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原粳稻超稀移栽效应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5 位作者
康洪灿
孙文涛
王锦艳
徐光
蒋晓华
陈国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4-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4-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达到最大值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为13.90和11.62 t/hm2,之后产量缓慢下降,2个品种的产量与密度回归模型分别为yA1=10.152 0+1.885 3x-0.230 7x2和yA2=9.598 0+1.061 3x-0.140 7x2;2个品种每公顷30万穴比12万穴分别增产18.20%和10.24%,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生产力、成穗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分别与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超稀条件下,生育进程推迟2~6 d。高原粳稻在适当的低密度水平下可实现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稻
超稀移栽
密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原粳稻超稀移栽效应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康洪灿
孙文涛
王锦艳
徐光
蒋晓华
陈国松
机构
保山市
农业
科学研究所
施甸县水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腾冲县腾越镇
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基金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CARS-01-81)
文摘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4-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达到最大值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为13.90和11.62 t/hm2,之后产量缓慢下降,2个品种的产量与密度回归模型分别为yA1=10.152 0+1.885 3x-0.230 7x2和yA2=9.598 0+1.061 3x-0.140 7x2;2个品种每公顷30万穴比12万穴分别增产18.20%和10.24%,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生产力、成穗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分别与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超稀条件下,生育进程推迟2~6 d。高原粳稻在适当的低密度水平下可实现增产增效。
关键词
高原粳稻
超稀移栽
密度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59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原粳稻超稀移栽效应分析
钏兴宽
李国生
康洪灿
孙文涛
王锦艳
徐光
蒋晓华
陈国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