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瘘的外科治疗(附42例报告) 被引量:16
1
作者 汤浩 孙健 吴登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肠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肠瘘患者42例,其中40例(95.2%)发生于胃肠手术之后,肠瘘的位置:5例胃肠吻合口瘘,7例结肠瘘,14例回肠瘘,8例十二指肠瘘和8例空肠瘘。高流量瘘(>500 ml/d)有20例(47.6%),低流量瘘(<500 ml/... 目的探讨肠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肠瘘患者42例,其中40例(95.2%)发生于胃肠手术之后,肠瘘的位置:5例胃肠吻合口瘘,7例结肠瘘,14例回肠瘘,8例十二指肠瘘和8例空肠瘘。高流量瘘(>500 ml/d)有20例(47.6%),低流量瘘(<500 ml/d)22例(52.4%)。保守治疗17例,行确定性手术治疗25例(其中在发现肠瘘2周左右即行早期确定性手术10例;发现肠瘘3月左右再行确定性手术15例)。结果本组行保守治疗17例中,治愈12例(70.6%),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行手术治疗25例中,治愈21例(84%),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两组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现肠瘘2周左右即行早期确定性手术10例患者,4例(40%)再次发生肠瘘;发现瘘之后3个月再行手术的15例患者,2例(13.3%)再次发生肠瘘,两组手术后再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2)。本组患者自发现肠瘘之日起,行保守治疗者平均住院(198.5±35.6)d;行手术治疗者平均住院(122.4±45.2)d。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早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88.5±25.1)d,晚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168.5±65.9)d,早期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晚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肠瘘患者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是可行,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获得较好地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晔 祁克蓉 +1 位作者 朱礼霞 戈海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4期124-125,共2页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早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早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30/32),对照组为81.25%(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 胃癌 术后康复 影响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与单孔腹腔镜技术结合在直肠癌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戈海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与单孔腹腔镜技术结合在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FTS与单孔腹腔镜结合的治疗方式。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结束。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与单孔腹腔镜技术结合在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FTS与单孔腹腔镜结合的治疗方式。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结束。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平均住院6天,术后随访12月,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Trocar及小切口种植。结论 FTS与单孔腹腔镜技术结合行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单孔腹腔镜 直肠肿瘤 护理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胃肠减压研究
4
作者 吴登峰 董晓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在择期性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60岁以上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行胃肠减压组75例与不行胃肠减压组75例,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伴发病治疗情况,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在择期性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60岁以上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行胃肠减压组75例与不行胃肠减压组75例,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伴发病治疗情况,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相近(P>0.05),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行胃肠减压组术后伴发病控制简单且效果良好,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较行胃肠减压组发生率明显低(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手术不行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减压 结直肠手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1
5
作者 汤浩 孙键 吴登峰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中、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1 h、术后36 h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0 h、20 h、30 h的疼痛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5.04±0.87)分、(4.11±0.75)分、(3.16±0.4)分VS(6.88±1.24)分、(5.99±1.02)分、(4.73±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 h,观察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36±1.34)h、(21.67±2.64)h、(1.76±0.35)h、(3.58±0.54)d、(5.03±1.11)d比(25.89±2.35)h、(32.46±3.04)h、(2.68±0.58)h、(6.79±1.24)d、(13.24±2.01)d],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66.79±7.62)min长于对照组(47.03±4.39)min,住院费用(5 145.32±246.22)元高于对照组(4 022.87±147.5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2.5%(1/40)]、切口感染率[2.5%(1/40)]、腹腔残余脓肿率[0(0/40)]及置管引流率[7.5%(3/4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孔性阑尾炎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恢复及时、创伤小、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小等优点,属于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穿孔性阑尾炎
下载PDF
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群燕 蒋志阳 王宏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39,共3页
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已经为医学界所公认.然而,如何合理安全地实施好早期EN,保证营养支持顺利进行和更好地发挥支持效果,需要注意很多方面.输注方式的合理使用是确保EN支持能够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关... 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已经为医学界所公认.然而,如何合理安全地实施好早期EN,保证营养支持顺利进行和更好地发挥支持效果,需要注意很多方面.输注方式的合理使用是确保EN支持能够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于不同输注方式对于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针对目前医院可能遇到的3种EN支持输注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输注方式 胃肿瘤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路径式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洪芳 祁克蓉 +1 位作者 胡婵娟 朱雁飞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8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究路径式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度、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术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肠造口术后患者64例作... 目的探究路径式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度、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术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肠造口术后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知识掌握度、自护能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自我概念、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护理应用于肠造口术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护理 肠造口术 自我护理 疾病知识掌握 并发症
