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物理学科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秀婷 《科技风》 2022年第6期37-39,共3页
随着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推进,全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物理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基础,并作为基础学科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本文分别从人与物的角度分析了地方高校物理学科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 随着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推进,全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物理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基础,并作为基础学科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本文分别从人与物的角度分析了地方高校物理学科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整体建设的理念,能有效提升物理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水平,能为物理学科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能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物理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下载PDF
含有有限项的Hardy-Littlewood-Pólya不等式
2
作者 黄红 袁俊丽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文证明了含有有限项的Hardy-Littlewood-Pólya不等式,并借助其极值函数满足的Euler-Lagrange方程组,估计这个不等式最佳常数的上下界.
关键词 Hardy-Littlewood-Pólya不等式 上下界估计 最佳常数
下载PDF
关于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维龙 邵益新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研究了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并把所得结果应用于近似求积.
关键词 积分中值定理 中值 渐近状态 近似求积
下载PDF
杨忠道定理的Fuzzy推广 被引量:1
4
作者 邵益新 王丽霞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M .K .Chakraborty引进的Fuzzy集上的Fuzzy拓扑空间的框架下 ,给出杨忠道定理的Fuzzy推广 .
关键词 FUZZY拓扑 FUZZY点 重域 杨忠道定理
下载PDF
解矩阵方程AX+YB=D与AX+XB=D的迭代方法
5
作者 章里程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40-42,共3页
讨论了矩阵方程AX+YB=D与AX+XB=D的迭代算法,给出了算法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 克劳内克积 矩阵方程 迭代法 收敛 充要条件
下载PDF
曲线积分计算中奇偶性、对称性的应用
6
作者 邵益新 刘维龙 《江南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07-109,共3页
一般的教科书中,关于奇、偶函数的定积分在对称区间上有很好的结论,文章对奇、偶函数在对称曲线上的曲线积分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将其应用于对一些较难处理的积分,可得出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曲线积分 奇偶性 对称性 积分计算
下载PDF
终轧温度对透平电机用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及成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花国祥 刘秀婷 高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7-32,共6页
为了探索终轧温度对透平电机用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及成形性的影响,选择终轧温度分别为730、800、870、940℃的冷轧退火板为对象,利用电子拉伸机、粗糙度测量仪和杯突试验机研究了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在不同终轧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及成... 为了探索终轧温度对透平电机用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及成形性的影响,选择终轧温度分别为730、800、870、940℃的冷轧退火板为对象,利用电子拉伸机、粗糙度测量仪和杯突试验机研究了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在不同终轧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及成形性。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冷轧退火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大,终轧温度730℃时达到最大值;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终轧温度800℃时达到最大值;平均起皱高度和最大起皱高度先降低后升高,终轧温度800℃时达到最小值;杯突值先增大后降低,终轧温度800℃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电机 含锡铁素体不锈钢 终轧温度 力学性能 成形性
下载PDF
格拉顿-吉尼斯的HPM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伯华 朱凤琴 《中学数学月刊》 2022年第7期66-70,共5页
艾弗·格拉顿-吉尼斯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史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HPM思想.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他的HPM思想具有系统性,主要包括:数学知识的生长观,数学史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角色,解读数学史的历史方式与遗产方式,“历史... 艾弗·格拉顿-吉尼斯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史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HPM思想.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他的HPM思想具有系统性,主要包括:数学知识的生长观,数学史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角色,解读数学史的历史方式与遗产方式,“历史-讽刺”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顿-吉尼斯 HPM思想 数学教育
