朱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HFD组)、阳性对照组(Simvastatin组,6 mg/kg)及大黄素组(emodin组,70 mg/kg),除Con组外,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形成...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HFD组)、阳性对照组(Simvastatin组,6 mg/kg)及大黄素组(emodin组,70 mg/kg),除Con组外,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形成高脂血症模型,并于给药治疗4周后测定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收取血浆样品绘制脂蛋白谱及进行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结果 1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给予大黄素治疗后,血中TG、TC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脂蛋白谱分析显示,大黄素可调节脂代谢紊乱金黄地鼠血清脂蛋白亚型的分布及不同脂蛋白亚型内的脂质含量,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脂质运载能力;3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大黄素可改善血浆内源性分子的代谢轮廓,其改善效果与辛伐他汀相当。结论大黄素具有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高脂血症 金黄地鼠 脂蛋白谱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Ⅴ——调节糖代谢紊乱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丽 张晓琳 +3 位作者 李莫涵 田金英 张培成 叶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中药复方FF16)改善IRF小鼠葡萄糖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形成胰岛素抵抗合并糖耐量低减的IRF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IRF、罗格列酮(Rosi)组和FF16组。以禁食血糖水平测定、腹腔... 目的:探讨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中药复方FF16)改善IRF小鼠葡萄糖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形成胰岛素抵抗合并糖耐量低减的IRF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IRF、罗格列酮(Rosi)组和FF16组。以禁食血糖水平测定、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评价动物的糖代谢状态;采用胰岛素耐量试验(ITT)、血胰岛素测定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糖代谢相关蛋白GSK3β,p-GSK3β的表达。结果显示,中药复方FF16能够改善IRF小鼠的糖代谢紊乱,使葡萄糖耐量试验AUCIPGTT较IRF组降低22.3%;能显著增加IRF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使胰岛素耐量试验AUCITT降低22.1%,HOMA-IR指数降低49.5%。FF16使IRF小鼠肝脏Akt磷酸化水平升高116.4%,GSK3β磷酸化水平升高24.9%。推测中药复方FF16可通过增强IRF小鼠肝脏糖原合成,改善机体糖代谢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FF16 糖代谢紊乱 AKT GSK3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