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邵俊良 孙玲玲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1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输血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输血科工作人员16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信息管理,由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输血科工作人员16名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全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输血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输血科工作人员16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信息管理,由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输血科工作人员16名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采用全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对两组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库存血液报废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库存血液报废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管理的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明确,可以分析系统架构的各项功能模块,有利于提升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及能力,同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血液报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管理 临床输血 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探讨产前及输血前检测孕产妇ABO与RhD血型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嫔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及输血前检测孕产妇ABO与RhD血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进行体检的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进行血型鉴定,并完成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其检验结果。结果80例孕产妇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有12例(15.00%),包括有妊娠史的孕产妇8例和... 目的探讨产前及输血前检测孕产妇ABO与RhD血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进行体检的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进行血型鉴定,并完成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其检验结果。结果80例孕产妇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有12例(15.00%),包括有妊娠史的孕产妇8例和输血史的孕产妇4例。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孕产妇中A型血有3例(25.00%),B型血有3例(25.00%),O型血有5例(41.67%),AB型血有1例(8.33%)。其中,RhD阳性占11/12(91.67%),抗E占比最高,为5/12(41.67%),抗Ec占2/12(16.67%),抗D占2/12(16.67%),抗C占1/12(8.33%),抗c占1/12(8.33%)。结论在产前和输血前为孕产妇实施不规则抗体、ABO和RhO血型检测,可为临床上明确母婴血型的不匹配和易流产情况或新生儿溶血病等提供依据,以尽早加以筛查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检验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孕产妇 ABO血型 RHD血型
下载PDF
追踪方法学运用于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邵俊良 徐晓敏 孙玲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运用于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起,对本院27个临床科室依据追踪方法学原理,由输血科、护理部、医务部等部门建立输血追踪小组。对实施前、实施后6个月的临床输血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结果 27...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运用于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起,对本院27个临床科室依据追踪方法学原理,由输血科、护理部、医务部等部门建立输血追踪小组。对实施前、实施后6个月的临床输血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结果 27个临床科室实施追踪方法学原理6个月后,患者输血质量中的患者隐私,护理输血质量中的标本采集、血袋返还、输血核对,医生输血质量中的患者告知、用血申请、输血指征、申请审核、术前检测、病程记录、输血反应、效果评价、应急用血、血液保护,输血制度中的目标管理、质量控制、制度建设,输血科输血质量中的仪器设备共18项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于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价值显著,可促进医护人员建立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推动医院管理机制及其规章制度的改善,不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 临床输血质量 评价结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PDCA循环用于临床输血管理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邵俊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4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用于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输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管理效果和输血质量。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效果和输血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PDCA循环用于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输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管理效果和输血质量。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效果和输血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临床输血管理 价值探讨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小燕 强新晨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平行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分成盐水试管组及微柱凝胶组。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的符合率和交叉配血相合成功率。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进行血型鉴定检查结果的正反定型符合率(98.65%)与盐水试管组正反定型符合率(97.97%)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组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盐水试管组交叉配血成功率(91.8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交叉配血结果的假阳性率,有较好的敏感度,且该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较好,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有较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下载PDF
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玲玲 孙伟峰 张震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3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特点,评价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血液中心采集的血液标本40421份,采血并进行ELISA、ALT、血型检测、NAT检查,ELISA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原...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特点,评价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血液中心采集的血液标本40421份,采血并进行ELISA、ALT、血型检测、NAT检查,ELISA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原、抗体,NAT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检验,以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标本病毒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进行DNA测序、序列分析,对于ELISA(-),NAT(+)献血者进行跟随随访,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变化情况。结果:ELISA筛查HBs Ag、抗-HCV、抗-HIV-1/2中有1项为反应性标本占96.99%,NAT检查阳性率7.92×10-4(31/40421),10例HBV/HCV/HIV阴性,HBV DNA反应性占70.00%,21例HBV DNA反应性标本,病毒含量11~84IU/ml,平均(15.5±2.3)IU/ml;随访12个月以上,25例随访1~5个月,HBs Ag抗原转为阳性1例、HBV NAT检查转为阴性3例,维持原样21例,乙肝窗口期3例、隐匿性感染12例,对血样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其中HBs Ag阳性1例、HBc Ab阳性21例、HBs Ab阳性13例、HBc Ab单阳性6例,随访变为3、17、12、3例。结论: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可能是致抗原阴性的重要原因,进行NAT检查有助于发现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 输血 血液筛查 基因突变 抗原分析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崔艳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2期240-241,共2页
目的: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采取化学发光法、面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为收治期间,分别对其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 目的: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采取化学发光法、面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为收治期间,分别对其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将其检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为73.00%,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阳性率为15.00%,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的阳性率为45.00%,均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分别为38.00%、83.00%,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采取化学发光法、面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对HBs Ag、HBe Ag及HBe Ab的准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法 HBS AG HBE AG HBE Ab
下载PDF
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叶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2期242-244,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验效果。方法:选择相关的免疫学法检测CA724、CEA、CA242、CA199的含量水平,观察肿瘤标志物含量变化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胃癌组(A组)中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水平分... 目的:分析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验效果。方法:选择相关的免疫学法检测CA724、CEA、CA242、CA199的含量水平,观察肿瘤标志物含量变化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胃癌组(A组)中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水平分别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2)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胃癌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四种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或2、3种指标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肿瘤标志物能够作为胃癌诊断的可靠指标,四种指标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A724 CEA CA242 CA199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雯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检验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梅毒患者113例,标记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15例,标记为对照组。两组诊断时均分别应用ELISA与TRUST。观察诊断结果...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检验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梅毒患者113例,标记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15例,标记为对照组。两组诊断时均分别应用ELISA与TRUST。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ELISA检测结果阳性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RU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阴性、阳性率,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与TRUST同时诊断阳性99例,同时诊断阴性1例。结论检验梅毒时,ELISA诊断结果优于T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