下载PDF
平面参数曲线的奇点研究
9
作者 朱晓英 蒋紫君 李云强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0-34,共5页
讨论了平面参数曲线的奇点 同时 。
关键词 平面参数曲线 等距曲线 奇点 正则曲线 微分几何 第一类尖点
下载PDF
线性模型中的最大似然估计的通有稳定性
10
作者 赵晓兵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52-257,共6页
证明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MLE)
关键词 线性模型 最大似然估计 FORT引理 通用稳定性 回归系数 随机误差 MLE 通用稳健性
下载PDF
终轧温度对含锡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花国祥 刘秀婷 高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6,共7页
对冶炼的含锡铁素体不锈钢进行热轧(开轧温度为1 150℃,终轧温度分别为730,800,870,940℃)+退火(950℃×5 min)处理,再进行冷轧+退火(900℃×2 min)处理,研究了终轧温度对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耐H_(2)SO_(4)和FeCl_(3)腐蚀性能... 对冶炼的含锡铁素体不锈钢进行热轧(开轧温度为1 150℃,终轧温度分别为730,800,870,940℃)+退火(950℃×5 min)处理,再进行冷轧+退火(900℃×2 min)处理,研究了终轧温度对冷轧退火板显微组织、耐H_(2)SO_(4)和FeCl_(3)腐蚀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终轧温度热轧下,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冷轧退火板的显微组织均由γ纤维再结晶织构组成。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含锡铁素体不锈钢冷轧退火板晶粒尺寸减小,当终轧温度为800℃时,晶粒尺寸为10~20μm,尺寸分布最均匀;耐H_(2)SO_(4)、FeCl_(3)腐蚀和电化学腐蚀速率均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终轧温度为800℃时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锡铁素体不锈钢 热轧工艺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电缆表面缺陷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12
作者 刘秀婷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基于光电检测技术开发了电缆表面缺陷实时监测系统。在硬件结构方面,系统采用半环形LED白光源照射电缆,利用线阵CCD相机采集电缆表面图像。在软件算法方面,提出一种改进的ROI(Region of Interest)算法精确定位电缆区域,利用一种基于改... 基于光电检测技术开发了电缆表面缺陷实时监测系统。在硬件结构方面,系统采用半环形LED白光源照射电缆,利用线阵CCD相机采集电缆表面图像。在软件算法方面,提出一种改进的ROI(Region of Interest)算法精确定位电缆区域,利用一种基于改进双边滤波的图像差分算法建立背景模型,改进一种基于CV-Kmeans区域分类自适应滤波窗口算法来凸显电缆表面缺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研发的电缆表面缺陷实时监测系统的识别能力较高,整体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表面缺陷 实时监测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形如sum from n=1 to ∞(1/n^(2k))(k≥1,k∈N)的级数求和
13
作者 袁玩贵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大数学家贝奴里曾经利用三角函数展开成无穷级数的方法得到贝奴里级数的值。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 ,发现可以将函数 f ( x) =xk在 [-π,π]作傅立叶展开 ,得到傅立叶系数 ,代入 Bessel等式 ,求得广义调和级数当 p =2 k时的一种递推关系。... 大数学家贝奴里曾经利用三角函数展开成无穷级数的方法得到贝奴里级数的值。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 ,发现可以将函数 f ( x) =xk在 [-π,π]作傅立叶展开 ,得到傅立叶系数 ,代入 Bessel等式 ,求得广义调和级数当 p =2 k时的一种递推关系。利用此递推关系可以求出 ∞n=11n2 k( k≥ 1,k∈ 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敛 发散 傅立叶系数 贝塞尔等式 广义调和级数
原文传递
试谈数形结合中的“为数配形”
14
作者 史立新 周公贤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数形结合 数学问题 数量关系 空间形式 解题思想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原文传递
科学家树说明
15
作者 沈荣鑫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75-75,共1页
按照科学家发现发明的先后,把科学的发展史,排成一棵“科学家树”。由此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科学进程的脉络,看到各个发明和发现的相互联系与生长点;既看到该学科整体的、基本原理的发展,又看到一些具体分支学科的进程。这一方法,并非始... 按照科学家发现发明的先后,把科学的发展史,排成一棵“科学家树”。由此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科学进程的脉络,看到各个发明和发现的相互联系与生长点;既看到该学科整体的、基本原理的发展,又看到一些具体分支学科的进程。这一方法,并非始于现在,早有科学家做过,那么,现在为什么不多见了呢?主要由于科学发展到现在,这棵“树”排起来太大了,如果用手工制作,用卡片进行排列、移动、剪贴,恐怕一个房间也排不开,更不用说排成可印刷的版本了;再者现代科学交叉点太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树” 科学技术 手工制作 基本原理 分支学科 生长点 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 理科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