下载PDF
定能分级管理模式在病区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祁克蓉 丁晔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定能分级管理模式在病区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方法其效果。方法依据护理人员能级、护理效率指标得分、护理质量指标得分来建立考核框架,制定绩效奖金考核细则。根据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结合本病区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分配。... 目的探讨定能分级管理模式在病区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方法其效果。方法依据护理人员能级、护理效率指标得分、护理质量指标得分来建立考核框架,制定绩效奖金考核细则。根据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结合本病区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分配。结果实施定能分级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护士对改革后的绩效评价体系满意率提升,与实施定能分级管理模式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定能分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护理人员结构,提高了护士专科化水平,明确了护士专业与发展的方向;提高了护士的满意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能分级 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
下载PDF
静脉套管针相关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礼霞 丁晔 +1 位作者 祁克蓉 戈海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7期33-35,共3页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操作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向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少风险的趋势发展。目前,静脉输液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套...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操作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向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少风险的趋势发展。目前,静脉输液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套管针因为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性小、排气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降低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是静脉输液理想的换代产品。目前,套管针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医疗装置之一,在输注液体、药物及营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静脉套管针相关并发症及其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套管针 留置时间 并发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悦 葛晓明 孙晓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2期932-935,94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肠内营养的输注方案。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性输注组和周期性输注组,每组43例。持续性输注组24 h持续性进行肠内营养,周期性输注组每日肠内营养输注时间为15~17 h。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肠内营养的输注方案。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性输注组和周期性输注组,每组43例。持续性输注组24 h持续性进行肠内营养,周期性输注组每日肠内营养输注时间为15~17 h。比较两组的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手术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点的周径、握力等身体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等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分化抗原4(CD4^+)、分化抗原8(CD8^+)、分化抗原4/分化抗原8(CD4^+/CD8^+)的浓度等免疫指标。结果:持续性输注组和周期性输注组分别出现1例(2.3%)、3例(7.0%)肠内营养不耐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输注组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拔管进行自主进食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周期性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身体、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输注组术后第5天、第10天PA显著高于周期性输注组(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身体、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周期性输注相比,持续性输注方式缩短了胃癌术后患者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及拔管时间,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方式 肠内营养 胃肿瘤
下载PDF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志阳 陶国清 陆培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及疗效。方法78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8例。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 d开始行肠内营养...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及疗效。方法78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8例。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 d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 d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EN组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营养相关费用等卫生经济学指标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恢复,与PN组相比,EN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且性价比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1例活体异物致肠穿孔手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英华 王静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肠穿孔一般由腹部外伤或小肠本身疾病引起,而由肠内活体异物所致的肠穿孔在临床上很是少见,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和死亡。本科2011年8月14日收治1例因... 肠穿孔一般由腹部外伤或小肠本身疾病引起,而由肠内活体异物所致的肠穿孔在临床上很是少见,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和死亡。本科2011年8月14日收治1例因黄鳝钻入体内致乙状结肠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肠穿孔 胃癌 护理
下载PDF
全程营养指导模式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艳红 董龙梅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4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指导模式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本院胃肠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前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除了常规指导外,由...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指导模式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本院胃肠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前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除了常规指导外,由责任护士及营养专科护士制定详细的饮食指导方案,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相关指导并对不良反应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出院后1个月观察2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白蛋白及卡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体重变化、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卡氏评分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指导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能量摄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营养指导 胃癌 术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应用手工缝合与单、双吻合器吻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浩 孙键 吴登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吻合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其中行手工缝合者28例,单吻合器吻合49例,双吻合器吻合5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三...