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性病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慧 尹兴平 +2 位作者 蒋屏东 倪菁菁 张瑞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0期5879-5882,共4页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患者不同病变类型中的HPV感染型别。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门诊就诊者368例,分为4个组别:尖锐湿疣患者组242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18例,男性冠状沟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70例,未见任何皮疹且醋酸白试验阴性的...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患者不同病变类型中的HPV感染型别。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门诊就诊者368例,分为4个组别:尖锐湿疣患者组242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18例,男性冠状沟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70例,未见任何皮疹且醋酸白试验阴性的体检者38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皮损或外阴局部HPV-DNA亚型,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PV-DNA的总检出率为72.9%,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57.1%,多重感染率15.8%;(2)268例HPV阳性标本中,高危型感染占51.9%,低危型和混合型的阳性率分别为33.2%、14.9%;(3)尖锐湿疣组和鲍温样丘疹病患者组HP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7.9%、88.9%,而男性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组以及要求体检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2%;从感染型别分析,尖锐湿疣主要是6、11、16、18、31、33、35、43和66亚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主要是16亚型,男性珍珠疹和女性假性湿疣以及要求体检人群的感染型别主要是低危型感染,分别是6、42、43、81和6、42、83;(4)在被检测的18个高危HPV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HPVl6、18、58、56、33、52、68、31、39,未检测出HPV35、45、51、53、59、66、73和82亚型;在被检测的5个低危HPV-DNA亚型中依次为HPV6、11、42和43,未检测出81亚型。结论:HPV感染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且以高危型为主,应该重视临床HPV感染亚型的检测,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者的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随访管理
原文传递
伴指间关节畸形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江波 李明 +3 位作者 张杏平 钟少琴 叶永灵 赖晓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8期643-645,共3页
目的:检测一掌跖角化病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一具有4例患者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和50位正常人的血液样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致病基因(角蛋白9基因,KRT9)的外显子区,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该家系中4例患者的KRT9基因第1外显子... 目的:检测一掌跖角化病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一具有4例患者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和50位正常人的血液样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致病基因(角蛋白9基因,KRT9)的外显子区,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该家系中4例患者的KRT9基因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的突变,导致第160位的天门冬氨酸被丝氨酸取代(N160S),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KRT9基因的AAT→AGT突变(N160S)是导致该家系发生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突变 角蛋白9基因
下载PDF
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旭峰 浦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4,共1页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小,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科检查:...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小,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科检查:左手无名指可见一米粒大增生物,略透明,基底有衣领状表皮隆起环绕皮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增宽,真皮胶原纤维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与表皮垂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瘤 纤维 获得性
下载PDF
泛发性带状疱疹中文文献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江波 张杏平 +1 位作者 李明 李诚让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汇总我国报告的泛发性带状疱疹(HZG)病例资料数据,分析可能影响HZG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文献84篇,共报... 目的:汇总我国报告的泛发性带状疱疹(HZG)病例资料数据,分析可能影响HZG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文献84篇,共报告HZG 111例,以60-70岁发病者最多(21.6%);88例(79.3%)痊愈,15例(13.5%)出现并发症,8例(7.2%)死亡。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起始治疗的时间、首发部位、是否伴有基础疾病进入模型,与HZG结局显著相关。结论:HZG发病至起始治疗的时间、首发部位、是否伴有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治疗的结局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带状疱疹 病例报告 META分析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吉津 李明 杨莉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毛发疾病。近几年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致病基因为染色体13q14.11-13q14.12上的P2RY5基因或染色体3q27上的LIPH基因,前者编码产物为一种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PCR),...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毛发疾病。近几年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致病基因为染色体13q14.11-13q14.12上的P2RY5基因或染色体3q27上的LIPH基因,前者编码产物为一种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PCR),后者编码产物为磷脂酶A1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本文将综述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P2RY5和LIPH基因的结构、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 P2RY5基因 LIPH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黑素瘤1例
6
作者 周南 顾永 +2 位作者 杜旭峰 施和建 杨国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4-624,共1页
患者男,76岁.因右足背溃疡20余年于2009年10月8日来我院就诊.局部原为正常皮肤,亦无黑素痣等.20余年前曾经有过外伤史,出现破损,逐渐扩大、增生,反复糜烂、破溃,无明显自觉症状.既往多处就诊.
