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附近的解剖学和超声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晓慧 郑言言 +2 位作者 徐朝阳 张铭 徐胜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感觉异常性股痛(MP)常由股外侧皮神经(LFCN)的机械嵌压引起,通常发生在股外侧皮神经走行至髂前上棘的部位。MP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有待确定,部分原因是LFCN周围筋膜平面的精细结构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生物塑化和超声确定LFCN... 目的感觉异常性股痛(MP)常由股外侧皮神经(LFCN)的机械嵌压引起,通常发生在股外侧皮神经走行至髂前上棘的部位。MP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有待确定,部分原因是LFCN周围筋膜平面的精细结构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生物塑化和超声确定LFCN在髂前上棘附近的筋膜结构。方法选择11具尸体(6名女性,5名男性,38~97岁)制作薄层生物塑化切片。对34名健康志愿者(19名女性,15名男性,20~62岁)进行LFCN超声评估。结果LFCN在腹内斜肌筋膜纤维和髂筋膜之间出骨盆,然后在缝匠肌表面和位于髂前上棘(ASIS)下方的阔筋膜张肌之间走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LFCN走行在独立封闭的筋膜鞘中。结论LFCN在髂前上棘处位于腹内斜肌腱膜内。LFCN在缝匠肌表面及外侧走行至大腿前外侧区域。超声定位LFCN有助于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感觉异常性股痛 塑化 超声 解剖学
下载PDF
薄层塑化技术要点和进口与国产环氧生物塑化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宝营 粱亮 +3 位作者 刘明 Xu Liangcheng 史伟同 张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8-951,共4页
目的:详细阐述薄层塑化技术要点,比较进口环氧树脂与国产环氧树脂(特宁)塑化标本的特点。方法:选取犬头标本1个,将其连续矢状位切片,并按切片顺序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经脱水、脱脂、浸胶、裱片、硬化等步骤制作薄层塑化切片,... 目的:详细阐述薄层塑化技术要点,比较进口环氧树脂与国产环氧树脂(特宁)塑化标本的特点。方法:选取犬头标本1个,将其连续矢状位切片,并按切片顺序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经脱水、脱脂、浸胶、裱片、硬化等步骤制作薄层塑化切片,在浸胶过程中奇数组选用进口环氧树脂;偶数组选用国产环氧树脂,其他实验步骤2组完全相同。结果:在浸胶反应的早期、中期、晚期,国产组产生的气泡明显要比进口组速度快而且数量多,国产环氧树脂具有更低的黏稠度和更高的渗透性。国产环氧树脂与进口环氧树脂具有相似的质量和特性。国产环氧树脂组切片与进口环氧树脂组切片相比可能组织回缩更小、透明度更好、组织间分辨率更高。结论:国产环氧树脂与进口环氧树脂有着相似的质量和特性,制作出的产品都有很好的透明度和组织分辨率,但国产环氧树脂相比具有较低的黏稠度,渗透性更强,可能制成产品组织回缩更小、透明度和组织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塑化 进口环氧树脂 国产环氧树脂 特点
下载PDF
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超薄生物塑化标本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宝营 梁亮 +3 位作者 乔明亮 张梦楠 武艳 张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塑化标本并验证染色塑化标本是否具有自发荧光。方法选取1个手掌标本经超薄生物塑化技术做成组织块,进行连续切片,切片数量56张,并按切片顺序进行染色处理:原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凡尔霍夫-... 目的探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塑化标本并验证染色塑化标本是否具有自发荧光。方法选取1个手掌标本经超薄生物塑化技术做成组织块,进行连续切片,切片数量56张,并按切片顺序进行染色处理:原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凡尔霍夫-酸性品红染色,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在扫描仪、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和组织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染色技术都可应用于塑化切片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肌肉、结缔组织呈红色或紫红色,骨质呈紫蓝色或蓝色。凡尔霍夫-酸性品红染色显示弹力纤维呈黑色,胶原呈红色,其他组织为黄色或棕黄色。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显示肌腱呈紫红色,骨质呈粉红色,软骨呈紫罗兰,其他组织呈紫色。但细胞内结构的染色效果并不理想。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肌肉纤维具有自发荧光,结构清晰可辨。结论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适合于超薄塑化切片染色,染色切片的各种组织结构比未染色的观察效果好。染色后,塑化切片中具有自发荧光的结构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亦可清晰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生物塑化 苏木素-伊红染色 凡尔霍夫-酸性品红染色 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
下载PDF
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心怡 张铭 +5 位作者 张伟 宁金龙 朱飞 王邦河 席庆春 李小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 (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 女5例, 年龄54~87岁), 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 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 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 (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 女5例, 年龄54~87岁), 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 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片, 使用Leica MZ8立体显微镜和Leica DFC295数码相机观察、分析制备的切片, 观察面中部不同局部(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的皮韧带三维构筑特点的差异。(2)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 患者均采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应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皮瓣推进距离、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长宽比、缺损面积间的相关关系, 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面中部不同部位皮瓣面积、皮瓣长宽比等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或M(Q_(1), Q_(3))表示。结果 (1)解剖学研究显示, 面部皮韧带走行方向与表情肌走行方向一致, 其在上眼睑和上鼻翼鼻面角处的三维构筑具有差异性, 上眼睑皮韧带顺眼睑方向走行, 而上鼻翼处皮韧带朝鼻翼下方走行。(2)临床研究纳入18例患者, 男8例, 女10例, 年龄(64.6±23.4)岁。术后18例患者皮瓣均存活, 皮瓣面积为10.6(8.0, 18.0) cm2, 推进距离为2.8(2.0, 4.0) cm。统计学分析显示, 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切取面积(r=-0.71, P=0.022)和皮瓣长宽比(r=-0.58, P=0.012)均存在相关性, 皮瓣长宽比与缺损面积无相关性(r=-0.23, P=0.365);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皮瓣的长宽比分别为2.1(1.9, 2.3)、2.0(1.6, 3.5)、3.5(3.0, 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 P=0.037)。结论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面中部不同部位的皮韧带构筑的差异会影响各部位皮瓣推进的难易程度等特性, 可能是影响皮瓣设计时长宽比等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损伤 面部肿瘤 穿支皮瓣 推进皮瓣 皮韧带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