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吻合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其中行手工缝合者28例,单吻合器吻合49例,双吻合器吻合5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单吻合器组和双吻合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优于手工缝合组(P<0.05),但单、双吻合器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吻合器组的住院费用远高于手工缝合组(P<0.05),但与单吻合器组比较无差异(P>0.05),手工缝合与单吻合器比较亦无差异(P>0.05)。而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吻合器的使用能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时结直肠吻合的吻合效率,应首选使用;而手工缝合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缝合器 缝合技术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与喜疗妥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洪芳 戈海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炎形成硬结处及周围红斑时予康惠尔透明贴外用,对照组用喜疗妥外涂。观察2组肿块消退时间,红肿引起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大...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炎形成硬结处及周围红斑时予康惠尔透明贴外用,对照组用喜疗妥外涂。观察2组肿块消退时间,红肿引起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大小硬结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促进炎症吸收及肿块消退,使疼痛及时缓解,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喜疗妥外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康惠尔透明贴 喜疗妥 护理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与喜疗妥两种方法比较治疗静脉炎60例的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戈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静脉炎形成硬结处及周围红斑时予康惠尔透明贴外用,对照组用喜疗妥外涂。观察两组肿块消退时间,红肿引起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静脉炎形成硬结处及周围红斑时予康惠尔透明贴外用,对照组用喜疗妥外涂。观察两组肿块消退时间,红肿引起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大小硬块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促进炎症吸收及肿块消退,使疼痛及时缓解,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喜疗妥外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康惠尔透明贴 疗效 喜疗妥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戈海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无皮下出血、血肿,无皮瓣坏死,随访0.5-2年,无复发。2例皮下积液,经...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无皮下出血、血肿,无皮瓣坏死,随访0.5-2年,无复发。2例皮下积液,经皮下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右侧肋间臂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后自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心的护理对取得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大汗腺切除术 护理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婵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6期144-145,共2页
总结了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并发静脉炎的原因及有效干预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规范操作程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掌握药物的滴速及浓度,及静脉针的留置时间等,认为了解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并加强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静脉炎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右侧与经左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时立平 王琦 陶国青 《微创医学》 2019年第6期716-718,72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右侧与经左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右侧组(接受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与经左侧组(接受经左侧胰腺上方...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右侧与经左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右侧组(接受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与经左侧组(接受经左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疼痛程度及睡眠情况。结果经右侧组手术时间短于经左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左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经左侧组(均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肿瘤近端切缘距离、肿瘤远端切缘距离、病理TNM分期、术后疼痛评分及睡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右侧与经左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相当,但经右侧入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淋巴结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手术入路 胰腺上方胃系膜切除
下载PDF
肠癌低位保肛术手术应用于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时立平 陶国青 张宇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2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保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55例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观察组28例与常规对照组27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吻合器技...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保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55例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观察组28例与常规对照组27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观察组则开展保留肛管括约肌手术治疗。经过对比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盆腔复发情况、吻合口复发情况及正常排便恢复时间等;应用本院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情况的评估;随访统计术后1~2年内的生存率。结果完成手术后,实验观察组正常排便恢复时间为(35.42±2.16)d,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115.24±3.6)d(P<0.05),并且排便功能恢复良好;常规对照组盆腔复发4例(14.81%),吻合口复发4例(14.81%),局部复发率为25.93%;实验观察组盆腔复发1例(3.57%),无吻合口复发病例1例(3.57%),局部复发率为7.14%(P<0.05);实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64.29%,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37.03%;实验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在高分段的人数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同时1~2年内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及生命质量,避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肛手术 低位直肠癌治疗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