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新记录helicotylenchus indicus记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玉梅 赵增旗 +2 位作者 王建明 霍世英 江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17-519,共3页
采用浅盘分离法分离采自山西省灵石早熟禾根际土壤的线虫,再用Seihorst法脱水制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其雌虫形态特征为热杀死后呈封闭的C形或螺旋形,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球的距离大于口针长度的1/... 采用浅盘分离法分离采自山西省灵石早熟禾根际土壤的线虫,再用Seihorst法脱水制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其雌虫形态特征为热杀死后呈封闭的C形或螺旋形,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球的距离大于口针长度的1/4。食道腺与肠在腹面或侧面重叠。阴门横裂,侧尾腺口位于位端侧区中央;未发现雄虫。其雌虫形态测量值为L=592±59(517~669)μm,a=25±2.7(22~28),b=5.8±0.8(4.4~7.1),c=37±5.9(28~45),c′=1.3±0.1(1.1~1.5),V=60±2.6(54~63),St=21±0.9(20~23)μm;根据其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为Helicotylenchus indicus Siddiqi,1963,此线虫为山西省首次报道,早熟禾是其新记录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禾 螺旋线虫 新记录
下载PDF
山西新记录Tripylina zhejiangensis记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玉梅 赵增旗 +1 位作者 王建明 霍世英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887-889,909,共4页
采用浅盘法分离采集太谷自由生活的线虫,经分离并脱水制片后,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和数值测量,并结合LSU和SSU的序列比对鉴定该线虫。结果表明,其雌虫形态特征为热杀死后向腹部弯曲,头部6根长刚毛和4根短刚毛位于同一圈,... 采用浅盘法分离采集太谷自由生活的线虫,经分离并脱水制片后,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和数值测量,并结合LSU和SSU的序列比对鉴定该线虫。结果表明,其雌虫形态特征为热杀死后向腹部弯曲,头部6根长刚毛和4根短刚毛位于同一圈,背部牙齿位于亚腹部牙齿的前端,背部牙齿和亚腹部牙齿形状均呈三角形,大小相似;在亚腹中部有颈刚毛1根;无后阴子宫囊;尾部有1对刚毛;雌虫体长924-1204μm,a为22—28,b为5.0—6.0,c为16.2~21.2;c’为2.0—2.7;V为65%~67%;雄虫未发现。将其LSU和SSU序列测序后与NCBI中已有的Tripylinazhejiangensis序列比对,相似率分别达100%和99%。根据其形态学和序列特征将其鉴定为Tripylina zhejiangensis,此种为山西省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测量 分子鉴定 线虫 新记录
下载PDF
山西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形态与rDNA分子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霍世英 徐玉梅 +2 位作者 高俊明 王建明 赵增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139,共6页
采用浅盘分离法在山西太谷松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种剑线虫,通过 Seinhorst 脱水制片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测量,其主要特征为:雌性虫体经热杀死后呈腹面弯曲的“C”形,体长1.71~2.26 mm,两端渐细;齿针全长127.3~140.8... 采用浅盘分离法在山西太谷松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种剑线虫,通过 Seinhorst 脱水制片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测量,其主要特征为:雌性虫体经热杀死后呈腹面弯曲的“C”形,体长1.71~2.26 mm,两端渐细;齿针全长127.3~140.8μm;a(体长/体宽)为35.9~51.4μm,b (体长/食道外宽)为5.8~8.7μm,c (体长/尾长)为50.7~103μm。前卵巢与后卵巢长短相近,尾形近似圆锥形。未见雄虫。对该线虫的 rDNA-ITS1,rDNA-ITS2和28S RNA 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剑线虫鉴定为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 ),这是山西首次发现报道剑线虫属的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线虫 形态 ITS1 ITS2 28S RNA
下载PDF
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绿豆的国内首次报道 被引量:2
4
作者 耿晶晶 杨艺萌 +2 位作者 尹添 赵增旗 徐玉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7,共8页
[目的]本研究对采自山西绿豆根际的孢囊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孢囊线虫对绿豆的致病性。[方法]将绿豆根际孢囊线虫进行分离、观察和测量,采用通用引物对其28S、ITS和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利用Geneious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 [目的]本研究对采自山西绿豆根际的孢囊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孢囊线虫对绿豆的致病性。[方法]将绿豆根际孢囊线虫进行分离、观察和测量,采用通用引物对其28S、ITS和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利用Geneious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孢囊线虫的致病性。[结果]孢囊呈柠檬形,初期白色,后期褐色或黄褐色;阴门锥明显,两侧双半膜孔型,阴门裂35.9~48.7μm,膜孔长39.7~42.4μm,膜孔宽28.0~36.3μm,下桥89.2~97.8μm,有明显的泡状突。二龄幼虫呈蠕虫形,体长401~456μm,口针长21.5~25.0μm,尾部圆锥形,透明尾长19~31μm。该种群的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与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一致。基于ITS+28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本试验种群与大豆孢囊线虫和苜蓿孢囊线虫(H. medicaginis)位于同一分支上,置信度达100%。基于COI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本试验种群与大豆孢囊线虫(MK093154,MK093153,KY775596和MN720172)位于同一分支上,置信度达100%。将孢囊线虫回接到健康绿豆上可引起植株发病,并在根部形成孢囊。[结论]将绿豆根际分离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 glycines Ichinohe,1952),该孢囊线虫回接到健康绿豆可侵染致病并形成孢囊,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大豆孢囊线虫在田间侵染绿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孢囊线虫 种类鉴定 系统发育 致病性测定
下载PDF
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5
作者 樊金玲 徐玉梅 +1 位作者 赵增旗 王建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基础上,结合18S和28S核糖体(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山西介休市枣树根际土样中的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雌虫热杀死后呈J型或C型,体长3 480~4 366μm,唇区明显缢缩,齿尖针70~82μm,导环距头前端31~3...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基础上,结合18S和28S核糖体(r 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山西介休市枣树根际土样中的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雌虫热杀死后呈J型或C型,体长3 480~4 366μm,唇区明显缢缩,齿尖针70~82μm,导环距头前端31~34μm,阴门位于体中部,尾短,圆锥形;雄虫未发现;1龄幼虫的替代口针插入齿托内部,尾短,圆锥形,齿尖针44μm,替代口针长度52μm。其鉴定代码为A23-B1-C23-D4-E1-F2-G23-H23-I1-J2-K6。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试验种群的18S和28S区序列与Longidorus pinus相应序列(18S:MF674014~MF674015;28S:MF674016~MF674019)在同一进化枝上,置信度分别达100%和96%。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将该种群鉴定为Longidorus pinus Xu,Ye,Wang&Zhao,2018。Longidorus pinus在枣树上首次报道,枣树为该线虫的新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针线虫属 形态学 系统发育 新寄主 18SrDNA 28Sr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