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许斌 丁涛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宜兴市官林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宜兴市官林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开复位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骨质量、骨代谢、创伤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72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骨小梁间隔(Tb.Sp)、骨弹性应力(ES)、骨体积分数(BV/TV)均低于对照组,骨小梁数量(Tb.N)、体积有机质含量(VO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胶原羟基末端肽(CTX)、甲状腺素(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创伤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性骨折 临床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术前T淋巴细胞水平对脊柱手术后感染及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树军 赵志刚 +5 位作者 胡骏 崔巍 谢威 王昕 宋升 孙振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T淋巴细胞水平对脊柱手术后感染及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将CD3^+<50%的患者设为观察组(60例),将CD3+≥50%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9... 目的探讨术前T淋巴细胞水平对脊柱手术后感染及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将CD3^+<50%的患者设为观察组(60例),将CD3+≥50%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情况,胃肠功能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TNF-α、IL-8、IL-10及IL-1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消失、肛门排气、排便、恢复饮食及腹胀缓解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与术前T淋巴细胞水平直接相关,术前T淋巴细胞水平低下者术后感染率较高,临床应针对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监测及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T淋巴细胞 脊柱手术 术后感染 炎症细胞
下载PDF
脊柱侧弯手术患者采取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 被引量:7
3
作者 薛益芝 唐艳 倪英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3186-3189,共4页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畸形疾病,指一个或者多个脊柱节段向侧面弯曲,与姿势性侧弯、长期营养不良、椎体发育不全等有关,需根据患者脊柱的畸形程度、躯干平衡程度等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而言,其脊柱侧弯角度较大,已...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畸形疾病,指一个或者多个脊柱节段向侧面弯曲,与姿势性侧弯、长期营养不良、椎体发育不全等有关,需根据患者脊柱的畸形程度、躯干平衡程度等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而言,其脊柱侧弯角度较大,已出现明显的外观畸形,其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等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围术期间,需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改变自身行为习惯,帮助其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罗森塔尔效应 自我管理能力 脊柱畸形 畸形程度 护理干预 发育不全 脊柱节段
下载PDF
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学光 付强 +3 位作者 孙振中 宋升 韦旭明 谷晓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椎管狭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症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侧块/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椎管狭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症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侧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53例。其中超声骨刀组(A组)24例,共切除椎板101个节段。高速磨钻组(B组)29例,共切除椎板124个节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全椎板切除时间、手术过程中单节段椎板切除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等),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和减压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单个节段全椎板截骨时间为1.7±1.1min(1.4~3.3min),低于B组的2.9±1.8min(1.9~5.6min)(P<0.05),手术过程中两组单节段椎板切除平均出血量为52.4±36.5ml(35.1~285.6ml)和60.3±34.2ml(41.1~281.4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JOA评分分别由术前9.3±3.1分提高到术后12.7±2.0分和术前9.1±3.4分提高到术后12.9±2.8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JOA改善率(分别为45.6%和5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无截骨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均能安全有效地完成颈椎OPLL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在减轻术者工作强度、不增加出血及并发症的同时,超声骨刀能有效缩短全椎板切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超声骨刀 高速磨钻 椎管狭窄 椎管减压
下载PDF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对颈椎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莉莉 印飞 周荔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患者术后护理中对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5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常规组,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5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患者术后护理中对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5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常规组,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5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变化。结果干预组戴颈托、科学用枕、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和正确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应用于颈椎病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护理模式 颈椎病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抑郁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14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庄胤 孙振中 +2 位作者 宋升 杜世浩 李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 2个月(9~23个月)。患者术后伤椎即刻获得稳定,患处疼痛缓解明显,术后VAS评分(2. 5±0. 8)和末次随访VAS评分(2. 8±0. 7)均较术前评分(8. 4±0. 9)明显降低(P <0. 01)。术后和末次随访的ODI无明显差异,但两者均明显高于术前ODI(P <0. 01);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5);后凸Cobb角由术前(19. 7±8. 8)度减小至术后(9. 8±7. 1)度(P <0. 05),末次随访Cobb角无明显丢失(P> 0. 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分别漏向上位椎间隙以及椎管,无临床症状。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爆裂性骨折 体位复位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和腰椎康复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韦琦 郭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ERAS)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和腰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ERAS)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和腰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ERAS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恐动情况、腰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2组间恐动症Tampa量表(TSK)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TSK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各项评分和自我效能评价量表(DDSES)各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JOA各项评分和CDSE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可改善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恐动症,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快速康复理念 多学科团队合作 恐动症 腰椎康复情况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rhBMP-2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印飞 孙振中 +4 位作者 顾三军 殷渠东 宋升 芮永军 张绍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1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rh BMP-2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预防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伤椎骨缺损及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12诊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同种异体骨与...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rh BMP-2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预防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伤椎骨缺损及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12诊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同种异体骨与rh BMP-2人工骨打压植骨。结果 38例获得24~35个月随访,平均27.3个月。术后1周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与rh BMP-2人工骨伤椎内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满意,较单纯同种异体骨植骨能有效减轻伤椎骨缺损程度并较好地维持伤椎高度、预防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椎弓根钉 同种异体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原文传递
干性吸脂联合改良吸脂管治疗多发性皮下脂肪瘤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骁军 韦旭明 牛耀胜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皮下脂肪瘤是最常见的间叶细胞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一般都有完整的包膜,很少发生恶变,有单发、多发及对称性生长等多种生长方式.大多情况下多发性皮下脂肪瘤没有临床症状,不需处理;如局部有疼痛或患者有美容要求,则需治疗.... 皮下脂肪瘤是最常见的间叶细胞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一般都有完整的包膜,很少发生恶变,有单发、多发及对称性生长等多种生长方式.大多情况下多发性皮下脂肪瘤没有临床症状,不需处理;如局部有疼痛或患者有美容要求,则需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直视下切除,复发率低,但易产生瘢痕,可采用微创手术脂肪抽吸术治疗.2009年3月至2015年5月我们改良了普通吸脂管,采用干性吸脂联合改良吸脂管治疗90例多发性浅表脂肪瘤患者,随访3个月至7年,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皮下脂肪瘤 吸脂管 治疗 改良 干性 生长方式 2009年 脂肪抽吸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