关键词 黑素瘤 2009年 正常皮肤 自觉症状 外伤史 黑素痣 就诊
下载PDF
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1例
7
作者 杜旭峰 浦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89-789,共1页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科检查:左...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科检查:左手中指可见一米粒大增生物,略透明,基底有衣领状隆起皮损环绕(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增宽,真皮胶原纤维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与表皮垂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图1B)。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瘤 纤维 获得性
下载PDF
以口腔偏侧疼痛性伪膜样损害为首发的Ramsay-Hunt综合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丽超 杜旭峰 +1 位作者 柳杨 顾永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报告1例以口腔偏侧疼痛性伪膜样损害为首发的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男,53岁。因口腔内出现伪膜样皮损伴疼痛3 d、发热1 d就诊。患者左侧上腭、颊粘膜、舌腹侧与背侧散在微高起黄白色膜状物,大小不等,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有触痛... 报告1例以口腔偏侧疼痛性伪膜样损害为首发的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男,53岁。因口腔内出现伪膜样皮损伴疼痛3 d、发热1 d就诊。患者左侧上腭、颊粘膜、舌腹侧与背侧散在微高起黄白色膜状物,大小不等,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有触痛,不易用棉棒擦除。面部、外耳道未见明显皮损。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无口角歪斜、闭眼困难、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不典型,予抗病毒、治疗神经痛及降温、漱口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皮损消失、疼痛好转,但出现左侧面瘫。诊断为Ramsay-Hunt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RAMSAY-HUNT综合征 口腔 伪膜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发生湿疹样Wolf's同位反应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房灵 崔成军 施启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9-1089,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右胸背部红色斑丘疹2周。6周前曾因右胸背部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伴有刺痛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水疱吸收、结痂脱落,疼痛缓解。2周前原水疱皮损愈合部位出现带状分布的红色斑丘疹,伴有轻度...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右胸背部红色斑丘疹2周。6周前曾因右胸背部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伴有刺痛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水疱吸收、结痂脱落,疼痛缓解。2周前原水疱皮损愈合部位出现带状分布的红色斑丘疹,伴有轻度瘙痒,皮损渐增多持续不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位反应 红色斑丘疹 临床资料 药物治疗 更昔洛韦 疼痛缓解 胸背部
下载PDF
脐周单纯性淋巴管瘤一例
10
作者 施佳音 施和建 夏钰弘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75-275,共1页
患者女,21岁。脐周丘疹水疱7年,于2008年7月24日至本院就诊。患者少年时喜抠挖肚脐,时有红肿、疼痛,经消炎治疗后可好转。7年前发现脐周出现少量簇集性水疱,约针尖至米粒大,疱壁厚,疱液清亮,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重视。上述... 患者女,21岁。脐周丘疹水疱7年,于2008年7月24日至本院就诊。患者少年时喜抠挖肚脐,时有红肿、疼痛,经消炎治疗后可好转。7年前发现脐周出现少量簇集性水疱,约针尖至米粒大,疱壁厚,疱液清亮,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重视。上述水疱逐渐增多增大,呈粟粒至绿豆大小,部分呈血性水疱,部分水疱可有黏液流出。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其他疾病,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淋巴管瘤 脐周 消炎治疗 水疱 疼痛
原文传递
双脉冲、低能量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丽超 黄海峰 +2 位作者 胡君 郝利明 毕鸣晔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双脉冲、低能量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9例唇部血管瘤患儿接受长脉冲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双脉冲,脉宽4~6 ms,脉冲间隔20~25 ms,能量密度80~100 J/cm2,光斑直径6 mm,接触式同步冷... 目的探讨双脉冲、低能量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9例唇部血管瘤患儿接受长脉冲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双脉冲,脉宽4~6 ms,脉冲间隔20~25 ms,能量密度80~100 J/cm2,光斑直径6 mm,接触式同步冷却技术,治疗1~11次,间隔2~4周,末次治疗后6个月电话随访受试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例患儿全部治疗有效,其中12例浅表性皮损经3~4次治疗后有10例(83.33%)都达到了治愈或显效,有2例经6次治疗达到治愈;7例深在型或混合型皮损治疗6~7次治愈4例(57.14%),1例患者经9次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经11次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4次治疗有效后自行终止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即刻或远期不良反应。结论唇部血管瘤影响美观及存在影响功能的风险,因此需要早期治疗。双脉冲、低能量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疗效确定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 1064nm ND:YAG激光 唇部 血管瘤
下载PDF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 杨莉佳 +1 位作者 朱小红 戴迅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8-198,共1页
先证者男,40岁,因面部皮疹来我科就诊。患者16岁时左侧鼻梁出现散在的米粒至黄豆大小结节,呈半球形,质硬,肤色正常,无破溃,不消退,随着年龄增长逐年增多,互不融合。否认家族近亲结婚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 先证者男,40岁,因面部皮疹来我科就诊。患者16岁时左侧鼻梁出现散在的米粒至黄豆大小结节,呈半球形,质硬,肤色正常,无破溃,不消退,随着年龄增长逐年增多,互不融合。否认家族近亲结婚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内,不与表皮相连,由基底样细胞癌样瘤细胞团组成,瘤边界清楚,其间为纤维性间质。中央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较多角化囊肿及乳头结构,部分瘤细胞团周围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为毛发上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 组织病理学检查 家系 瘤细胞团 炎细胞浸润 近亲结婚 肿瘤组织 排列紊乱
原文传递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一家系15例
13
作者 李明 李诚让 +1 位作者 戴迅毅 杨莉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9-359,共1页
先证者(Ⅲ16)女,43岁,颈部、手腕部、会阴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出现色素斑20年。患者自23岁起颈部渐出现点状色素斑,皮疹渐增多、颜色渐加深,尤其在患者发育期、精神紧张和妊娠期间皮损明显加重,近3年腹部开始出现色素减退斑,... 先证者(Ⅲ16)女,43岁,颈部、手腕部、会阴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出现色素斑20年。患者自23岁起颈部渐出现点状色素斑,皮疹渐增多、颜色渐加深,尤其在患者发育期、精神紧张和妊娠期间皮损明显加重,近3年腹部开始出现色素减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明显存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现象,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史,月经正常。皮肤科情况:手腕、股内侧、外阴部、腋部、肘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家系 网状 大腿内侧 妊娠期间 精神紧张 色素减退 自觉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