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ReYe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军平 贺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REYE综合征 罕见 临床 成人
下载PDF
脑醒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脑醒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脑醒灵治疗组和血栓通治疗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临床积分,头颅CT变化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0%。TCD提示... 目的观察脑醒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脑醒灵治疗组和血栓通治疗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临床积分,头颅CT变化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0%。TCD提示峰值均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左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峰值分别为(74.10±6.14)cm/s和(73.16±6.12)cm/s。以上各参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醒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醒脑静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下载PDF
丘脑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3
作者 刘军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与CT表现。方法对33例丘脑出血临束症状进行分析,并与CT对照。结果丘脑出血临床症状多样,且易破入脑室,出血量是影响生命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诊断丘脑出血要综合各种临床症状和CT检查, 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丘脑出血 CT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3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刘军平 陆清慧 +1 位作者 张娜 赵明瑞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描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 ,以不同程度后索、侧索损害为主 14例 ,以周围神... 目的 描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 ,以不同程度后索、侧索损害为主 14例 ,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 11例 ,四肢肿胀 1例 ,精神症状 3例 ,血清VitB12 降低 17例 ,正常 6例。结论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VitB12缺乏引起的以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 ,血清VitB12 水平的降低对其诊断极为重要 ,但不能完全依靠VitB12 水平的降低来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VITB12 诊断 周围神经损害 血清 常见病因 正常 肿胀 四肢 精神症状
下载PDF
降纤酶、阿魏酸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亚莉 张娜 李静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阿魏酸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降纤酶+阿魏酸钠)与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丹参),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 目的探讨降纤酶、阿魏酸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降纤酶+阿魏酸钠)与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丹参),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阿魏酸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且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阿魏酸钠 脑梗死 进展型
下载PDF
微创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体会
6
作者 张亚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5期59-60,共2页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1—15年,平均6.5年;合并糖尿病6例,冠心病13例,既往有脑梗死5例,脑出血病史3例。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1—15年,平均6.5年;合并糖尿病6例,冠心病13例,既往有脑梗死5例,脑出血病史3例。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
下载PDF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其对微生物组的影响
7
作者 王兵 耿若君 +2 位作者 付珂 邹培 曾明范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LSCT)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角膜微生物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对照试验,共纳入10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分为LSCT治疗组和标准抗真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主要疗...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LSCT)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角膜微生物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对照试验,共纳入10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分为LSCT治疗组和标准抗真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主要疗效评估指标包括角膜溃疡的愈合情况、视力恢复、角膜炎症反应的改善以及角膜微生物组的变化。患者在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8周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LSCT组在各时间点均表现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疗效。治疗第1周,LSCT组的角膜溃疡面积显著减少(4.50±1.16 mm^(2)vs 5.78±1.30 mm^(2),t=-5.268,P<0.01),至第8周几乎完全愈合(0.18±0.29 mm^(2)vs 1.52±0.88 mm^(2),t=-9.414,P<0.01)。视力恢复方面,LSCT组UCVA在第8周改善至0.31±0.17 LogMAR,对照组为0.62±0.28 LogMAR(t=-6.934,P<0.01);BCVA在LSCT组为0.21±0.12 LogMAR,对照组为0.41±0.18 LogMAR(t=-6.233,P<0.01)。角膜炎症反应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LSCT组的前房炎症细胞计数在第8周降至0.32±0.29个/高倍视野,对照组为1.00±0.46个/高倍视野(t=-8.186,P<0.01)。微生物组分析显示,LSCT组的Shannon指数在第8周显著增加(5.37±0.51 vs 4.23±0.60,t=10.059,P<0.01),并且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相对丰度与角膜溃疡愈合和视力恢复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 r分别为0.432和0.356,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能够加速角膜溃疡的愈合、改善视力恢复,并有效减轻角膜炎症反应。此外,LSCT还通过调节角膜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关键物种的相对丰度,进一步促进角膜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真菌性角膜溃疡 微生物组 视力恢复 角膜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